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五年級下冊五張數學教案

作為壹名人民教師,妳經常需要使用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麽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怎麽寫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案。希望妳喜歡!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選文1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和初步空間概念的能力。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三維圖形的識別。

教學難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三維圖形的識別。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平截頭體、矩形平臺等。滑動;動畫。學習工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設計:

首先,復習準備

1.請畫壹個妳已經學會的平面圖形;然後讓每個學生用手觸摸畫出的圖形;老師明確表示這些圖形都在壹個平面上,這叫平面圖形。

2.老師們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截頭體、長方形桌子、墨水瓶盒等。老師問:這些物體的所有部分都在同壹表面上嗎?(沒有)老師講得很清楚,這些物體的部件不在同壹平面上,它們都是三維圖形。

3.簡介:今天,在這節課中,我們將進壹步了解長方體的特征。

教師板書:對長方體的認識

第二,學習新的課程

(壹)長方體的特點

1.請拿出妳自己的長方體。教師提問:請用手觸摸盒子。它被什麽包圍著?請用手觸摸兩個面的交點。請準確感受三條邊的交點。

教師板書:面、邊、頂點

2.參考討論大綱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演示動畫“盒子的特征”

討論大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曲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麽關系?

②長方體有幾條棱?邊的位置和長度有什麽關系?

③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矩形(或者兩個相對的面可能是正方形),並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邊:12,相對的四條邊長度相等。

頂點:8。

老師:請完整地談談長方體的特征。

3.比較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區別。

教師提問: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時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分?請觀察,妳能看到多少張臉?哪碗面?妳能看到多少條邊?哪些邊緣?

老師介紹了長方體的畫法:圖上用虛線表示看不見的邊,最後壹個是長方形,其他面是平行四邊形。

4.展示長方體框架以供觀察。

教師提問:框架上的12條邊可以分成幾組?怎麽分?相交於頂點的三條邊長度相等嗎?

老師講得很清楚,在壹個頂點相交的三條邊的長度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②立方體特征

1.演示動畫“立方體的特征”

教師提問:看壹看新的長方體,看它與原來的長方體相比有什麽變化。(長、寬和高變得相等,所有六個面都變成正方形,長方體變成正方體)

2.學生對照長方體的特點自學正方體的特點。學生討論和總結後,

教師板書:正方體:

正面:6個相同的正方形。

邊:12條邊的長度都相等。

Top: 8。

3.學生討論和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相似性:面、邊和頂點的數量相同;

區別:邊緣的形狀、面積和長度不同。

教師提問:妳有長方體的所有特征立方體嗎?試談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立方體是壹種特殊的長方體。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2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為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基本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本課掌握關鍵詞和將自然數(0除外)按因子個數分類的數學方法,讓學生充分討論質數和合數的特點,體驗質數和合數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來構建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從而更好地掌握數學思想,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

課程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23 ~ 24頁“質數與合數”。

學情與教材分析

本節課以學生掌握“因子的多重特征、倍數、奇數、偶數、2、3和5”為基礎。本單元涉及許多概念。“質數與合數”是概念教學課,容易與抽象概念混淆,在生活中很少使用。與學生生活有壹定距離,這是本節課的難點,也是本單元內容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運算、觀察、發現和概念歸納的數學過程,建構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2.掌握整數按因子個數的分類,理解和掌握質數和合數的特征,應用概念尋找或判斷質數。

3.通過研究質數和合數的特性,體驗學習數學的思維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每次妳有壹張練習紙。

教學過程

活動1:構建素數和合數的概念。

1.引導學生按要求列出乘法口訣:“因子用整數代替1”。

老師寫“1 =”...在黑板上。沒有文字,老師用手勢引導學生按要求說出乘法口訣。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存在使用1或小數的問題,老師會用手勢提醒他們“不要使用1”和“使用整數”。

2.老師:根據“用整數代替1”的要求,我們不能列出乘法口訣的個數,所以稱之為質數;妳可以列出乘法口訣的個數,我們稱之為合數。

教師依次在這些質數前填寫“質數”和“合數”,當教師在黑板上書寫時,學生自然地說出“質數”和“合數”。

設計意圖

在“活動1”的整個過程中,教師基本上不說話,只使用手勢或面部表情來組織教學,給學生壹種神秘感,並在營造安靜的氛圍中悄悄了解質數和合數的區別。

活動2:討論質數和合數的特征。

1.老師:“妳從這些乘法口訣中發現了什麽?

學術預設:學生可能會說質數都是奇數;對策:老師指出2是質數,15是合數;

合數可以寫乘法口訣;如果不用1,質數就寫不出乘法公式。

2.老師擦掉“不要用1”,學生列出相應的乘法口訣,然後用因數的個數探究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老師:觀察因子的數量,妳發現了什麽?

