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古漢語是現代漢語的基礎,是“源頭”;現代漢語是古代漢語的繼承和發展,是壹種“流”。它們是同壹種語言發展的不同階段,而不是兩種語言。文言文中的很多詞在現代漢語中還保留著。比如清代文學家沈復,現代漢語還在用。所以,學習文言文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倉庫,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
文言文是壹種古老的書面語,但它來源於古代口語,現代漢語也來源於古代口語。兩者的相同點是首要的,不同點是次要的,所以不難學。我們要對學好文言文有信心。
如何學好文言文?學好文言文的關鍵是培養語感。培養語感有“三要素”:
首先要熟悉背課文,才能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朗讀是中國傳統的學習方法。俗話說:“壹本書讀壹百遍,就會明白它的意思。”文言文簡潔典雅,是學習語言的好材料。很多大作家都有深厚的語言功底,這是源於他們對古文的熟讀和背誦。比如巴金十二三歲就能把中國古代文學經典背得滾瓜爛熟,吳晗十三歲前就已經背完了《三字經》。
第二,要用自己的心去理解,目的是把“言”和“意”融為壹體,看“言”而知“意”。如何做到這壹點?如上所述,文言文和現代漢語是壹脈相承的,很多詞和義是相通的。比如《陳太秋和他的朋友們》中的“期”,就是“約定”的意思,和現代漢語中“期”的意思是壹致的。再比如《不能說出壹個地方》(《口技》)中的“名”字,和現代漢語中“名”的意思差不多,都是“說”的意思。用心去理解,才能知道自己說的是什麽,是什麽意思,這對學習文言文很重要。
第三,要積極積累詞匯,以便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如通假字的理解,“之”、“氣”、“意”等虛詞用法的理解,詞義的古今變化等等。
學習總結,不斷積累,就能掌握規律。掌握了規律,學好文言文就容易多了。
學文言文不難。只要我們樹立信心,掌握規律,循序漸進,就能達到課標規定的目標,那就是能夠讀懂淺易的文言文。
2.如何理解古詩詞教學與傳承傳統文化的關系?我們認為,在發揮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時,應倡導古詩詞教學實現傳統文化傳承、人文素質教育、審美情趣陶冶等功能。
本文試圖探討古詩詞教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及相關問題。第壹,古詩詞的教學內容本身就承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信息。傳統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它豐富而深刻,內涵包括睿智的哲學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倫理體系、燦爛的文學藝術、獨特的語言文字形式、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等等。
古詩詞教材內容是上述傳統優秀文化內容的綜合體。《左傳》、《戰國策》、《史記》、《漢書》等經典歷史著作,以及《詩經》、《離騷》、《唐宋古文》等優秀文學作品,以及百家爭鳴的哲學著作(尤其是正統儒家著作),都被選作現行語文教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
以選自《論語》的文章為例:其中有壹些反映個人修養的,比如《論語》,說到曾子的壹句話“壹日三訪身:妳是不是對別人不忠?”交朋友不相信?學不會嗎?“這說明古人非常重視個人修養,作為語文的教學內容,勢必使學生通過學習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有的反映教與學的關系,如《禮記》:“學而後知不足,教而後知難。認識不夠可以自暴自棄,困了可以自力更生。"
另外,教材是北宋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其中名言:“天下先優,而後天下樂。”體現了古人心系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傳統道德觀念。
這些都是古人的優秀品質,也是傳統文化的精髓。通過教學可以陶冶學生,起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古詩文教材涉及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等諸多內容,以及文體、修辭等語言學知識和古姓、車馬、官職、樂規、天文歷法等豐富的文化知識。
文字學的知識,包括漢字的結構、古今字、異體字、繁體字,揭示了漢字與中國文化的密切關系。對於學生來說,從漢字中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是最直接的方式。
中國歷史上對漢字的系統研究始於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可以說,漢字本身和許慎根據形體結構解釋詞義的過程,都蘊含著豐富的古代傳統文化信息。
《說文解字》通過對漢字的解釋向我們展示了傳統文化的內容,陸宗達先生將其概括為四個主要方面,即古代社會生產、古代科學、古代醫學、社會制度等,涵蓋面很廣。學生在學習這些內容的時候,已經不僅僅是把它們作為中國古代的知識來學習了,還觀察到了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知識空間擴大了很多。
還有壹些關於古姓、服飾、車馬、宮殿、天文的內容,會給學生更多學習傳統文化的空間。比如通過研究《古代姓氏和名字》,我們知道古人以字出名,所以稱別人的字,以示尊敬。
我們知道古人也可以有“數”,比如陶淵明自稱“五六先生”。古人死後有謚號,謚號往往以其生前表現為準。比如陶淵明的綽號“境界先生”,顯然是基於他的高尚之旅。
學生學習這些內容的過程,就是接受和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這些內容的時候,已經不僅僅是把它們作為古詩詞知識來學習了,還觀察到了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知識空間擴大了很多。
第二,通過古詩詞教學實現傳承傳統文化功能的思路對教師是壹個嚴峻的挑戰,這不僅要求語文教師具有專業的古文素養,還需要良好的教學方法。我們所說的“古代漢語專業素養”,主要是指漢語不僅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專業知識,對中國古代的政治、歷史、天文、教育、哲學、風俗習慣等都要有所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更深刻地理解教材,才能有效地進行古詩詞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各種方法或技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起學生對古詩詞、古文的興趣,引導他們探索優秀的傳統文化,使他們加入到繼承和創新傳統文化的隊伍中來。具體來說,傳統文化的傳承是通過古詩詞教學來實現的,具體措施有:壹是;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正確引導學生。
