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解釋:
智能手機是比較高級的操作系統。
3G是壹個網絡,可以實現可視電話。
壹個是網絡,壹個是硬件操作系統,兩個概念。
以下是詳細的信息:
所謂智能手機,是指“壹種像個人電腦壹樣具有獨立操作系統的手機,用戶可以在其中安裝軟件、遊戲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並通過此類程序不斷擴展手機的功能,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實現無線網絡接入”。
簡單來說,智能手機就是可以像電腦壹樣通過下載安裝軟件來擴展手機基本功能的手機。
智能手機有哪些功能?
廣義地說,智能電話不僅具有在移動電話上通話的功能,還具有PDA的大部分功能,尤其是基於無線數據通信的個人信息管理以及瀏覽器和電子郵件功能。智能手機為用戶提供了足夠的屏幕尺寸和帶寬,不僅方便隨身攜帶,也為軟件運營和內容服務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這方面可以推出很多增值服務,比如:股票、新聞、天氣、交通、商品、應用下載、音樂和圖片下載等等。在3G通信網絡的支持下,智能手機的發展趨勢必然是成為集通話、短信、網絡接入、影視娛樂於壹體,功能強大的綜合性個人手持終端設備。
智能手機的分類
智能手機的誕生是Pocket PC的進化。最早的PDA沒有手機的通話功能。但隨著用戶對PDA個人信息處理功能依賴度的提高,不習慣隨時攜帶手機和PPC,於是廠商將PDA的系統移植到手機上,智能手機的概念出現了。
既然智能手機的誕生與PDA有關,它的操作系統也壹定會與PDA有關。目前,智能手機系統主要包括Symbian、WindowsMobile智能手機、Pocket PC、Palm和Linux。不過,與Palm和Windows CE在PC操作系統上爭霸的局面不同,Symbian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上已經領先,諾基亞基本采用Symbian操作系統。
Symbian:Symbian非常類似於Windows和Linux的結合。具有良好的界面,采用內核與界面分離的技術,對硬件要求低,支持C++、VB、J2ME。兼容性好。目前Symbian系統經過諾基亞公司的推廣已經非常成熟。從60系列到S80、S90和UIQ。需要註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Symbian系統都是智能系統,比如早期的S40系統,就不屬於智能手機系統。
代表機型:諾基亞N73、N95、E90、N81、N70、E50、N82、N93等眾多機型。
智能手機:微軟在2001推出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它流淌著windows的血液,與桌面有著非常強的同步性和出眾的娛樂功能。缺點是對硬件要求比較高,經常會因為內存不足導致系統不穩定。
代表機型:多普達515、535、565、575、585等5X5系列;摩托羅拉MPX200,MPX220
PocketPC:作為PDA專用系統Windows CE在手機上的延伸,WM系統的推出表明微軟對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的重視。WM系統有很多先天優勢,比如強大的內置軟件,WORD,EXCEL。即MSN MESSENGER、OUTLOOK、MediaPlay等。,其他系統上的類似軟件很難做到如此完美統壹。由於對硬件要求極高,價格也高,功耗還是比較大的。和SP系統壹樣,穩定性比較差。
代表機型:多普達S1、P800、夏新、聯想。
Palm:這個系統對硬件要求不高,所以在價格上可以很好的控制,功耗也很小。Palm系統最大的優勢是出現較早,在PALM掌上電腦上有獨立經驗,所以其第三方軟件極其豐富,在業務和個人信息管理方面功能突出,系統非常穩定。缺點是娛樂性差,操作難度大,新手入門困難。
代表機型:Treo系列智能手機,680,650等。
Linux:Linux有很多優勢,比如開源代碼,軟件授權成本低,應用開發人力資源豐富,方便開發個人和行業應用。因為起步太晚,沒有很強的軟件基礎。
代表機型:摩托羅拉A780,A1200,E2,飛利浦968。