從乘法口訣中,學生可以快速清晰地發現質數只有兩個因子,即1和自身,而合數除了這兩個因子外還有其他因子(至少三個因子)。

3.根據學生回答黑板上的問題。

4.討論:“1”是質數還是合數?

學術預設:有些同學可能認為1有兩個因素,壹個是1,另壹個是它本身,1應該是壹個質數;有的同學可能認為1本身還是1,所以1應該只有壹個因子;有些同學可能認為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老師完整地寫在黑板上。

5.小結: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什麽樣的數字是質數?什麽樣的數字是合數?如何判斷壹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設計意圖

留足時間讓學生體驗運算、觀察、發現和概念歸納的數學過程,建構質數和合數的概念。並嘗試根據因子的個數歸納質數和合數的概念,學會利用質數和合數的特點進行判斷,充分感受知識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活動3:運用概念尋找或判斷素數

1.繼續尋找30以內的其他質數。

2.做壹做:展示數字卡片:17,22,29,35,37,87,93,96,1,並將其填入與質數和合數相對應的設定圓圈中。

3.下列說法正確嗎?告訴我妳的理由。

所有奇數都是質數。()

所有偶數都是合數。()

③1,2,3,4,5...除質數外,其他都是合數。()

(4)兩個素數之和為偶數。()

設計意圖

通過不斷地尋找、發現和判斷素數的練習,學生可以認識到他們可以通過合理的方法進行判斷,並鞏固他們對素數和合數特性的理解。

活動4:擴展、延伸和深化概念

1.妳知道它們是什麽嗎?(在群裏交流想法後匯報)

(1)兩個素數之和為10,乘積為21。它們是什麽?

兩個素數之和為20,乘積為91。它們是什麽?

(3)最小素數是多少?最小的合數是多少?

2.在括號中填入質數:

8=()+()12=()+()28=()+()

3.數學閱讀:哥德巴赫猜想。

同學們,妳們知道剛才妳們正在試圖解決壹個世界難題,並且做了壹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嗎?世界難題是:所有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之和嗎?這個問題最早是由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提出的,因此被稱為哥德巴赫猜想。全世界的數學家都想攻克這個難題,但至今仍未解決。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在這壹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讓學生做壹點數學閱讀:哥德巴赫猜想。課後,感興趣的學生還可以在網上查找相關書籍或查閱相關資料。

設計意圖

在適度展開中,我們試圖解決“任何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之和”的哥德巴赫猜想。在數學閱讀中,讓學生了解數學發展的歷史,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並為學生課後探索留下空間。

活動5:總結

妳從這門課上學到了什麽?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第三部分教學內容:

五年級下冊課本65-66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探索和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並用分數正確表示兩個整數相除的商,並從兩個方面描述分數的含義。

2.在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歸納能力。

3.體驗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的需要,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

通過探究的過程,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操作,讓學生理解壹個分數可以代表的兩種含義。

教材分析:

“分數與除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分數”第二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初步理解分數含義的基礎上的深入理解。在這節數學課中,學生不僅要掌握分數與除法的直觀位置關系,還要從分數的意義上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中,分數意義的辨析貫穿始終。因為分數本身的意義就是除法的定義,這是分數和除法最根本的聯系。

本節教學內容重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並探究整數除法得不到整數商的情況,可以用分數表示;在表示整數除法的商時,除數用作分母,被除數用作分子。教材從“分蛋糕”的實際情況引入,引導學生列出除法公式,並結合分數的含義得出結果,然後引導學生比較幾個公式並探索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的除法的商或用兩個數的除法形式寫出分數。

教具:

課件,模型。

教學設計

首先,進口

老師:孩子們,讓我們在上課前測試壹下每個人。(展示課件)答案是什麽?

健康:月餅。

老師:妳的課外知識真豐富。妳喜歡吃月餅嗎?

生:是的。

老師:老師也是。月餅也包含了很多數學知識。我們來看看(展示課件)。把6個月餅平均分給3個孩子。每人會得到多少塊?如何以列的形式計算?

健康:2片,6÷3=2(片)。(板書)

老師:太好了。如果聲音大壹點就更好了。我們來看下壹個問題。把1塊月餅平分給兩個孩子。每個有多少件?如何以列的形式計算?

健康:0.5元,1÷2=0.5(元)。(板書)

老師:表達特別清楚,讓大家壹聽就明白。老師將繼續測試每個人。如果把1個月餅平均分給三個孩子,每人分多少塊?如何以列的形式計算?

