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西哥,考古學家發現了1.1萬年前的人類化石,並發現了舊石器文化。有確切數據可考的美國歷史始於公元前2300年左右。從公元前65438年+0250年到公元200年這段時期是墨西哥流域的前古典文化時期。那些古老文化的遺跡,如陶器和泥人,表明當地部落已經開始從事定居農業,並有管理組織和宗教組織。
瑪雅文化繁榮於公元300年至900年之間,是古典文化的巔峰。生活在今天危地馬拉佩滕湖東北部和尤卡坦半島南部的瑪雅人創造了美洲留下的唯壹文字——瑪雅文字,並建立了相當精確的陽歷。他們對符號“0”的使用是數學上的創舉,比歐洲人早800年,瑪雅人在建築、雕塑和繪畫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們古老的寺廟和宮殿的墻壁、圓柱和臺階上都裝飾著精美的浮雕和雕刻。繪畫是豐富多彩的,多樣的,例如展示戰爭局勢和慶祝閱兵。
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的部落聯盟是15世紀美洲文明的兩大中心。當時北美的印第安人還處於母系氏族階段,而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已經開始向階級社會過渡。在漫長的歷史中,美洲印第安人留下了高度古老的文明。他們種植玉米和土豆,建造高大的寺廟,並留下了今天難以解釋的文字。然而,他們的歷史進程太慢了。就在他們剛剛過渡到階級社會的時候,滿懷金色夢想的西班牙人來了。印第安人壹度被誤認為是紅人,因為他們的皮膚經常是紅色的。後來得知,這些紅色是由於印度人在臉上塗紅色顏料的傳統習慣造成的誤解。
美洲大陸最初是無人居住的,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從亞洲移民過來的。他們大約在4萬至5萬年前從亞洲北部進入美洲,然後逐漸遷移到南部,最後遍布美洲大陸。在長期的發展中,印度人中的壹些發達民族,如瑪雅、阿茲特克和印加,已經進入了階級社會。瑪雅人生活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他們從公元前1世紀開始建造數百個小鎮,其中最大的是今天危地馬拉的蒂卡爾。瑪雅人在他們的中心廣場周圍建造了四座高大的神廟。最高的壹座高達75米,相當於20層樓高。瑪雅人最早在美洲種植玉米、西紅柿、土豆、紅薯、辣椒、南瓜等農作物。印加人生活在南美洲,印加帝國的首都庫斯科(位於秘魯南部)也是壹個擁有65,438+000 ~ 200,000人口的大城市。它用巨大的石頭建造城墻和宮殿,非常堅固。庫斯科的宮殿擁有大量的黃金和白銀,其太陽神廟非常壯觀。阿茲特克人只能算是印度文明中的後起之秀。大約在12世紀,它進入墨西哥盆地並建立了壹個強大的國家。他們的首都底特律特諾奇因此成為美洲最大、最美麗的城市,擁有20萬到30萬人口,而當時的倫敦只有幾萬人。當西班牙人入侵時,阿茲特克國家大約有600萬人。貪婪而殘忍的西班牙殖民者瘋狂地摧毀了印第安文明。美國留下的唯壹文字是瑪雅文字。瑪雅文字最早出現在公元前後,但出土的第壹塊帶有日期的石碑是公元292年的產物,在蒂卡爾被發現。從那以後,瑪雅文字只在以貝登和蒂卡爾為中心的壹小塊地區傳播。公元五世紀中葉,瑪雅文字傳播到整個瑪雅地區,當時建立了商業交易路線,瑪雅文字沿著這條路線傳播到各地。它是美國唯壹留下書面記錄的國家。在公元早期,他們創造了象形文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五種文字之壹。
