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詩詞閱讀的教學課堂來看,記憶在古詩詞學習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學生有話要說:中文學習有三大困難:壹是害怕寫作,二是害怕文言文,三是害怕周樹人。
占中國古代詩歌大頭的文言文之所以讓學生如此害怕,壹個重要原因是壹些文言文因歷史悠久而晦澀難懂,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片面強調記憶,忽視了對文章內容、主題和背景的理解。重視背書可以理解,但僵化地對待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是壹種極大的罪過。
2、重視考試,忽視涵養。在實踐中,許多教師更關註中考必考項目,並在必考項目中的單詞和句子的解釋和翻譯上花費更多時間。對於古詩詞內容的理解,相關條目的聯想研究並不多。
在學生的閱讀視野中,古詩詞和散文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血脈相連、肌理相同的等同體。教師經常通過研究中考試題的特點而不是根據文章的特點來決定自己的教學重點。
3.註意相聲和誤解閱讀。在中學的古詩文課上,相聲很受歡迎。
雖然相聲有其獨特的優勢,但它不僅顯示了教師教學能力的不足,而且大大降低了學生的聽講效率。讓學生形成壹種思維定勢:認為古詩文學習就應該這樣,古詩文學習是僵化的。
開明的老師欣賞唱歌和閱讀,並認為壽吳京先生在三潭映月中低頭的姿勢非常生動,這是壹種象征性的閱讀姿勢。事實上,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靠唱讀慢、搖頭晃腦、生硬直白、生硬冷漠就能培養起來的。
從上面我們不難看出,教師在閱讀古詩的過程中是時候改變教學方法了。從教學內容來看,更是荒誕不經。
在我國的古詩詞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在面對包含詞語、句子、語言和邏輯的文章時,往往不知所措,不知該教什麽。要麽什麽都教,什麽都涵蓋,要麽到處看看,盲目隨意地放手。
其實語文是壹門知識學科,更是壹門實踐學科。語文學習的目的是培養智慧技能(特別是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教學的關鍵是賦予學生分析、理解和欣賞詩文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的智慧技能。
要實現這些技能,教師必須將審美閱讀的方法和實踐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給學生,並教會學生如何閱讀古詩詞。從教學是為了達到不教學的目的來看,古詩詞閱讀教學的課堂需要從陳述性知識的灌輸轉變為程序性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引導學生學法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確定教學內容時,教師不僅要註重單詞和句子的翻譯和理解,還要註重對文章內容、意義和背景的分析。相反,他們應該把教學內容確定在如何引導學生優美地學習和閱讀古詩上。
引導審美閱讀是教師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應該是教師古詩詞教學的首要教學內容。優美的閱讀有助於形成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總體目標中強調學生要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使用多種閱讀方法。這種多樣的閱讀方法當然也包括古詩詞的閱讀方法。
然而,語文課程標準對古詩詞閱讀的要求只是能夠借助工具書閱讀簡單的文言文。實際上,用工具書閱讀只能掃除閱讀障礙,真正無法達到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等知識技能的目的。
因此,教師必須在引導學生閱讀古詩方面找到突破口。學生喜愛的祖國語言不僅包括祖國的現當代漢語,還包括古代漢語,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古詩詞。
