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作業的設計。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探索,獲取信息,創新知識,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指出:“語文是壹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學習漢語的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語文是最容易接觸社會生活的學科,而實用作業可以成為課堂與社會生活之間的橋梁。教師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開放、充滿活力的語文教育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學習和運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並積極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地域資源,加強生活體驗、感悟、表達,縮短文字與情感的距離,淺化難點,學用結合。例如,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可以嘗試體驗小老師、小記者和小播音員的角色,參加學校文學俱樂部的各種文學活動。同時,他們要積極搭建“平臺”,開展春遊、參觀、演講、辯論、手抄報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增長本領,提高語文素養。
小結:學生在完成實踐性作業的過程中,運用新知識、新理念認識和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從而增長語文知識和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