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用筆來看,甲骨文是用刀刻在堅硬的龜甲或獸骨上的,所以他在刻的時候用的是直線,曲線也是用短直線刻出來的。筆畫粗細也均勻;由於提刀收刀平直,多數線條中間略粗,兩端略細,細而堅,直而流暢,富有立體感。
就結體書寫而言,甲骨文的外形多為長方形或幾個正方形,具有壹個字的對稱美或變化美。不僅如此,甲骨文還具有合方圓、開集字的結構形式,有些文字還帶有或多或少的象形痕跡,在文字的最初發展階段是幼稚而生動的。
從章法上看,整個甲骨文銘文清晰,文字大小錯落有致。每壹行都是上下左右,雖有疏密變化,但全篇都能充滿生機,大小相依,左右對應,又有前後呼應的活潑態勢。而且字數多的排列緊湊,給人以密集的感覺,字數少的則顯得稀疏空靈。總之,它們都呈現出壹種古雅而浪漫的趣味。
擴展數據
截至2012年,共發現甲骨約15萬片,文字約4500余字。這些甲骨文記載的內容極其豐富,涉及商代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和社會習俗,還包括天文、歷法和醫學等科學技術。
從甲骨文識別的約2500個字來看,它已經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物、轉註、借詞”的方法,顯示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中國商代和西周早期(約公元前16年~公元前10年)以龜甲和獸骨為基礎的文獻。這是已知中文文獻的最早形式。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以前被稱為文琪、甲骨文、甲骨文、龜版、殷墟等。現在它們通常被稱為甲骨文。
2014 10 16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中國甲骨和先秦史研究權威宋振浩從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部門專家在旅順博物館收藏的1800多片甲骨中發現了34片罕見甲骨。專家認為,這壹成果是中國甲骨文發現110年以來的重大突破,不僅為研究中國殷商歷史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且對甲骨文和甲骨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百度百科-甲骨文(中國古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