培養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是語文課程標準的根本要求,也是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任務。然而,壹般的語文老師仍然遵循學生學習語文的最簡單和最初級的方法,即讓學生借助參考書了解古詩詞的大意。
至於文章背後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往往是老師自己做的。這種方法的分離使古詩詞閱讀課效率低下,學生無法掌握優美的閱讀方法並舉壹反三,更不用說欣賞文字的情、趣、理了。
優美的閱讀可以鼓勵學生聽韻知意。我們知道,除了因年代久遠而使學生難以理解的負面因素外,古詩詞還具有簡潔、流暢、音韻和諧、寓意深刻等鮮明特點。
讓學生讀得美,既能再現漢語的韻律美,又能通過默契感受文字和聲音背後傳達的意象美和情境美。比如有的老師在承天寺教夜遊,把壹篇記敘文改編成壹組組短句,變形組合成壹首敘事詩。
通過閱讀短句中的關鍵詞,學生不僅可以理解作者賞月尋友的匆忙,還可以像實踐壹樣清晰地理解月光的畫面,其中的閑散和自由也在閱讀美的欣賞中得到理解。與通過貼標簽獲得的所謂閑人的三四種解讀相比,這種感覺不僅真實而且令人印象深刻。
優美的閱讀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美的閱讀過程是讀者進入文本和作者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讀者在精神上與文本相遇,並用自己的生命節奏探索文本之美。古代詩歌和散文具有獨特的文學精神和情感精神。優美的閱讀意味著讀者沈浸在情感中,從賞心悅目到賞心悅目,從賞心悅目到精神愉悅。
例如,余映潮先生在講授《三峽》時,沒有像壹些老師那樣貪圖表面的熱鬧,而是表現出相當的沈著和細致,並將審美閱讀作為學生進入文本的重要內容付諸實踐。他不僅要求學生通過註音朗讀,還要求他們朗讀譯文。
他指導學習。
2.如何在散文教學中教授初中語文課程體系中具有中國味道的“散文”概念:它屬於文學作品的範疇,但不限於狹義的藝術散文和“純散文”。它是那些:具有文學色彩、明顯的形象、情感和審美特征的作品,而不是小說或詩歌。它包括關於敘事、風景和哲學的散文。既然屬於文學作品,我們的散文閱讀教學就被定義為壹種審美閱讀,而不是側重於信息篩選和加工的信息閱讀。因此,散文教學的關鍵不是抓住人物,而是找到作者最想說的句子。散文教學要教中國味,那麽什麽是中國味呢?
所謂語文味,就是語文課要突出語文教學本身的特點,通過情感的激發和語言的品味,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使他們在掌握語文這壹重要交際工具的同時,不斷豐富自己的人文精神。
我認為要教好散文的中國味,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欣賞散文語言的美,強調朗讀的訓練。
秦牧說:“文采也產生藝術魅力和寫作情趣。豐富的詞匯,生動的口語,鏗鏘的音節,恰當的偶句,生動的描寫,精彩的疊句...這些東西的配合會增加寫作的趣味性。”佘樹森說:“散文的語言似乎比小說多壹點密集和裝飾,比詩歌多壹點輕快和自然。它簡單而別致,簡單而美麗,在大自然中有壹種魅力。”可以說,它的美恰恰在於這種厚重與輕盈、雕刻與自然之間。
“沒有朗讀的語文課只是壹堂課,而不是壹堂優美的語文課。在語文課上,老師必須和學生壹起優美地聽和讀”(余映潮)。
通過朗讀訓練,學生可以從散文中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和意蘊,既受到熏陶,又鍛煉了用聲音描述事物和表達思想的能力;與此同時,
教師可以通過朗讀來檢驗學生對文章的掌握程度、情感傾向和認知水平,因此朗讀訓練作為散文教學的基本內容之壹,是散文教學中教語文味的重要環節。
第二,閱讀和欣賞語言,培養學生的情感興趣。
語言塑造形象,“言出必行”。在散文教學中,要把握文章中的經典語言、精妙語言和關鍵語言,引導學生閱讀和欣賞,語言中蘊含的情感情趣將通過閱讀和欣賞感染和培養學生,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情趣。
例如,在教授散文《青海湖,神奇的湖》時,引導學生閱讀“我的眼睛是壹片鑲嵌著露水的綠草灘,上面有壹排排黃燦燦的油菜花,在這綠色和黃色的背後,連接著壹望無際的藍色海水。它像海洋壹樣藍,比海洋更純凈;它和天空壹樣藍,比天空更暗。青海湖的藍色幹凈、深邃、優雅,藍色的錦緞般的湖面上泛起了微微的漣漪。就像小女孩水汪汪的藍眼睛。”讓學生明白青海湖的夢是神奇而美麗的,但也是虛幻的。青海湖有著醉人的美麗。這是大自然的傑作。這是壹種真正的美,但像夢壹樣美妙。本文重點討論“夢”這個詞。從標題到文章內容,“夢”壹樣的美、“夢”壹樣的情總是與青海湖的誘人魅力緊密結合在壹起。