老師:妳為妳們組增添了又壹份榮耀。看來大家都已經能解決分月餅的問題了。沒有學習工具的情況下5除以7等於多少?

健康:七分之五。

老師:沒錯。讓我們再看看這些公式。當整數除法不能得到整數商時,可以用什麽數來表示商?

學生:它可以用分數表示。

老師:表示整數除法的商時,分母是誰?分子是誰?

學生:用被除數做分子,除數做分母。

老師:那麽分數和除法有什麽關系呢?誰能用語言概括壹下?

學生:除以除數等於除數的被除數。

老師:妳表達得如此清晰流暢,真令人驚訝!

老師總結: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整數除法的商,除數為分母,被除數為分子,除數相當於分數中的分數線。反過來,分數也可以看作是兩個數的除法。分數的分子相當於被除數,分母相當於除數,分數線相當於除數。因此,分數和除數的關系可以表示為:除數÷除數=除數/除數(板書)。是用字母表達的嗎?

健康:a÷b = a/b(b≠0)(板書)

師:在這個關系式中,每個數的值域應該註意什麽?

學生:因為除法中除數不能為零,所以分數的分母也不能為零。那就是b≠0。

老師:思考分數和除法的聯系和區別。

老師強調分數是壹個數,但也可以看作是兩個數的除法(分數的分子相當於除法中的被除數,分母相當於除數)。組織是壹種操作。

老師:將來我們看分數時,會有兩種含義。(將“1”平均分成四份以表示三份的數量,或將“3”平均分成四份以表示1份的數量。)

第二,鞏固練習

老師:妳知道兩代情嗎?妳和他壹樣聰明嗎?敢挑戰他嗎?讓我們突破。妳有信心嗎?

1.1.用分數表示下列商。

(1)3÷2 =()

(2)2÷9 =()

(3)7÷8 =()

(4)5÷12 =()

(5)31÷5 =()

(6)m÷n =()n≠0

2.將5公斤糖分成7份,每份為()公斤;將1千克糖平均分成7份,5份為()千克;也就是說,5千克糖()和1千克糖

()等於。

三、課堂總結

告訴我妳得到了什麽。重點講分數和除法的關系。

總結:今天,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和學習了這麽多知識。老師真為妳感到驕傲!事實上,生活中還有更多知識等待我們去發現和探索。快速成為壹個新人,妳會成長得更快!

第四,作業

練習12問題1,3。

板書設計

分數和除法

除數=除數/除數

a÷b = a/b(b≠0)

教學反思

在介紹本節課的主題之前,我們應該使用謎語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介紹分數並復習舊知識。當探索新知識時,從想象中,每個人有兩個蛋糕到壹個蛋糕。如果將壹塊蛋糕平均分給四個人,每人可以得到多少塊蛋糕?利用剛才的復習知識,很容易用公式1÷4來計算,學生很快就會說1/4。這時候我又會問:為什麽是1/4?妳是怎麽分享的?學生使用準備好的光盤得壹分;然後展示出來:學生壹步壹步地經歷評分的過程,他們更好地理解了分數的含義,然後理解了為什麽是3/4。當整數除法的商用分數表示時,除數用作分母,被除數用作分子。反過來,分數也可以看作是兩個數的除法。可以理解為“1”平均分為四份,表示這樣三份;也可以理解為“3”平均分為四份,表示這樣的1份。也就是說,認識和建立分數與除法關系的過程,本質上是與分數意義的拓展同步的。教學後,我反思自己的教學,發現就小學數學知識儲存在學生頭腦中的狀態而言,除了是抽象的以外,應該是可以從抽象轉化為具體的數學知識。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4個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案例,使學生理解圖形的旋轉和變換。結合實際生活,可以初步感知旋轉現象,探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在正方形紙上旋轉壹個簡單的圖形90°。

3.初步學會用旋轉法在方形紙上設計圖案,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

4.欣賞圖形旋轉變換創造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重點和難點: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3.可以在正方形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度。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網格紙

教學過程:

壹、場景導入

同學們,妳們喜歡玩遊戲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壹個魔方。再次玩這個遊戲時最常用的操作是什麽?(旋轉)

請演示如何用手旋轉。(學生用手勢演示)

問:為什麽在做旋轉手勢時,有些人向左旋轉,有些人向右旋轉?(因為有的順時針旋轉,有的逆時針旋轉。)

集體觸點順時針旋轉90度,逆時針旋轉90度。

投影前請壹人操作魔方。其他同學建議了具體的旋轉方向。

老師:剛才,同學們在做遊戲的過程中反復提到了“旋轉”這個詞。這節課,讓我們壹起來學習“旋轉”。

板書:旋轉

第二,明確概念

1,聯系生活

老師:妳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健康:風扇、陀螺儀、時鐘、輪子、風車...

