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族性是自然而謙虛的,不強調形式。所以,無論是唐代的茶經,宋代的茶大觀,還是明代的茶疏,文章所談的都只是泛泛而論。普通人將茶融入他們的生活,沒有任何儀式或宗教色彩。茶是生活的必需品,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喝。我們喝茶講究的是情趣,比如“唱累了”、“半夜說話”、“小橋上畫船”、“小院燒香”,這些都是喝茶的最佳環境和機會。“寒夜客來以茶為酒”的境界,既表現了主人與客人之間的和諧與歡樂,又蘊含著壹種優雅的感覺。
因此,中國人有中國人獨特的氣質,中國人喝茶的方式和內涵也有自己的傳統精神。品茶的四個特點是:
有“酸甜苦辣和諧”的中庸之道
有壹種美德“簡潔優雅以擺脫虛榮”
有“以茶為禮敬長輩”的理解禮。
有“喝好茶知深淺”的謙虛之旅
中國人不會隨意談論茶道,因為中國人對“道”的認識和理解相當高尚和尊重。孔子說:“聞道而死,晚矣!同時,它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無為而治,順乎自然只能是形而上學的說法,而形而上學是壹種工具。因此,在漫長的歷史生活中,茶與中國民族的結合是由中國人的哲學和生活方式主導的。簡而言之,就是“順其自然”和“致中和”,這是中國茶藝的精髓。
日本繼承了我國的文化遺產,所有的法律法規和文化制度受唐朝的影響最大。唐代佛教盛行,佛教以茶代酒之風由中國傳入日本。
日本茶道的精神,又稱禪茶,在於用茶來凈化心靈、提神醒腦,使飲茶者的心靈暫時擺脫壹切世俗雜念,以期直接推演人的本真本性,即達到所謂本心的境界。因為需要通過模仿來提煉真理,所以對環境布局和器具的使用要求極高。茶館必須優雅而安靜,有參天的古樹,奇石和古董。當妳喝茶時,妳必須有壹個好的語氣。日本人認為這種精神狀態是和諧、寧靜和安靜的總和。例如,茶館是唯壹經過過濾和凈化後可以用來代表宇宙萬物的符號。人壹旦身處其中,壹方面會慢慢品嘗到茶的苦味。這種情況正是物與人的融合,是壹種實現永恒價值的無意識境界。
但在禪宗的意義上,茶道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禪宗的特點是歡樂、真誠和自由。茶道,完全違背了這個本意。日本茶道雖然流派眾多,但陸羽的茶經在禮器的安排上多下功夫,對茶本身的研究較少,基本上是浪費時間。此外,日本將茶道視為結婚的習慣。女性更多地學習茶道禪的意義已經消失。今天,日本茶道只有兩個目的:學習禮儀和保持傳統。
中國知“道”而不輕言,日本不知“道”。(日本是壹個狹隘偏激的民族,把“茶道”帶入壹個神秘的境界似乎有點著魔了。)中國不想刻意追求,但流於形式,壹切隨波逐流。日本極力模仿,追求各種境界而不自知。舒適、自然和簡單是中國人喝茶的寫照。
中國茶藝的定義
中國茶藝實際上是壹門喝茶的藝術,包括選茶、備器、擇水、生火、待湯、學茶等程序和技巧。因此,茶藝本身並沒有多少神秘的東西。有些人故意把茶藝弄得神乎其神,給人壹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中國古代茶藝知識
杜預的《賦》中有對茶藝的描寫,如擇水:“水為之註,其潔也”,擇閩江之碧水;選器:“陶簡選自東隅”,選用東隅(今浙江上虞)出產的瓷器作為茶具。煎茶:“泡沫沈浮,明凈如雪,四季如春。”煎茶湯時,湯是浮動的,像雪壹樣鮮艷,像春花壹樣燦爛;喝茶:“嘆壹口氣喝下去,帶走鞏留。”用勺子分茶湯。
《傳賦》中所描述的是中國茶藝的雛形,茶藝起源於巴蜀。
王褒《通約》中的“沏茶”是規定客人來訪後沏茶應尊重客人。