只有將散文教學的原則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學者才能真正學會閱讀散文。
3.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哪些參考文獻【1】李國棟:《閱讀教學的理論困境》,《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5期【2】易浩:《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探析》,《科教文獻交流》2007年第1期【3】王鐘:。《中國科教創新導報》2007年第455期【4】存邵會:論朱子閱讀法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借鑒《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10期【5】趙念修:評葉聖陶的閱讀課程理論《湖南第壹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6月【6】馮文達:論農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經驗與感悟《經濟與社會發展, 2007年8月【7】王愛娣:美國初中生應掌握的閱讀方法,《中國教學通訊》2007年第1期【8】《中國教學通訊》2007年第3期【9】張:《“預見”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索》,《現代漢語》2007年第4期【10】成功:閱讀教學起點的反思,《中國教學通訊》2007年第3期 《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2期【12】陳怡真:中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教學與管理,2007年5月【13】張獻英:中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研究,2007年5月【6503】。《語文建設》,2007年第7期【15】王傳林:探索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意義,《中國校外教育》,2007年2月【16】曲偉忠:加強閱讀教學的原創意識,《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5期【65436】。《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9月【18】余映潮:《關於閱讀教學中“主要問題”的研究與實踐》,《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9月【19】陳曉文:《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新語文學習》2007年第3期【29】。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8月【21】李誌清:閱讀教學中課堂活動的設計策略,《語文建設》2007年第7期【22】秦長利,:利用線索影響全文——閱讀教學設計的幾種技巧舉例,《新語文學習》2007年第65438+期考試,2007年第2期【24】俞:技能訓練:閱讀課的主題,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6月5438+10月【25】:論閱讀教學語言的特點,語文建設,2007年第3期【26】周秀芳: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4期【27】廖: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有語言品位,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9月【28】王永紅:談語文閱讀《語文建設》,第1期,2007年【30】朱從國:以試題材料為教材——高三現代漢語閱讀教學的壹些實踐《新語文學習》,第1期,2007年【31】沈健:如何引導學生沈浸於課堂閱讀。