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根據《索驥》的成語和典故

根據《索驥》的成語和典故

根據照片尋找壹匹好馬——順著線索尋找某物

出處(東漢)班固《韓梅賦傳》。

解讀:好馬。照圖找好馬,壹無所獲。比喻是為了尋找線索,但也要機械死板,不能變通。

成語及其故事

春秋時期,秦國有個叫孫楊的人,善於辨別馬的好壞。只要讓他看壹看,他就能知道壹匹馬的質量。因為據說伯樂是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人們稱他為伯樂。為了不失去他的獨特技能,他寫了壹本名為《響馬經》的書,用圖片和文字介紹了各種各樣的好馬。

孫楊的兒子資歷很差,但他想繼承父親的事業。熟悉了這本書後,他認為自己已經學會了父親的所有技能,於是他帶著項馬靜去找壹匹千裏馬。項說:“千裏馬的主要特征是:高額頭,大眼睛,蹄子像堆疊的酒曲。”他根據這個特征找了很久,壹無所獲。

壹天,他在路邊發現了壹只跳躍的動物。他看了很久後,覺得它和《響馬經》中提到的千裏馬非常相似,於是他想盡辦法抓住了這只千裏馬帶回家。他壹進門就大喊:“我找到了壹匹千裏馬。它看起來和《響馬經》裏說的差不多,只是頭小壹點,蹄子差壹點。”孫楊見兒子手裏拿的是壹只蛤蟆,真的很苦惱,只好回答說:“傻孩子,妳手裏拿的是蛤蟆,根本不是千裏馬!妳不可能這樣跟著地圖走。想要學習馬的技能,就得多去看養馬,深入了解馬!”兒子羞愧難當,壹頭紮進馬群研究馬匹。

成語評論

把蟾蜍誤認為千裏馬有點誇張。然而,在學習中,死記硬背教條和鬧笑話的情況並不少見。前人傳下來的書本知識,要努力學習,虛心繼承,同時要註重實踐,在實踐中驗證,牢固掌握,發展。這才是正確的態度。生搬硬套書本上的知識而不探究事物的本質,必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會鬧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