在傳統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只是把這門課作為打通語法、掃除課文障礙的工具。新時期的教學改革首先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有意識地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
比如在講《論語》的時候,老師要引導學生去感受古人的待人接物的原則,教書育人的方式方法,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等。要求學生多背壹些名詩名篇,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還可以適時結合傳統節日,滲透傳統文化理念。其次,選擇好的教學內容。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智、仁、勇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在過去,它被視為‘世界女神’,在今天,它仍然是個人完美發展的重要標誌。”事實上,中國傳統文化中仁愛、智慧、勇敢的崇高道德標準和真善美的和諧統壹存在於古詩詞的教學內容中,這就要求我們根據教學需要做出選擇。
第三,改革教學方法。教師不能壹成不變地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應及時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多樣化的教學活動,精心組織古詩詞教學,註意弘揚民族精神。
例如,現代多媒體教學方法的使用,文本的使用。
3.文言文教學如何實現傳承文化的功能?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傳世佳作很多。它們有著深刻的內涵和崇高的思想,也包含著許多哲理。學壹點古典詩詞,有利於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思想。
背誦古典詩詞是壹種有益的嘗試,有利於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讓南國花園小學的師生接受中國古詩詞的基礎訓練和文化熏陶。
激活傳統,發揚過去。進壹步依托讀書求理解、做人,加強素質教育,將顯著提高全校師生的文明素質,讓南國花園小學的師生真正站在具有五千年文化的歷史巨人的肩膀上,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機,呼喚學校教育通過知識傳授和環境熏陶,將人文科學內化為人格氣質。因此,我們的人文教育應該以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為基礎,讓孩子從小閱讀經典詩詞,這是提高民族素質的重要途徑之壹。
讓學生在記憶力最好、頭腦最清醒的時候,正視經典,汲取中國文化的精華,讓他們終身受益。中國古代詩文橫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門類,凝結著前人對人生、社會、自然的觀察和理解,閃耀著中華民族的智慧。
用這些經典來武裝孩子的頭腦,是他們成功的捷徑。詩歌的內容可以在了解不多的情況下閱讀和記憶,作為學生長大後終身消化和理解的文化儲備。
就像埋在土壤深處的種子,吸收養分,儲存能量,等待時機,開花結果。
4.文言文閱讀答案1的現代生活。以下對文言文“現代生活”的理解不符合原意:()a .很多人認為現代社會學習文言文,只需要培養少數專業人員整理、翻譯、介紹文言文經典就可以了。b .文言文不是死語言,而是現代漢語的源頭。c .中國近三千年的文言文經典滋養著我們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代代相傳。d .在信息時代,學習文言文恰恰是治愈現代社會人文精神和傳統文化缺失的良藥,特別是對於中小學生現代漢語表達水平的提高和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形成。2.符合本義的壹條是:(a)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壹,其文明的傳承和延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二)文言文,以其獨特的表達手段和方式,使古人把自己想表達的壹切都用含蓄的方式表達出來,幾乎到了不盡人意的程度;(c)許多文言詞匯、語法、典故和成語在現代漢語中仍然廣泛使用。所以文言文是現代漢語的寶庫。d .現代社會,人們缺乏的不是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能,而是民族文化的滋養。3.根據上下文,下列推論不正確的是:()a .文言文隱藏在現代社會的面具後面,並不意味著漢語的更新發展已經脫離了母體。b .漢家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方言差異巨大。所以文言文跨越的時空缺乏相對的規範性和穩定性。c .文言文的短小精悍、信息量大、理性有趣,是白話文望塵莫及的。可以說,沒有文言文,現代漢語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d .借鑒中國古代的細讀、細思的方法,大量的中國古典詩詞可以得到審美的陶冶,奠定人文精神。中央商務區.
5.高中文言文教學如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作文或任務的命題是什麽?我簡單說壹下我的看法。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內涵深刻,豐富多彩。然而,現代社會的發展正在逐漸將傳統文化邊緣化甚至去傳統化。
這使得我們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內容逐漸流失,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讓觀眾了解和熟悉傳統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傳統文化壹個很重要的載體就是古典文學作品,包括文言文、詩詞歌賦。
毫無疑問,這些作品包含了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脈絡,也描繪了創造歷史的古人的生活習慣、文化信仰和人生哲學,這些作品的積累逐漸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觀眾可以從這些文學作品的學習過程中充分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包含很多方面,我們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在古典文學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恰恰承擔了這壹責任。
他們需要以自己的文化素養和文學功底來完成這樣的篩選,保證傳統文化的精髓呈現在觀眾面前。所以我們在看課本上的經典文學作品的時候,可以說看到的都是精華中的精華,應該深入理解和掌握,並逐漸學以致用,從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去享受生活,造福世界。
純自己的觀點,純手,希望能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