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圖為堪培拉的地標建築澳大利亞議會大廈於5月9日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親自揭幕,郵編:1988。這座建築及其周圍建築的總成本為11億澳元,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最昂貴的建築。
城市歷史
堪培拉是壹座年輕的城市。早在100年前,這裏還是澳大利亞阿爾卑斯山山麓的壹片不毛之地。它是在1820年被發現的,然後移民來建立牧場,它在1840年發展成為壹個小鎮。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成立後,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就定都問題展開了長達89年的爭論。直到1911,聯邦政府通過了壹項決議,在兩個城市之間選擇壹個天氣好、有山有水的地方建造新的城市。這是堪培拉的雛形。
在1912年,聯邦政府主辦了壹次世界範圍的城市設計競賽。壹年後,國會從發送的137個版本中選擇了36歲的芝加哥景觀設計師沃爾特·伯利·格裏芬的方案。這位設計師畫的堪培拉街道地圖是他和他的妻子(也是建築師)畫在壹塊棉布上的。這份珍貴的原件仍保存在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在建設過程中,由於第壹次世界大戰而暫停後,* * *耗時65,438+04年,於65,438+0927年完工,並遷都於此。後來,我們就新都的名字討論了很久,最後選擇了當地居民的傳統名字——堪培拉,意思是“匯聚之地”,人民也稱之為“聚集之地”。
堪培拉是伯利格裏芬湖畔壹個風景如畫的20世紀調解地,壹直在努力將自己樹立為焦點。澳大利亞的國家認同。它經常被認為是壹個政客和官僚的“肥貓”鎮,靠其他地方為生。
英語9》然而,妳只要走出議會三角就能意識到,堪培拉不僅僅只有陰謀和金錢。堪培拉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人工構想的城市之壹,它出奇地對稱,令人驚訝地可行,並具有無窮的吸引力。
英語9》堪培拉的秋天非常美麗。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樹木正在變化,壹切看起來都很可愛。冬天真的很冷。通過非常受歡迎的花展,春天多雨多風。
英語9》歐洲人於1824年首次定居堪培拉,當時約書亞·摩爾在布拉克山腳下購買了該地區的第壹塊土地。到1845時,壹座城鎮在山的陰影中發展起來,新建的聖約翰教堂和附近的學校位於其中心。
英語9》建立國家首都和澳大利亞首都直轄區(ACT)是1901年各殖民地合並為澳大利亞各州時制定的憲法原則之壹。地點已選定。d在1908-外交上位於主要競爭對手悉尼和墨爾本之間。堪培拉得名於1913,源於壹個被認為是“聚會場所”的土著術語,美國建築師沃爾特·伯利·格裏芬在壹次國際城市設計競賽中獲勝。該遺址的開發進展緩慢,盡管議會於1927年首次在首都被征服,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國家首都的夢想才得以實現。
英語9》1957年,門澤斯(羅伯特·戈登孟席斯,1894-1978,澳大利亞政治家,曾兩次擔任總理)政府成立了國家首都發展委員會,將坎培拉作為政府所在地,並對坎培拉進行了全面的裝飾。在接下來的20年裏,它全速前進-在壹個多雨的湖上建造了橋梁,然後壹年後,這個湖也隨之而來;造幣廠、國家圖書館、植物園和鐘樓拔地而起;市政中心擠滿了辦公室、商店和劇院。整個60年代,公共服務成為堪培拉的主要產業,各部門從全國各地轉移到首都,帶來了成群結隊的幸福家庭,尋找壹個四分之壹英畝的街區屬於他們自己。與其作為規劃城市的名聲壹致,堪培拉的增長不是有機的——NCDC沒有填滿市中心,讓郊區向四周蔓延,而是監督了堪培拉北部和南部“衛星城”的建立。首先建立的是南邊的沃頓,然後是北邊的貝爾康。在70年代,緊隨其後的是Tuggeranong,80年代是Gunghalin。
英語9》自聯邦成立以來,該法案壹直由聯邦政府管轄,沒有自己的地方政府。在1978年的全民公決中,堪培拉投票反對自治,但盡管如此,聯邦政府還是在1988年通過了四項法案使該領土自治,並在1989年選舉產生了第壹屆立法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