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些人往往願意走偏,比如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等等。這些都可以理解。畢竟是360行,每壹行都是最好的。比如《新華字典》裏有壹個關於“未來”的例子:張華被北京大學錄取;李萍進入了壹所中等技術學校;我在壹家百貨商店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但是如果妳不側身去劍柄呢?今天我們就來聊壹聊這個。吳是壹名農村女學生,以692分的優異成績考入人民大學,但最終嫁回農村並生下六個孩子,成為壹臺生育機器。這是什麽,她的生活是什麽?
上世紀70年代,吳出生在壹個貧困的農民家庭。當時,高考恢復。每個人都相信知識可以改變他們的命運,尤其是貧窮的農村人。雖然吳的家庭貧困,但她的父母不願接受他們的命運,並努力工作供她學習。
而吳也很好勝。在1994的高考中,她以692的優異成績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這個成績可以考上現在的清華北大。這讓吳的父母松了壹口氣。他們本以為可以安心地享受余生,但天不遂人願。
雖然吳進入大學後努力學習並沒有放松,但她忽視了大學應有的生活,因為她認為大學生畢業後會被分配工作。她仍然遵循高中的模式,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裏,不與他人過多交流。大學本應是壹個半社會,盡早適應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但吳認為,只要他學習足夠好,表現良好,就壹定能找到壹份好工作。
的確,學習好很重要,但社會交往也很重要。1997年,國家取消了大學畢業生的崗位分配政策,壹切都要靠自己,靠自己的本事競爭。命運的捉弄使吳季紅失去了立足之地。
是對學校安排和家庭安排的長期服從。沒有自己獨立的計劃,她連參加面試的勇氣都沒有。原本,她準備參加北京市公務員考試。她成績很好,輕松通過了筆試,但在面試時被刷了下來。這讓她陷入低谷,回到家鄉,打算另辟蹊徑。
即使妳有壹個很好的文憑,妳也沒有自信,妳不會社交,沒有單位願意接受它。為了謀生,吳只能做壹些零工,即使她沒有上過學也能做這些。即使在這壹點上,她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問題的嚴重性,只是任由生活折磨她,不知道如何反抗。
有六個孩子,靠低保生活,他沒有什麽遠大的抱負。在生活的折磨下,她的棱角被磨平了。2000年,她認識了初中同學,兩人聊得來就結婚了。
吳結婚後辭去了所有的工作,在家做全職太太,但事實是這個家庭並不富裕。吳打算就這樣生活下去。相貌平平也很好,但她沒有想到的是,她的丈夫礙事,想和她離婚。這時候,又懷孕了。
這件事對她打擊很大,她的精神出了問題。她漂流到丈夫的家鄉去找他,但她離婚的丈夫拒絕見她。吳只能和她公公住在壹起,她沒有找工作,她處於壹種生死參半的狀態。
幸運的是,這位鄰居並不壞,她被介紹給了壹個家庭條件很差的農民鄧。但吳別無選擇。再次結婚後,她給鄧家生了四個孩子。鄧對她還不錯,她的精神狀況逐漸好轉。
如今,吳壹家僅靠鄧的耕種和勞作維持生計。妳應該知道鄧的父母在她的家庭中有九個人,這使得家庭入不敷出。由於有生活補貼,這個家庭可以維持饑餓的狀況。吳已經完全成為了壹個村婦。誰能想到她是名校高材生呢?而她不僅辜負了父母,也辜負了自己多年的努力。
(據說後來在校友的幫助下,吳從壹棟危樓搬到了壹棟占地170平方米的兩層樓房。校友們向她捐贈了新家具、電器、壹部智能手機和壹臺電腦,他們還承諾免除幾個孩子的學費,並在接下來的65,438+00年裏繼續幫助她。
中國人民大學的老師給吳送去了壹些關於檔案管理的書籍,希望她能重新回到自己的專業。據說吳已經在壹家檔案館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