智能手機的未來發展趨勢
首先,手機在外形和功能上是不斷變化的,比如從大到小的外形。壹開始是手機,現在已經很輕便了。從功能上看,剛開始是簡單的調用,後來發了文字,然後是圖片。有壹些簡單的多媒體應用。手機有兩大趨勢,壹是手機加PDA,二是PDA加手機。但是手機的很多功能並沒有被充分利用。
現在的多媒體都是經過簡單處理的,比如彩信是簡單的圖像傳輸,語音撥號是簡單的聲音片段匹配,所謂的手遊只是簡單的本地應用,交流非常有限,更有潛力可挖。壹個是多媒體的處理水平和深度可以做很多工作,比如圖像、指紋識別、人臉識別、字符識別。從語音的角度,可以有語音識別。從媒體類型來說,拍照只是多媒體中的壹種,還可以播放很多圖像、圖形、聲音、FLASH等等。所以手機未來的方向是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二、未來多媒體技術在手機中的應用將手機視為多媒體采集設備、處理設備和再現設備。第壹次人臉識別,比如我看到壹個人第三次見面卻還是叫不出名字,很尷尬。如果我拍壹張他的臉的照片,然後把它發送到服務器上,服務器上有壹個人臉數據庫,那麽我就能知道這個人是誰。涉及的技術有手機拍照、人臉識別、圖像傳輸。二是語音識別。妳可以直接撥打壹個號碼,並根據聲音查找電話條目。第三是認字。比如我遇到壹個英文單詞或者句子,我就把它拍下來,發給數據庫,這樣它就能告訴我是什麽意思了。涉及的技術是OCR,可以邊拍照邊翻譯。這是機器翻譯,而不是字典。第四是內容檢索。我從手機裏輸入圖片或音樂旋律片段,尋找相似的圖片或音樂。比如我在卡拉ok唱歌,經常只是唱,卻不知道歌名。這是我通過手機的錄音功能,哼著我唱的這段旋律就能告訴我的。所涉及的技術是基於內容的圖像和聲音檢索,它可以在數字娛樂中有許多應用。五是視頻全景。我們每次拍照都只拍壹個小窗口,不能拍全屏。我們只是壹個壹個的連接,然後通過圖像處理軟件連接。這個視頻全景可以拍全景。第六,自適應多媒體播放可大可小的傳輸方式。
最後,手機簡單的拍攝、傳輸、MP3等功能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需要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技術,多媒體算法可以嵌入芯片,所以未來的手機會更加智能化,手機會結合多媒體和嵌入式技術,所以未來的手機是手機+智能+多媒體+嵌入式。
摘要
綜上所述,以上五個系統的手機,大部分都是智能手機(但也有部分機型使用的是Linux,而不是屬於它)。另外,還有份額比較小的智能系統,這裏就不詳細介紹了。還有壹些PDA支持手機通話功能,如HP6515等。嚴格來說,它們應該屬於PDA分類,而不是智能手機。
事實上,隨著手機和無線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手機、PDA和PPC之間的區別並不是很明顯。隨著黑莓、iphone和谷歌開發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智能手機的定義得到了更新。
-
所謂3G,其實全稱是3代,中文意思是指第三代數字通信。第壹代模擬手機(1995)只能打語音電話;從1996到1997,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移動電話(2G)增加了接收數據的功能,如接受郵件或網頁;第三代與前兩代的主要區別是傳輸聲音和數據的速度有所提高。可以更好地實現全球無縫漫遊,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同時也要考慮與現有二代系統的良好兼容性。為了提供這種服務,無線網絡必須能夠支持不同的數據傳輸速度,即在室內、室外和駕駛環境中分別至少為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和144kbps。(該值會根據網絡環境而變化)。
與第壹代模擬手機(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手機(2G)相比,3G通信的名稱很多,國際電聯定義為“IMT-2000”(國際移動電話2000),歐洲電信巨頭稱之為“UMTS”通用移動電信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