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朝以前
中國自古就有“書畫同源”的說法,因為文字最早的來源是圖畫,而書和畫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內在聯系。漢字的起源是原始圖畫,原始人在生活中用它來表達自己的“圖畫”形式。慢慢地從原來的圖畫變成了“表意符號”。
2.賈湖版畫
8000多年前,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了壹批版畫(距今9000-7800年),被稱為賈湖版畫。壹些學者認為這只是雕刻,而另壹些學者認為這是書寫。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對賈湖碑刻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賈湖碑刻為漢字起源這壹關鍵問題提供了全新的信息”。
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家葛應暉也認為“這些符號應該是壹種文字”。
3.綠色碼頭上的雕刻
江蘇青墩遺址屬於長江下遊良渚文化,有5000年前的數字銘文。
4.骨銘
甲骨文是指刻在動物骨頭上的符號——象形文字或圖形文字,在山東(赤峰、關中等地)發現,是中國最早的可識別文字。
2005年,著名考古學家、山東大學美術與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鳳君教授發現並命名了它。它最初被稱為“東夷文字”,後來被稱為“骨雕”,並確定雕刻工具是瑪瑙和其他尖銳的寶石,它形成於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300年之間,是龍山文化時期的流行文字。
5.殷商時期
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晚期。“表意符號”演變成了相對定型的“甲骨文”。這被認為是漢字的第壹種形式。
刻在獸骨龜甲上的文字,以及殷墟發現的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直接祖先,可以證明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幾千年來,中東人壹直無法解讀他們祖先的象形文字。
6.西周
青銅器應用廣泛,刻在青銅鐘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就是“金文”。又名鐘鼎文和石鼓文。相傳為周宣王時期太史所作。
7.秦朝
秦始皇統壹了文字和計量。他的傑出成就就是當時的宰相——李斯。李斯收集整理了當時的文字,並加以簡化和美化後,統壹的文字被稱為“小篆”,又稱“秦篆”。此時,文字中幾乎沒有象形文字。
8.在漢朝時期
隸書非常流行,“李芹”沒有完全擺脫“小篆”的結構特點,基本上是方形的,而“韓立”則充分發揮了毛筆的作用,具有“蠶頭雁尾”的曲折性,便於書寫。西漢時流行這種隸書。叫它“韓立”。
9.在唐朝時期
“楷書”特別受歡迎。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等書法家是當時的傑出人物,他們的書法作品至今仍被人們作為學習的榜樣。
10宋朝
中國四大發明之壹,雕版印刷術被畢升改進為活字印刷術,還應該生產“宋體字”。最早產生於北宋,由楷書演變而來。有胖體和瘦體,但無論胖瘦,都是橫的、瘦的、豎的、方的。它看起來古雅而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