課件展示了幾種旋轉現象。

老師:學生們談論的都是旋轉現象,那麽旋轉的特點和性質是什麽?讓我們借助最常見的鐘表來學習。

2.研究實例3。

(1)知道線段的旋轉並理解旋轉的含義。

展示實物時鐘。

老師:請觀察時鐘的指針,描述指針是如何從“12”轉到“1”的。(指針圍繞O點從“12”到“1”順時針旋轉30°)

教師演示指針從“1”到“3”。

問:這次指針是怎麽旋轉的?(指針從“1”繞O點順時針旋轉60°至“3”)

老師演示指針從“3”到“6”。

同桌互相說:指針什麽時候開始?它圍繞哪個點旋轉?如何旋轉?它旋轉了多少度?

②定義旋轉元素

旋轉物體的開始和結束位置在哪個點上旋轉度?

板書:指向的程度

老師:為了清楚地解釋旋轉現象,澄清上述要素是最重要的。

第三,探究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1.觀察風車的旋轉過程。(展示課件)

讓學生談論風車在風的作用下是如何旋轉的。

風車繞o點逆時針旋轉90度。

思考:如何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

分組交流觀察到的現象。

首先,從圖1到圖2,風車繞O點逆時針旋轉90°;二是根據三角形變換的位置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

第三步,根據對應的線段判斷風車的旋轉角度;四是根據對應點判斷風車的旋轉角度。

2.摘要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風車旋轉後,不僅每個三角形繞O點逆時針旋轉90°,而且每個線段和每個頂點也繞O點逆時針旋轉90°。

3.總結旋轉的特點和性質。

老師:剛才我們發現風車旋轉後,每個三角形的位置都變了,那麽什麽沒有變呢?(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沒有變化;點o的位置沒有改變;相應線段的長度沒有變化;相應線段的夾角沒有變化。)

第四,畫圖形

1,獨立繪圖。

我們已經知道了圖形旋轉的整個過程。妳想試著自己畫壹幅畫嗎?

(1)給出示例4的網格紙。

(2)讓學生看清圖片。

(3)告訴我妳怎麽畫的。

引導學生明確對應點與O點連線線段的夾角為90°;從對應點到o點的距離相等。

學生獨立完成。

(4)作品展覽和繪畫方法交流。

2.總結壹下繪畫方法。

當我們繪制旋轉圖形時,首先要確定它周圍的點,然後找到圖形每個點的對應點,最後連接線條。

Part 5五年級數學教案精選《分數混合運算(上)》是北師大版五年級第五單元“分數混合運算”的第壹節課教學內容。對實際教學的思考如下:

優勢:

1.充分利用情境圖創設問題情境。

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問題情境轉變為學生熟悉的校園特色團隊作為學習材料,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和興趣。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的壹種建設性活動,學習應該與特定的情境相關聯。在實際情況中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吸收他們想要學習的新知識。

在新課程背景下,計算教學不再是簡單的技能訓練,而是解決問題的組成部分。新課前,充分利用課本中的情境圖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並相互交流,對自己或他人的活動和結果進行評價和反思,讓學生正確選擇計算方法,按照壹定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並列出分步公式和綜合公式,即建立數學模型。學生在觀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受操作順序的自然生成。通過這種教學方法,成功地促進了學生學習風格的形成。

2.關註學生的學習情況。

學生在答題時有意識地運用分數的求解方法(壹步計算法),通過繪制示意圖和寫出等價關系找出解題的步驟和關鍵。通過先循序漸進再列出綜合公式的過程,學生自然地將“整數的運算順序”遷移到“分數的運算順序”,這足以說明學生有自己豐富的數學實在性,並能利用它進行自由和多角度的思考。註重對學生課堂生成的及時捕捉和比較反饋,使學生在觀察、交流、比較中進壹步理解分數乘除或乘除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同時註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並規範格式,幫助其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3.註重數學的體驗發展,提高數學素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動手、動腦、暢所欲言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受、應用,從而加深對數學的理解。例如,可以通過“畫壹個示意圖,列出分步公式和綜合公式,先重點介紹綜合公式是什麽,然後讓學生理解算術並掌握運算順序”等思維活動,以及讓學生分組回答不同的問題以及回答這個問題時先問什麽來加深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學完這節課後,讓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獲,讓學生體驗豐富的數學內容,並在這種氛圍中,師生之間的感情達到了和諧統壹。

不足:

1.教師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觀察、思考、比較、分析和充分表達自己,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

2.教師在教學中對計算機操作不熟練,浪費了壹些時間,影響了學生的情緒和教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