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是中國東北最高最大的山。三條重要的河流松花江、圖們江和鴨綠江都發源於長白山天池。這座山堪稱東北地區的河流之源。自古以來,中國東北的許多民族都將長白山視為“神山”。
中國對長白山最早的記載是《山海經》,其中寫道:“野有山,名不鹹,在慎之地”。不鹹,可能是白色的意思,是對長白山山頂終年積雪的描述。《後漢書·東夷傳》記載:“昭五年,宣土遷茍裏,自大嶺(長白山)以東,知臥居屬。”這裏的“丹”與滿語中的“山彥”相似,都是白色的意思。
有壹個古老的民族生活在長白山,那就是肅慎,也就是女真族的祖先。《遼史》記載“長白山三十女直人。”在《金史》壹書中有這樣壹句話:“古肅慎之地住著黑水,有座山叫‘白山’,山上覆蓋著長白山……”嘉慶重修《大統誌》,將長白山解釋為“古稱不鹹山”。
肅慎族很可能是早期臣服於商朝的民族。西周滅商後,周朝與向西周稱臣的有聯系,故有“、燕、伯,吾北土也”之說。此後,中原歷代王朝都將蘇神的貢品“Xi牙卞氏”視為東北各民族臣服的重要標誌。
從那時起,的名字被記錄為樓,布吉,匈奴和女真。《三國誌》記載:“婁...蘇申時之古國也。”《隋書東夷傳》記載:“從伏聶之東,所射之箭皆為石鏃,即上古蘇神家族”。《晉書》說“肅慎家為盧,在步仙山北”。《黃金世紀史》總結道:“金之前,洪姓誕生。不要心存僥幸。不要成為吉古。元魏時期,布吉有七個部分:隋稱鈸;唐初有黑水粟。”唐朝時期,後稷末年建立了渤海王國。
女真人壹詞出現在宋代。宋人把他們稱為“朱麗珍”,誤認為是“女真人”。為了避免遼興宗的法律禁忌,廖寫了《女直》。此後,元、明兩代壹直被稱為“女真人”。此外,“韃靼”壹詞原本也指女真,也就是韃靼的同義詞。後來,其中壹支鈸遷移到了漠北,演變成了韃靼人。這個部落在金代很強大,所以後來將蒙古各部稱為“韃靼”。外滿洲仍有“韃靼海峽”。
“通古斯”壹詞是中國東北地區民族的統稱(狹義的通古斯僅指鄂溫克族)。所謂“通古斯人”就是養豬的人。東北的天氣非常寒冷,豬肉的脂肪含量很高,所以吃豬肉有助於禦寒。《東漢故事》中提到“婁...對飼養貘、吃貘肉和剝貘皮都有好處。冬天的時候,我會在身上貼壹層膏藥,幾分厚就能禦寒。”在明朝,韃靼人翻譯說,“豬是唐伍肆”,也就是韃靼人把豬稱為“唐伍肆”(通古斯卡語)。
《史記·殷本紀》記載了商代關於祖先起源的神話傳說。“的母親是朱蒂,是易家的女兒,是帝嚳的二公主。當壹個三人組洗澡時,他看到壹只神秘的鳥掉了蛋,朱迪拿起它吞下了蛋,因為她懷孕了。”無獨有偶,清代的愛新覺羅氏也有類似的傳說,在《清太祖武帝實錄》中有記載。
傳說大概是長白山上有壹座山峰,名叫布庫裏山,山上有布勒胡裏湖。壹天,三個仙女恩古倫、真古倫和佛庫倫在湖裏洗澡,其中最小的佛庫倫誤懷了孕,再也無法回到天上。之後,她生了壹個兒子,名叫布庫裏,以“愛新覺羅”為姓。
這兩個故事如此相似並非巧合。在東北地區,人們以鳥為圖騰,許多民族的祖先神話都與鳥有關,商朝人很可能起源於東北地區。
“愛新覺羅”是“晉姓”的意思,“艾欣”是“晉”的意思,“覺羅”是姓的意思。以前的女真族曾經建立過金國,金國是完顏部建立的,而不是後來的建州女真部。然而,這兩個部落是有血緣關系的。
據傳說,從布庫裏到努爾哈赤有15代人,但根據現有文獻,從努爾哈赤到蒙特梭利只能往上推7代人(努爾哈赤是蒙特梭利的第六個孫子,被稱為蒙哥帖木兒)。種種跡象表明,蒙塔穆是元末明初的人物,布庫裏應該生活在金代。因此,皇太極說:“我生而立國,等於大金。”
愛新覺羅屬於建州女真人的沃多麗部。明初,建州女真首領蒙哥帖木兒的堂兄於的孫子曾說:“大金是我的遠祖”。明代姚希孟在《建義授官故事》中說建州女真人是“金之余孽”。朝鮮古籍記載:“沃多裏也是大金的後裔。”1616年,努爾哈赤定國號為“晉”,這也是晉國的繼承。
