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內容涉及天文、氣象、物理、數學、醫學、軍事學、氣功、哲學等。宇宙萬物包羅萬象,不僅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而且自古被尊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周易》的結構是“以天象論人事”,站在天地之間的人必須遵循天的地理。“經”是道和理;天地的道理,人生的道理。壹本闡明天道和人道原則的書叫做《經》。《經》是最神聖的書,最權威的著作,是壹切真理的源泉。
周易的作者
在描述《易經》的過程時,《漢書·文藝誌》說“人更聖,而史則三古”。三聖是伏羲、文王、孔子。否定孔子《易經》的學者很多,如歐陽修、龔自珍等。
當代學者錢經過認真考證,認為“並未刪節或創制《六經》。”在《中國文學史綱要》中,魯迅斷言:“要知道作者是誰是極其困難的,而且也是根據猜測,認為作者是壹位聖人。”清代的儒家學者幾乎壓倒性地認為“孔子以前沒有經典”,而康有為則認為“六經皆孔子所書”。
根據現代學術界的研究,壹般認為《易經》(64卦和爻辭)是周人在周初寫的,重卦是文王寫的,爻辭是周公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