南朝宋人何法生在《晉中推書》中寫道:“路娜為太守時,魏國將軍謝安常欲受之。”...當他到達時,他只準備了茶和水果。”露娜用茶和水果招待客人。
南宋詩人劉義慶的《世界語言新論》?6?1失誤:“任宇昌年輕的時候,名氣很大。.....沒想到,坐在桌前喝酒時,他問人們:‘這是茶嗎,茶嗎?’客人坐下後,他們開始上茶。在同壹本書中還記載:“晉代司徒長史王蒙愛飲茶,人欲飲茶,眾士皆苦之。每次妳想等的時候,今天都會有水。”王蒙:“人們想喝就喝”,這是他好客的表現。
洪鈞引用了“禁食令”:“當寒冷和溫暖的天氣結束時,妳應該得到霜茶,妳將獲得三項榮譽。”客人來了並互相問候後,請先喝三杯茶。這不僅是客人敬茶的世俗禮儀,也是坦吉僧侶的禮儀,他們有相同的方式和習俗。
在這裏,中國茶藝已經成為生活中接待客人的壹種形式。談論現實的茶話題是茶藝的必要基礎。晉南北朝時期,拜訪客人敬茶成為中華民族的普遍習俗。它並不像壹些茶道組織現在所說的那樣神奇。
中國茶藝的基本內涵
中國茶藝是品茶全過程中的優美意境,既包括品茶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欣賞,也包括品茶環境的優美,其過程體現了形與神的相互統壹。
就形式而言,茶藝包括選茶、選水、沏茶工藝、茶藝、環境選擇和創造等壹系列內容。品茶時要先選擇,註重壺杯的簡約優雅,還是奢華高貴。此外,品茶還應註意個性和環境的和諧,文人強調安靜和優雅,達官貴人追求奢華和高貴。壹般來說,傳統品茶需要多種樂趣和意境,如清風、明月、松歌、竹韻、梅花和雪花飄落。
總之,中國茶藝是形式與精神的完美結合,其中蘊含著美學觀點和人類的精神寄托。傳統茶藝運用辯證統壹的自然觀和人們自身的經驗,從靈與肉的互動感受中識別相關問題,因此技法中既包含了中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也包含了人們主觀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中國茶藝分類
1.從方位上看,可分為五種地域茶藝表現形式。其中,南區(廣東、廣西和臺灣省、福建)最為突出。
2.從歷史上看,它可以分為六個時期,即漢唐時期是官方產品;《宋朝》是壹部文學作品;明清時期,它是壹門藝術;民國時期,它是優質產品;新中國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雜七雜八的產物。如今,它被視為壹種產品。
3.從生活方式上可以分為宮廷、民俗、文士、雅藝四類,也有人認為這是壹種流派分類。
4.從傳統流派看,可分為九大流派,即漢代司馬派(流行於中原,強調品茶。輸了);隋代袖飲派(流行於江浙壹帶,強調品茶的方法。輸了);唐代峨眉派(流行於四川,強調養生。傳承至今);唐代禪宗(流行於佛教和浙江地區。傳承至今);宋代工夫派流行於福建和廣東,因為這兩個地區是當時中國文人的流放地,文人有充足的時間溫茶,所以這種茶藝誕生了。傳承至今);明代鄭派(流行於京關內外,源於文徵明),鄭派茶藝被當今書畫界視為壹種境界。傳承至今);清代徽派(流行於安徽和華北地區)是品茶慷慨隨意的代表,也就是後來看到的北京大碗茶的風格。傳承至今);民國時期的長派(流行於湖南和湖北)類似於今天的長嘴壺茶藝。失傳);近代道教(流行於道教,強調養生。)
5.就現代中國茶藝組織而言,已經成立為合法的專業茶藝組織有:浙江太極茶道;臺灣省天府陸羽茶道;四川峨眉茶道;陜西林芝茶道;北京老舍茶藝* * *五。(合法組織是指經國家教育、民政、工商、文化等有關行政部門批準的人。,並獲得了向外界傳播自己的茶藝的資格。取得了國家要求的相關經營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