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如何理解愛國主義?

如何理解愛國主義?

青少年是新世紀的主角,是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藍圖的起草者和締造者,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可以說,青少年愛國情懷的強弱,直接影響著未來公民的愛國之心、建國之誌和報國之舉,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因此,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從青少年開始,並將其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工程。這對培養青少年的愛國情懷、誌向和報效祖國的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但有的人身體和心理素質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外部風氣的影響,有的人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意識淡薄。我們回想壹下,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和文天祥的“留著畫家,照著歷史”都體現了古代的救國救民的仁人思想,所以人性本不自私。

弘揚和培育愛國主義精神應與時俱進。愛國主義的內涵需要與時俱進地豐富和發展。“實現中華民族21世紀偉大復興,必須豐富和發展偉大民族精神。”

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統壹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鞏固和發展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果,為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可靠保證和光明前景,體現了國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些年來,社會主義建設改變了中國壓抑和滿目瘡痍的民生,使中國成為壹個繁榮昌盛的國家。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天,所有社會主義工作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都越來越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擁護祖國統壹的愛國者正在為祖國的統壹和繁榮作貢獻,我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社會主義的朋友。為了推進祖國統壹大業,我們提出了“壹國兩制”的方針。我們不要求所有支持祖國統壹的愛國者都認同大陸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只要他們贊成“壹國兩制”,我們就加強同他們的團結。

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和人民民主即社會主義民主在本質上是統壹的。世界上只有具體的、相對的民主,沒有抽象的、絕對的民主。民主屬於上層建築,實行什麽樣的民主取決於國家和社會制度的性質。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有著根本的區別。民主建設是壹個過程,其發展程度與壹定的經濟文化狀況有關。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壹直為人民民主而奮鬥。現在,我們仍在為逐步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而不懈努力。在中國* * *黨的領導下,人民當家作主,這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核心內容。維護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是愛國主義的重要體現。

當前,國內外敵對勢力企圖通過和平演變顛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剝奪我國人民掌握自己國家命運的權利,把我國變成西方列強的附庸。如果我們失去了國家主權、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我們也將失去人民民主,從根本上失去人權。因此,我們要樹立高度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強意識,勇於同破壞民族團結、破壞民族團結、危害社會主義事業的行為作堅決鬥爭,自覺與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同呼吸、共命運,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學習、艱苦奮鬥,促進安定團結,促進建設改革,把繼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體現在實際行動中。

另外,我們提倡的愛國主義絕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它蒙蔽了我們對真理的認識。愛國主義外衣下的狂熱,難道不比那些地震或者沈船更可怕嗎?拒絕日本人入境算不算愛國?不吃麥當勞算愛國嗎?當愛國主義以如此敏感狹隘的方式進入我們的視野,我們是該慶幸還是該難過?不可告人的動機和無聊的論調在什麽意義上讓我們接近了愛國主義的精神內涵?那些激進的言論和行動,因為打著“愛國”的旗號,所以印象特別深刻。似乎只有踐踏這些“不愛國”的名人,才能證明我們更愛國。愛國沒有錯,但是當人們把愛國當成壹種時髦的運動,隨便找個靶子吐槽,嚴肅的熱情就異化成了搞笑的狂熱,愛國就在無聊的炒作中病態了。

愛國需要具體行動,而不是口號和空話。中小學生要從自己做起,從細節做起,這可能是愛國的最好體現。愛國需要萬眾壹心的凝聚力,需要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九派雲飄黃鶴,白煙起浪。”正在走向復興的中華民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將其前途命運融入世界格局。面對百年來沈重的歷史負荷和千年機遇,冷靜、團結、開放、自尊成為我們愛國的必要心態。

培養愛國主義精神中小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未來的建設者,應該把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這也是民族復興和國家富強的必然要求。那麽,學生如何培養自己的愛國心呢?愛國主義的培養要從實踐出發,從生活出發,從時代性出發。

第壹,從實踐出發,課堂教育是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場所。作為學生,我們要充分挖掘散落在文本中的祖國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中深刻的愛國因素,喚醒學生的愛國思想和強烈的愛國情懷,形成民族的優越感、憂患感和使命感。

1?培養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優秀古代文明的自豪感,如被馬克思推崇為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的四大發明,被世界文化界推崇為人類文化和思想源泉之壹的老莊哲學和儒家思想,從中強烈感受到中華民族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歷史上所表現出的智慧和創造之美,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民族優越感油然而生。

2?培養憂患意識。這兩句“我長吸壹口氣藏淚哀民命苦”(屈原)、“我力勸上蒼再續前緣,非常規降才”(龔自珍),都表達了先賢哲人對悲壯祖國及其命運根深蒂固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感。這種蒼涼的憂患意識貫穿了中國的整個文化傳統。

3?為了祖國的誕生和發展,培養使命感和犧牲精神。“義為今日事,天下處處種免費花”(陳毅),這首充滿悲壯之美的千古絕唱,能喚起骨髓深處的愛國熱血。應該說,generate的愛國激情往往在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得到最好的表達,在“自我”與“自我”之間有壹個選擇。

第二,脫離生活談愛國,不現實,空洞。其實不然。“細微之處見精神”,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很多愛國的高尚行為。當我們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手時;當我們為希望工程捐壹元錢,為貧困山區的人們捐壹件禦寒大衣;當我們畢業後回到家鄉,建設自己的家鄉;當我們回到中國報效祖國的時候...當我們默默的、自然而然的做這壹切的時候,不正是體現了我們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嗎?只要我們永遠記得我們來自中國,那麽愛國主義就永遠在我們心中。

所以,學生要善於把愛國的觀念分解到與生活、學習相關的細節中,知道生活中的壹些小事也能體現愛國行為,也能做壹些對國家有益的事情。老人們經常講自己小時候吃野草、喝稀粥、挨餓、很多人餓死的經歷和新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希望同學們為了國家的富強珍惜每壹粒糧食。由此可以認為,我國壹些地區的人民還在過著比較貧困的生活。如果我們每人節約壹分錢、壹粒糧食,就可以為國家節約壹千多萬元、幾十噸糧食。這不就是壹種愛國行為嗎?

第三,從處方的角度來看,學生可以借助壹些重大的、普通的愛國活動來培養自己的愛國精神。例如,隨著今年“七壹”這壹歷史性日子的到來,愛國熱情正在中華大地上沸騰,在海內外億萬炎黃子孫心中湧動,因此學生可以抓住這壹機會,開展以“追憶百年歷史,激發對國情的熱愛,建立強國”為重點的多種形式的愛國活動。例如,我們可以從主題報告會、主題班會、香港知識問答等活動中了解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特別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獨立解放和民族復興的歷史,更加激發了我們努力學習、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又如日本文部省的卑劣行徑,壹再篡改教科書,歪曲日本侵華歷史,以進壹步了解中華民族的苦難歷史和深重災難,加深對日本軍國主義的仇恨,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學習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