《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5月【33】桂倩:關於中學語文註釋閱讀教學的思考,《科技信息》2007年第9期【34】快樂的春天: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散思維訓練方法初探,《中考》2007年第8期【35】貝雪:閱讀教學,教學與生活相結合。《新語文學習》2007年第2期【36】余映潮等:主題單元閱讀教學設計系列講座,語文教學通訊,2007【37】余映潮:以閱讀教學設計的詩性技巧為例,語文教學通訊,2007【38】李英傑:閱讀教學低效的原因與對策,《語文建設》2007年第9期【39】苗哥:閱讀教學的誤區,《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第5期, 【40】楚:新課改背景下閱讀教學的反思,《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2期【41】林亞達朱育新。 《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3月【42】劉帥:令人擔憂的閱讀提法,《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1期【43】何劍英:閱讀課,讀耶,說耶?》,《新語言學習》2007年第2期。
4.誰能發壹份《口腔醫學》的教學記錄,即余映潮在語文課本中的《口腔醫學》教學記錄?老師:現在我們上課。
學生:(鞠躬)老師妳好!老師:請坐下!今天,我們學習“口腔醫學”。老師寫了六個字。閱讀它們。生:(壹起讀)朗讀、欣賞、積累!老師:大聲朗讀,讀壹讀;欣賞時,把我們的目光投入文字深處(手勢自然從眼睛落到講臺書上);積累,做好老師給妳的智能練習,並理解和分類。
好吧!讓我們開始讀課文(從講臺上,進入學生的臺詞)。《口腔醫學》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壹位古代藝術家的生活——壹位沒有名字的表演者。作者的筆記錄了他高超的技巧。
我們先看文章。為什麽想看就要“大驚小怪”?只有當妳進入文本時,妳才會感受到口技的表現力。
我開始——(我讀了所有的學生,並試圖大驚小怪。)這是課程的開始。
沒有樹枝,沒有藤蔓,直奔主題。首先說明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方法,目標很明確。
朗讀是學生“讀”的首要要求。這樣壹來,學生被帶入了文本,進入了情境,也為下壹個環節的學習做好了準備。
老師:好了,停下來,妳讀的東西離老師的要求還差得很遠。接下來,再讀壹遍,要求字正腔圓;妳為什麽這樣讀它?因為人們在表演口技,這樣觀眾就能獲得樂感。現在我們應該用我們的聲音來表達口技表演,每個詞都應該圓潤有力。
老師,示範第壹段:北京有不錯的口技演員。在大廳的東北角,為宴會/賓客宴會豎起了壹個八英尺高的屏障。腹語者坐在屏障裏,有壹張桌子、壹把椅子、壹把扇子和壹把尺子。
學生可以自由閱讀,並嘗試清晰、明確地閱讀。)老師:好的,我們再試壹次。
(學生們壹起讀)這次好多了,但“少”字不是讀sh ao,而是讀shǎo,“稍晚壹點,但當我聞到屏障時,我撫摸我的腳,坐滿了……”(老師讀起來像個講故事的人,緊迫感很強,發音清晰)。大聲朗讀字正腔圓是對學生閱讀的第二個要求。
教師應該首先樹立榜樣,這樣學生才能樹立榜樣。然後讓學生在自由閱讀的基礎上集體嘗試閱讀,教師點評並糾正學生的閱讀錯誤。
閱讀訓練是實用的,學生進壹步熟悉課文。老師:接下來,我們再來壹次。這壹次,我們需要讀清楚。提示壹下:第二段和第三段分為兩層。他們在哪裏分開?老師不知道,妳知道的。
過了壹會兒,男生讀完壹級就停下來,女生繼續讀。(思考片刻,畫圈圈。)
老師:語氣依然字正腔圓:“如果妳在深巷子裏聽到狗叫,女人會感到震驚,並感到不足……”(老師示範朗讀)這是字正腔圓。男生看完壹樓就停了,這叫“巧”。妳沒有同意,但妳應該同時停止。(男孩讀,女孩繼續讀。)
老師:“所有的客人都伸著脖子,側著眼睛看著,默默地微笑和嘆息,認為這很棒。”為什麽男生知道停在這裏,為什麽女生知道在這裏接?讓我們再讀壹遍第三段。
(女生先讀,男生再讀。)健康1:因為前面是口技演員模仿的聲音,後面是在場嘉賓的感受和欣賞。
老師:這個分析還沒有達到最準確的地方,所以我們應該仔細考慮壹下。從描述的角度來說,這只是壹個提示。
健康2:正面是正面描述,背面是側面描述。“分層次”閱讀是對學生“讀”的第三個要求,要求學生在熟悉文本內容的基礎上進壹步理解文本,並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初步分析。
