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新華漢奸詞典

新華漢奸詞典

閩南話裏的“臭”字當然不是好詞。比如,閩南人常把“不守信用、不講義氣、缺乏公德的人”稱為“臭人”,把制造或傷害他人、造福他人的人稱為“臭心”,把對他人殘忍兇殘的人稱為“臭臉”;還有,把瘌痢頭叫做“臭頭”,把生瘡生癬的腳叫做“臭腳”,“臭腳臭蹄”。

“臭頭”這是壹種頭部的“痢疾綜合癥”。在閩南,有些孩子因為某些原因,從小頭上就長了痢疾,所以從小就有“臭頭”、“臭頭仔”的綽號,這種綽號伴隨了他們壹生。另外,臭頭經常和爛耳朵搭配使用,表示壹個人看起來很壞,很不好看。除此之外,還有“臭頭吳主鼎”等表述。其實,在閩南特殊的語言環境中,“臭頭武丁”這個詞並不壹定是貶義的。閩南流行的說法,比如“臭頭洪”和“臭頭武丁將稱帝”,有時是指不能“漫無目的”地看人,不能單純以貌取人!關於臭頭這個詞,閩南漳州還有壹首流行的抗日童謠,叫“臭頭臭斷”,裏面寫著:臭頭臭斷,日機將來先報警。警車,嘟嘟,臭頭士兵夾著尾巴跑。臭頭臭得到處都是,日機來了炮也不響。紅軍長征北上了,臭頭退出了戰爭。臭頭和花,日本機器去吹冬瓜,把中國出賣給日本人,把人民逮捕給漢奸。在這首童謠裏,“臭頭”這個詞已經成了壹種意思,指的是為了榮耀而收買國家,背叛人民的反動軍隊。

閩南話中的“臭”字,除了不好或討厭的意思,還有另壹層意思——叫“臭”但不臭。閩南人常用“臭”來稱呼自己心愛的孩子,就是從名字裏挑壹個字,加上壹個“臭”字。比如名字叫智勇,叫他“臭勇”或者“臭智”,名字叫阿海,叫他“臭海”。在閩南,外人叫孩子“臭”什麽的,孩子父母也不介意;其實他父母家人都叫他“臭”,但“臭”是從他父母的稱呼開始的。這個“臭”字有愛和親密的意思。

有沒有帶「臭」的成年人名字?也有。可能是從小到大,習慣了,改變不了。但是,有些人從小到大就被人說“臭”。那是相熟的朋友、好同學、相處多年的工友之間的稱呼,明顯有親切感。有些帶“臭”的名字或多或少符合被叫方的性格,比如調皮、懶惰、不要臉、油嘴滑舌,就更叫“臭”了。稱“臭”只適用於同齡以下的人。

閩南話中的“臭”,也有厭惡或不屑的意思。比如說,說某人的講話太“臭”,或者說某人說的每壹句話都“臭”,意思就是那個人重復老話無數遍,令人生厭。說完了閩南話裏的“臭”字,再來說說閩南話裏的“苗”和“甌”。聽眾朋友們,

“筷子”和“甌”在《新華字典》裏解釋得很清楚。“筷子”和“歐”是小杯子。但現在的普通話中,人們已經是口語中的“筷子”“杯子”,只有閩南人還保留著“筷子”“甌”這兩個字。

語言和文化總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古人席地而坐,用手抓食,用刀叉切肉。禮記。曲立商:“* * *飯不搓手。”孔英達書:“古之禮,不必以手食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習慣發生了變化,逐漸開始使用“筷子”。廣韻和鄭雲記載“筷子”是“吃飯用的勺筷”。南朝和宋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生氣:“王蘭田不耐煩了。他吃雞蛋,然後用棍子戳雞蛋。如果他不能,他就生氣,把它們扔到地上。”唐。韓愈《順宗二紀》記載:“久丞相杜佑、高瑩、王勛玉皆止候。”直到明朝,程亮還寫了《詠竹詩》這首歌:“待客問竹簡,先嘗之,嘗他人好,閑來來去去。”後來因為“筷子”與“活”諧音,人們忌諱“停”,尤其是江南的漁民,所以稱“筷子”為跑得快的人,“筷子”代代相傳。但是,作為古漢語的活化石,“諸”在閩南語,甚至在整個閩方言區,仍然是殘存的。

“甌”在古代指的是杯子和小碗。玉器。瓦部:“哦,碗小。”也可以做量詞。比如南唐。李漁《漁父》詞:“花滿朱,酒滿歐。”南齊書。謝朝宗傳:“超宗正坐,飲幾杯。”宋。邵雍《安樂窩裏唱》:“有酒,總有壹口氣。70年後妳想要什麽?”袁。康的《李悝jy負經》第壹折:“我等二三杯。”如今,閩南話中廣泛使用“甌”字。用作“茶甌”、“酒甌”、“飯甌”、“熬甌”(指有蓋的茶杯)等名詞,用作壹杯茶、壹碗飯等量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