建州女真沃多麗姓,金代為“甲骨”,漢姓改為佟或童。金代時,擁有這些姓氏的居民居住在胡裏路,即從黑龍江到韃靼海峽的地方,他們在黑龍江依蘭縣統治。甲骨陳清曾任左丞、平章政事等要職,並“賜同朝人”,即賜姓洪雁。後來,賈固成為僅次於萬艷的金國姓氏。此外,建州女真人的其他部落姓氏也源自晉國賜姓。霍爾阿拜(戶部改革司)原姓古倫(可能是郭綸),實際上是晉姓的壹個分支。
晉朝時期,壹種模仿漢字的方形文字——女真文字誕生了。明朝初期,建州女真的首領仍然能夠閱讀女真文字。明初,女真族沃朵部在報紙上表明歷朝歷代都使用女真文字。明朝末年,上谷建州左衛總督帶著女真人的文件去明靜入朝。沃多裏部首領給朝鮮的電文也是用女真人寫的,而滿文是在1632年才產生的。《沃多麗部》中有20多種經典,顯然是金元時期流傳下來的。元代還有鬥滿(萬戶)、猛安(千戶)、唐廓(百戶)、都督華池等官職,可見其地位之高。這些官職的名稱都是從晉朝繼承下來的。
元朝時期,建州女真人有五個部落,因此有五萬戶。到元朝末年,五萬戶只剩下三戶,分別是沃多立部、戶部改革部和托文,三萬戶也被稱為“移蘭泛豆”。“甘多裏、霍爾、托文三城,常言滿豆,猶言三萬戶”。根據學者的研究,窩多裏位於牡丹江河口西部,胡裏蓋位於依蘭縣,托文位於湯王河口。
1403年,戶部改革司長官阿哈投降明朝,於是明朝冊封魏國國號,並將建州國號定為“建州衛”。後來,胡力改革部和沃多麗部南遷,基本居住在圖們江地區。1406年,明朝冊封沃多裏的猛哥帖木兒為建州衛司令。1408年,松花江流域更多的女真人向明朝投降,明朝讓建州衛掌管朝政,從而擴大了建州女真人的勢力。1412年,明朝冊封沃多裏為建州左後衛。1442年,沃多裏內部爆發了酋長之爭,兩個酋長並肩而立。到了明代,建州左後衛分為左後衛和右後衛,因此建州三後衛正式形成。
據朝鮮史料記載,建州三衛共有2300戶,其中建州衛(戶部改革司)規模最大。事實上,建州女真人的三衛並不能完全反映建州女真人的部落情況。隨著建州女真內部的分裂和擴張,明末建州女真內部形成了八個部落,即蘇克蘇河保護部、陳喆部、完顏部、渾河部、東阿部、鴨綠江部、殷娜部和諸舍裏部。壹般來說,前五名稱為滿洲五名,後三名為長白山三名。
明朝中期,建州三衛首領李固那哈、董善入侵遼東,於是在1467年,明朝派5萬大軍討伐建州女真,朝鮮也派大軍趁火打劫,差點給建州部帶來滅頂之災。此後,海西的女真人變得強大起來,明朝的註意力轉向了對付海西的女真人,並修建了遼東邊墻。
在這種情況下,建州女真人不得不依附於明朝,並積極與明朝進行朝貢貿易,這使建州的經濟逐漸恢復。嘉慶年間,建州部恢復了活力,其領導人王臯(努爾哈赤的祖父)發動了壹場反對明朝的戰爭,殺死了明朝副將軍黑春和遊擊隊員裴成祖。於是明朝派李去討伐王臯,王臯在海西被女真哈達出賣俘虜,最終被殺。1583年,李再次出兵討伐建州,並攻打城,殺死無辜百姓2200多人。
在這場屠殺中,原本投降明朝的覺昌(努爾哈赤的祖父)和塔克西(努爾哈赤的父親)被明軍殺害。經過這次屠殺,建州女真人和明朝成了世仇。當時,為了生存,努爾哈赤忍辱負重,跟隨李。後來,他尋找機會擺脫李的控制,開始了自己的復仇之路。努爾哈赤統壹了國家各部,建立了後金政權。
後來,努爾哈赤在薩爾什之戰中擊敗明朝,吞並了海西的女真人。1626年,皇太極繼位,繼續擴張後晉疆域。1635年,皇太極基本統壹了東北,於是開始了大規模的改革,準備稱帝。皇太極於1635年將女真改為“滿洲”,這就是滿語的來源。皇太極還建立了金姓皇族(愛新覺羅)。再往北,鄂溫克和鄂倫春也是女真人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