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經常給我壹些零花錢,但我花錢太大手大腳了。那天給我的錢幾乎都是當天花的。我把這些錢都花在了零食、汽車和其他小玩具上。那時候我壹直覺得錢很好賺,壹點都不想讓父母累。
高二下學期,我媽突然不給我零花錢了。我在小賣部的櫃臺看了看車。它跑得很快,但是我不能玩它。看著櫃臺裏的零食,很可惜,再也沒有機會大飽眼福了。我很不理解我媽。我問我媽:“妳怎麽不給我零花錢?”媽媽說:“我給妳的錢妳都買。為什麽妳覺得媽媽賺錢不容易?”聽到這句話,我為妳流淚。
記得那壹次去超市,我媽只是簡單的買了壹些生活用品,忽略了那些在我眼裏看起來像寶貝的東西。走出超市,媽媽教我不要把錢花在沒用的東西上。漸漸地,我習慣了不給我零花錢。除了托管費,乒乓球費,英語學習費,文具費,學校雜費,其他地方根本不給我錢。我發現我媽也喜歡給討錢的乞丐施舍。我問我媽:“媽,為什麽這幾天交那麽多錢,平時不給我零花錢?”“這些錢都花在有用的地方,錢不能亂花,但可以花在有用的地方。”媽媽語重心長地說。
日子壹天天過去,我已經不是那個天真無邪花錢,不顧父母賺錢困難的小男孩了。我們在汶川地震中捐了很多錢。我終於深刻地理解了母親所說的話。今天,我非常省錢。我會合理使用壓歲錢,讓我媽把剩下的存起來供我以後上大學。“節儉是壹種美德”是我的座右銘。花錢的時候,我會想起這句話。有了這種美德,我就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誤入歧途。
希望采納,希望對妳有幫助。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壹。節儉,在字典裏的意思是:用錢適度、節儉等。但我覺得節儉不止於此。
我們先來看幾個節儉的例子。
蘇東坡壹生都非常註重節儉。他被貶黃州時,生活貧困。為了渡過難關,他制定了壹個特別的支出計劃:把所有收入分成12,每個月壹份;然後把每份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壹小份。他後來成了朝廷的高官,但還是講究節儉,從不講究奢侈。
石油大王克費勒是19世紀美國三大富豪之壹。他壹生至少賺了6543.8+0億美元,捐了7.5億美元。但是他通常非常節儉地花錢。當他出去住旅館時,他想住最便宜的。他穿最簡單的衣服,他的食物也絕不奢侈。他節儉的財富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說:“我們應該時刻關註我們的周圍,因為世界上到處都有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的人。我們每伸出壹雙手,世界都可能失去壹串眼淚,收獲壹張笑臉!”
這樣的名人太多了。毛澤東、周恩來等等都是節儉的典範。
從他們身上,我們明白了只有節約財富,才能更合理地利用財富。所以在我們的傳統美德中,節儉占據著不可改變的地位,節儉是最大的美德。
然而,並不是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講究節儉:食堂每天都有好幾桶剩菜;垃圾桶裏的壹些食物只吃了壹半...況且攀比之風嚴重,非品牌衣服褲子不足以增色。我們並不反對享受生活,但它應該是在合理和適當的基礎上。
節儉可以讓我們簡單的對待生活,不被物所奴役,不被物欲所沾染,也可以讓我們更加註重精神和內心。如果將來我們有了很多錢,我們也可以把錢最大化,讓錢發揮更大的作用,就像比爾蓋茨和李嘉誠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