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論詩歌中的平仄

論詩歌中的平仄

在中國有“公立學校”之前,孩子們被送到“私立學校”學習。私塾最基本的教學內容之壹就是詩詞寫作的基本功——對仗。從壹個詞開始,然後兩個詞,三個詞,直到七個詞。壹位偉大的作家曾經回憶起他童年在壹所私立學校學習結對。老師給了他壹個“紅花”糾正,他馬上糾正了“綠桐”,結果頭上挨了壹尺子,因為是“扁扁”,就是扁扁沒調。“紅花”和“綠桐”從字面上看是壹對很好的情侶,卻被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平”打敗了。

在中國古代,語音分為四個聲調,即平仄、上聲、降調和入聲,其平仄包括兩個聲調,即現代漢語中的第壹聲和第二聲。所以現代漢語的四聲並不包括古漢語的四聲,其中的入聲字已經被“消化”成了很多方言和現代普通話中的其他聲調。除了部分方言中的入聲字,現代普通話中基本沒有入聲讀音。

而我們只談“用其神”,把它作為調節詩歌音樂感,使內容和形式更加和諧的手段。所以我們這裏盡量拋開四聲的問題,只要能理清“和合”(即聲音的高低)兩大範疇就可以了。

為此,我們不妨對平仄作如下簡單規定:現代漢語中所有發音聲調為陰陽(即上聲和下聲)的字都是平仄,其余的都是平仄。這樣,每個人只要手邊有壹本標有普通話發音的小字典,就可以輕松判斷壹個詞的水平,即使是不熟悉普通話聲調的人。

現在我們就用這個標準來當場判斷詩歌的水平:

示例1:

《秋浦歌》(李白)的扁平結構

白發三千尺,平齊。

悲傷似乎是很長的時間。平平淡淡

我不知道它是否在鏡子裏。

何處得秋霜。平平淡淡

例2。

獨絕(杜甫)扁平結構

兩只黃鸝唱青柳,平平淡淡。

壹行白鷺沖天而起。平平平勻(註:“壹”字是古漢語中的入聲字,屬於去聲)

窗含西陵秋雪,平而平。

門博吳棟萬裏船。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

觀察這兩首詩的平仄結構,可以看出第壹句和第二句的平仄結構基本相反,第三句和第四句也是如此。第二句和第三句(也就是第二、第四、第六個字)的偶數是壹樣的。這不是偶然現象,是我們下面要講的“對”和“粘”在格律詩中的具體應用。

在格律詩的扁平化結構中,關鍵位置在於五言詩的第二、四言,七言詩的第二、四、六言。五言詩的第壹、第三句和七言詩的第壹、第三、第五句,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改變,無論是平仄還是平仄,但關鍵位置的平仄排列不能隨意改變。把這個規律總結成壹個通俗的公式,也就是大多數人常說的:“不管135是什麽,246都是清楚的。」

現在用這個公式回頭看兩個例子中的詩的平仄結構(只查246),妳會發現每首詩的第壹、二句和第三、四句的平仄結構是相反的,而第二、三句的平仄結構是相同的。兩首詩如果在關鍵位置對立,就說是“對的”;如果它們是相同的,就說它們是“粘性的”。這是格律詩的平準律中“正”與“粘”的基本含義。至於壹首詩中哪些句子應該是“對的”,哪些句子應該是“粘的”,要等到後面才能完全解釋清楚。現在讀者不妨用上面提到的概念進行實踐,積累壹點感性認識。

練習:根據上面兩個例子的文體,寫出下面這首詩的平仄結構,註意每相鄰兩句檢查壹次,看是“對”還是“粘”。

獨坐敬亭山

李珀

鳥兒飛得很高,

孤獨的雲獨自去休閑。

永不厭倦地看著對方,

只有敬亭山。

回答人們

臺商隱士

偶爾,在松樹下,

睡在高高的枕頭和石頭上。

山裏沒有日歷日,

我不知道哪壹年我會冷。

黑尾排

劉禹錫

朱雀橋旁的雜草和鮮花,

五壹巷門口夕陽西下。

在舊社會,王謝顏,

飛入尋常百姓家。

最後壹個練習的參考答案:

涼州宋

王誌煥

黃河越來越遠,因為它在黃河中間流動,玉門關坐落在壹座孤獨的山上。

何必用楊柳的悲歌來抱怨春天的耽擱,老玉門關,壹個春風不是吹的啊!

把它改成長句和短句

黃河在遠處,

白雲之間。[註1]

萬仞山,壹座孤立的城市,

為什麽抱怨強迪?

威洛·春風,

不要過玉門關。

(註1:“見”字的語氣和意思都變了)

另壹個變化

黃河遠在白雲之上,[註2]

壹座孤獨的城市。

萬仞山,

為什麽抱怨強迪?

威洛·春風,

不要過玉門關。

(註二:“黃河之遠,上有白雲”,但意思不同。)

在山上旅遊

杜牧

遠處寒山,石徑斜斜,白雲深處有人。

駐足坐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歌詞

在寒冷的山上,

石徑斜白雲,

深處有人。

停下來做愛,

楓林的晚霜樹葉,

二月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