瑪雅文字非常精彩。它既有象形的、可理解的又有有形的聲音,是壹種兼具意向性和語義功能的文字。它是象形文字和聲音的結合。瑪雅雕刻的字符不僅代表壹個整體概念,而且還有自己獨特的發音。這類似於日語中漢字和假名的關系。例如,瑪雅語中的“巴卡魯”壹詞可以寫成壹個表意文字,也可以分為“巴”、“卡”和“拉”三種表音文字。瑪雅象形文字的發展水平與中國相當,但符號組合遠比漢字復雜,區塊近似圓形或橢圓形。字符的線條隨著圖形的起伏而變化,它們是圓而平滑的。瑪雅文字中字符的主要部分稱為主要字符,次要部分稱為連接字符。有兩種字體,即“幾何”和“頭字體”,還有壹種由人、動物和神的圖案組成的“全身”,主要用於日歷中。瑪雅文字以兩行為壹組從上到下閱讀,順序為“左→右→(下壹段)左→右”。瑪雅文字艱澀難懂,迄今為止只有不到三分之壹的文字能被破譯。據統計,壹個單詞有四個音節。文字是壹個正方形的圖形,類似於中國的印章。在圖形上,壹部分是能指,另壹部分是音符,屬於“語符”。它的體系非常奔放:整個語法規則呈現出語言學意義上的布朗運動,在元音、時態變化和主謂句結構方面具有鮮明的隨機特征。語言的基本元素在整個句子中瘋狂跳躍和搖擺,直到整個結構支離破碎,語法規則根據陽歷而變化,陽歷有18個月。換句話說,上述語法的混亂程度應該乘以18。
象形文字被刻在石碑、寺廟和墳墓的墻壁上,或者刻在玉器和貝殼上,或者用類似的
中國毛筆的毛筆寫(或畫)在陶器、榕樹內皮和鞣制的鹿皮上。它記錄了瑪雅人的宗教神話、祈禱、歷史、天文、歷法等等。克班是瑪雅象形文字研究最發達的地區,其紀念碑和建築物上的象形文字書寫最精美,雕刻最精致,文字最多。它記錄了重大事件的日期和科班王朝的歷史。它是瑪雅象形文字中最長的銘文,也是世界上罕見的珍貴文物,被稱為“象形文字階梯”。北美西部、大平原和東部的古印第安人盡管環境不同,但經濟活動相似。在美國西部——從俄勒岡州到墨西哥北部,從太平洋海岸到落基山脈東側——散布在沙漠文化中的印第安人以狩獵和采集水果為生,但原始農業技術已經發展起來。
大約在2000年前,美國西南部的印第安人開始種植玉米。從200年到700年,這是壹個寒冷的時期,阻礙了農業的發展。從700年到1200年,壹種以村莊為基礎的文化在密西西比河流域發展起來,其特征是進步的耕作方法和復雜的宗教儀式。在此期間,分散在西南部各地的土著人,如阿納薩齊人、莫戈隆人和霍霍卡姆人,都屬於前普韋布洛社會。莫古龍的農業技術由阿納薩茲改進,利用雨水和引導河水澆灌農作物;亞利桑那州南部的Johokan文化依靠灌溉來維持其農業經濟。在公元前1,000年的第壹個時期,普韋布洛文化發展了用石頭建造房間的技術,並在制陶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1300 ~ 1700是倒退的普韋布洛時期,由於居民向東方和南方遷移,許多石屋被廢棄。現代普韋布洛時期始於公元16世紀晚期,當時西班牙人來到這裏定居。普韋布洛文化和耕作方法的壹些特征今天仍然存在。
在殖民時代,歐洲各國對待北美印第安人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西班牙人將土著居民吸收為基督徒,並讓他們居住在指定的地區。法國人與印第安人建立了貿易關系。1763年,英國宣布將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地區劃給土著人,有效期至英國統治結束,隨後被美國采納。1848年加利福尼亞發現黃金後,許多白人向西遷移,歐洲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間為爭奪土地爆發了長期戰爭,包括1876年蘇人和夏安族人進行的卡斯特大屠殺。1887年,大多數印第安人搬進了保留地。正是1998年的道斯壹般分配法案導致印第安人失去了近348,654.38萬平方公裏(654.38萬平方英裏)的土地。1934號《印第安人重組法》實施了改善土著人民生活的措施。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新政策和社會對民權的關註,印度人成立了許多組織,並引起了全國對他們問題的關註。