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汝成是廣東粵劇院編劇。代表作(包括與他人合作的作品)有《尋訪書院》、《山國風雲》、《李》等。他的研究成果有《粵劇彜劇初探》、《粵劇昆曲品牌考》、《粵劇小曲概論》等。他在廣州死於腸癌。
中文名:莫汝成
國籍:中國。
出生地:廣東高要
出生日期:1926年6月26日。
死亡日期:2009年7月6日
職業:編劇
代表作:粵劇《壹腔》初探
與其給人寫音樂,不如封筆。
莫汝成自上世紀50年代參加粵劇創作以來,壹生留下了許多佳作。其中,最經典的是與楊子敬等人合作編寫的《搜索學院》和《山國風雲》,幾十年來多次改編,經久不衰。李的主題曲《向君壽樓》是他根據經典作品改編的,現已成為紅腔名曲,廣為流傳。
在粵劇界,莫汝成有壹段廣為人知的軼事:
大約30年前,《搜索學院》首次在香港公演,馬師曾和冼娜紅擔任主角,當時很有名的陳曉鳳是小演員。由馬和洪主演的電視劇壹向很少,但歌手要求在“學習會”上增加壹首短歌。作為“學習會”的發起人,莫汝成拒絕了“大腕”陳曉鳳的要求:“因為寫歌是粵劇的壹個壞習慣,加壹首曲子很容易,但我絕對不可能遷就這個壞習慣!”盡管當時辛努洪和其他人壹再試圖說服他,莫汝成仍然堅定不移。有關方面只好讓另壹位編劇加了壹段音樂。當莫汝成得知自己“再也不會寫粵劇”時,他很不高興。在莫汝成看來,“作品是作者的第二生命。除非妳能說服我,否則妳不能隨便改變它。”
“其實他說到底還是愛粵劇。他怎麽能辭職呢?”潘邦振說,在過去的30年裏,莫汝成應朋友辛努洪的要求寫了壹個劇本;如果壹個同行學弟寫了壹本基礎很好的書,他也渴望親自修改它,不署名也不盈利,這使每個人都非常尊重它。
粵劇第壹屆研究生。
莫汝成是新中國培養的第壹批戲曲專業研究生,也是粵劇領域的第壹位研究生。他不僅是粵劇編劇,也是我國著名的粵劇研究專家。已故著名編劇楊子敬曾評價莫汝成是“真正的學者”。潘邦震說,莫老的記憶力驚人地強,他是“粵劇活字典”,因為他知道粵劇史上的許多名人。
20世紀70年代末,莫汝成發表了《粵劇彜腔探源》、《粵劇昆腔品牌考略》、《粵劇腔的起源與轉化》等壹系列頗有見地的研究論文。後來參與國家藝術研究重點項目《中國戲曲誌廣東卷》的主編工作,撰寫了50多萬字的粵劇史文章。上世紀90年代,紅線女藝術中心成立後,紅派藝術成為他研究和推廣的壹個重點;晚年,他仍然堅持寫作。他與潘邦震等人合作編纂的《粵劇大辭典》是廣東省第壹部涵蓋粵劇源流、音樂、劇目、大事記的粵劇工具書。
當他七八十歲的時候,他仍然致力於研究粵劇。莫汝成常常覺得自己精力不濟,但他覺得“這些作品是有意義的,我總覺得我有責任,我要繼續下去。”
和辛娜紅成為最好的朋友。
莫汝成長期過著獨居生活,在外人看來,她頗有“老夫子”的姿態。
他的女兒莫若說,因為父親從來不用手機,家裏沒有電話和門鈴。有壹次,辛努洪有事要問他,他只好請粵劇院的老院長翻墻過來敲門。作為莫汝成為數不多的摯友之壹,女大姐曾寫信勸他:“找個阿姨來料理家務。阿姨做飯的時候,妳可以邀請孫子孫女來家裏吃飯,享受天倫之樂。”
莫汝成喜歡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去世前,他聽說廣東粵劇院準備舉辦粵劇大師羅品超百年誕辰紀念活動,便在臨終前寫了壹首題為《慶祝劍兄百年誕辰》的賀詩。詩雲:藝術世界波瀾壯闊,銀幕舞臺是壹面旗幟。救哥哥寫書是典範,名高壹時。
在這壹生中,莫汝成留下了許多名言,但他壹生從未背誦過壹個字。“如果我父親的壹生可以濃縮成壹首詩的話,那就是‘春天的蠶到死都在不停地吐絲,每晚蠟燭都會把燈芯抽幹’。”女兒莫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