象形文字是指使用圖形進行書寫,這些文字的形狀與它們所代表的內容相似。壹般來說,象形文字是最早的文字。用線條或筆畫勾勒出要表達的物體的形狀特征。
象形文字來源於圖畫和文字,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圖畫的性質被削弱了,而象征性卻增強了。埃及的象形文字、蘇美爾語、古印度語以及中國的甲骨文和石刻都是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圖案中獨立產生的。
擴展數據:
常見象形文字
甲骨文1
甲骨文又稱文琪、龜甲或龜甲骨,是壹種非常重要的古文字材料。總共* * * 65438萬多塊甲骨文中有4000多個不同的字符和圖形,其中約2500個字符已被識別。
2.楔形文字
它是由公元前3200年左右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的蘇美爾人開發的。在其3000年的歷史中,楔形文字逐漸從原始的象形文字系統和字形結構中簡化和抽象出來,文字數量從青銅時代早期的約1000個減少到青銅時代晚期的約400個。
大多數已發現的楔形文字寫在泥板上,少數寫在石頭、金屬或蠟板上。書商用削尖的蘆葦桿或木棍在泥板上寫字,泥板幹燥或烘烤後變得堅硬,不易變形。
3.水文學
水族古文字和納西族東巴語是世界上最後的象形文字。水書是壹種類似甲骨文、金文的文字符號系統,是記載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法律等文化的古籍,可謂水族的“百科全書”。
它主要通過手寫和口頭傳播流傳下來,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根據專家的研究,目前有2500個變體和古老的水族文字。
百度百科-象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