壹萬多年前,印第安人進入尼加拉瓜和墨西哥北部之間的中美洲。農耕技術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農業技術的穩步發展導致了大約2000年前農業社會的建立。由於食物的穩定供應,小定居點演變成了大食,並刺激了陶器和其他藝術品的發展。公元前後的前1,000年被稱為古典時期,瑪雅文明在這壹時期興起,當時人們由僧侶階級統治。他們最重要的神是特拉洛克,其象征是美洲虎,這是現有雕塑中常見的主題。在後來的文化中,美洲虎被傳統的更具戰鬥性的鷹所取代,與此同時,祭祀成為壹種常見的宗教行為。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托爾特克帝國和阿茲特克帝國取代了這些基於宗教的社會形式,直到16世紀西班牙入侵。在鼎盛時期,阿茲特克帝國幾乎控制了整個中美洲。
最早的移民可以根據他們居住的地區分為幾個不同的文化分支。其中壹人在今天墨西哥西北部的沿海、沙漠和山區謀生。另壹個塔拉斯科人定居在米卻肯州的山區。瑪雅人占領了危地馬拉的部分地區、尤卡坦半島和墨西哥的恰帕斯州。阿茲特克人集中在今天墨西哥中部和墨西哥城的高地。第五個分支在墨西哥南部海岸和高地。中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特點是他們以小社區定居,以個體家庭為基本單位,男性和長輩占主導地位。社區活動以市場為中心,另壹個中心是政府機構,政府官員還主持宗教儀式。雖然西班牙人傳入的天主教是主要的崇拜方式,但精靈崇拜、迷信和占蔔仍然存在。
歐洲工業的技術和工具隨著天主教和西班牙人的征服傳入中美洲,後來礦藏、農場和牛成為殖民社會的經濟中心。1821革命使出生在墨西哥和危地馬拉的西班牙人和其他混血後裔擺脫了歐洲人的控制,組成了新的中華民國政府。1910年,墨西哥發生了另壹場革命,這場革命掃除了排外的社會和經濟政策,開始承認印第安人在政治、文化和經濟方面的貢獻。20世紀後期,墨西哥城鄉社會對印第安人有了更完整和無差別的待遇。根據考古記錄,南美洲文明始於公元前1萬年,當時來自北美和中美洲的第壹批移民抵達。他們定居在火地島、阿根廷、智利南部、中南部平原的豪宅山谷和安第斯山脈中部的部分地區。他們的群體是以親屬關系為基礎的,他們的階級是由性別和年齡決定的。這些遊牧群體後來被高度農業社會所取代。農耕社會位於巴西和安的列斯群島的阿拉瓦克海岸和內陸林區。由於食物豐富,它們可以維持壹個龐大而穩定的社會單位。定居在加勒比海沿岸和安第斯山脈北部的其他民族以軍事和宗教儀式為基礎,在農業技術的支持下,發展出了更為復雜的社會組織。
南美洲的土著文明大約在公元前2300年在安第斯山脈中部紮根,然後取得了迅速的進步,這是在農業和技術方面進行了數千年的發展。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出現了奇姆王國和蒂瓦納庫王國,以及後來的印加帝國。直到16世紀西班牙入侵,印加的繁榮才開始衰落。它的領土從秘魯延伸到智利北部,它發展了壹個有效的灌溉系統和壹個控制谷物生產、儲存和分配的復雜系統。人口在最高峰時達到350萬。其社會階層分為世襲王室、貴族、工匠和農民。印加文明最顯著的創新是法律取代習俗來制定社會組織和高水平藝術產品的造詣。
16世紀,歐洲人征服了南美洲,這完全用西班牙人的方式取代了印加帝國的農業和政治習慣,天主教也取代了印加宗教。印加貴族和工匠被納入殖民階級體系,而農民則成為勞工。在不發達地區,印加人仍然保持著他們的壹些文化傳統,並與現代工業中心保持著經濟往來。其他南美印第安人,如阿勞卡尼亞人,壹直在成功地抵抗西班牙人的統治,直到19世紀後期,他們被鎮壓、同化或送往保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