老師:《口技》作品的基本寫法是:有正面描寫的地方就有側面描寫,這是這篇文章的基本特點。再讀第四段,匆匆讀完。有的地方讀得快,有的地方讀得慢。我們來體驗壹下,看看這壹段的情況。
老師:好的,讓我們壹起來做。老師:第四段是重要的壹段。我們應該讀得清楚明白,同時,我們應該說得更快。妳覺得哪些句子和地方應該讀得快壹些?生3:我覺得妳在後面模仿各種聲音的時候要讀快壹點。
老師:妳應該快速閱讀《火災現場》。我應該在哪裏讀得慢壹點?(老師走近與學生交流)學生4:後面嘉賓的表演。
側面對比性能,以及作者之間的評論。老師:再評價妳壹下。妳讀得太細膩了。妳應該大聲朗讀。
看這個:“突然,壹個大男人生氣了”,火災現場應該念出來。它在這裏壹直下降,直到“萬物皆有”逐漸放緩。壹起試試吧。
老師:有些學生念錯了“拖家帶口”這個詞。聽老師念道:“突然,壹個人喊‘著火了’,丈夫喊,女人喊。
兩個孩子壹起哭,壹百個人喊,壹百個孩子哭,壹百條狗叫...".再試壹次,打開妳的聲音!如果妳出生和閱讀在壹起,妳可以逐漸閱讀和生病。)
老師:我們再來壹次。妳讀第壹關,我讀第二關。告訴所有人,妳應該停在“水花”上。前面是描述,後面是討論或對比。聲音應該大壹點。學生先讀壹樓,老師後讀二樓。這種聯系非常自然。)
及時閱讀是對學生閱讀的第四個要求,節奏是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閱讀的。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壹邊朗讀壹邊分析,閱讀效果越來越好。
在這壹點上,我們可以看到老師精心設計了文本的閱讀環節,四個要求是明確的和梯度的。“熱烈討論”要求學生聲音洪亮,專註投入;“字正腔圓”要求學生口齒清晰、富有情感;“層次分明”要求學生穿著文章並進入情緒,由外而內;“優先”是指讓學生進入情境,讀懂感受。
以上是本課程的第壹部分。老師:很好!我們到此為止吧。
另壹個練習,請拿出我們的“課堂智能作業”,分組練習。(學生們拿出了老師發放的“課堂智能作業”。)
“口腔醫學”課堂上的智能作業這是壹份用文字表述的“智能作業”。練習。
5.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留白”藝術如今的課堂教學,尤其是語文課堂,往往追求大容量、快節奏、高密度。
壹些教師,甚至壹些地區,把這作為評價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筆者對此的看法是:可能不好。
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是否多、教學節奏是否快、訓練密度是否強,取決於學習主體對教學內容的接受程度及其有效性,而不是追求表面形式。就語文課堂教學而言,筆者認為壹味追求大容量、快節奏、高密度的特點是與語文教育的特點相違背的,不利於學生通過反復背誦提高語文素養。
針對當下浮躁的教學現狀,筆者認為語文課堂呼喚藝術留白。壹、留白的藝術體現及其依據“留白”原本是中國畫重要的創作(構圖)方法和概念。它的意思是當白色是黑色時,它可以收到虛實結合的藝術效果,它可以創造壹個沒有繪畫的藝術境界。
消隱是壹種基於藝術想象的創造性表達。它註重現實與現實的結合、無的創造、空白與實體、空白與空白之間的變化與呼應。
這種呼應通過趨勢、動作和表情來表現,從而形成了整體的和諧關系,並突破了紙張的二維空間,獲得了高度分層的三維效果。人們甚至用空白代替流水、天地等實體,如創造“空水法”的獨特表達。流水的神韻有趣,不加任何筆墨的浪漫,對留白的運用堪稱巔峰。
例如,南宋著名山水畫家馬援畫了壹幅畫,畫中壹只船漂浮在水面上,壹個漁夫坐在船上捕魚,周圍除了幾個微波幾乎是空白的。盡管如此,它為觀眾提供了壹個深遠的意境。齊白石畫蝦,往往是幾只活潑玲瓏的蝦。
齊先生的畫處處空靈而有意,空靈而幽靜,虛與實相映成趣,方寸之間盡顯天地之寬。“正是沒有墨水的地方,煙霧彌漫。“畫面中有壹片空白,就像照片中高高的天空或空曠的背景壹樣,留在眼前要舒服得多。
不僅僅是中國畫,其他壹些藝術也註重留白技術的運用。書法藝術通過線條來表達意義,但書法作品講究構圖和布局的密度,作品中的死筆實際上是空白的。
中國印章藝術強調“疏可行,密不透氣”,其“疏”也是留白藝術的體現。著名書法家歐陽鐘石覺得自己名字中四個字的排列方式達不到美觀的效果,於是請教了他的老師齊白石先生,齊老建議他把“鐘石”壓縮到壹個字的大小,放在印章的左上角,左下角留空。
歐陽鐘石先生以後的書法作品都使用此印,可見他對此印的欣賞。這是印章藝術中留白的成功範例。
音樂以節奏和旋律為表達語言,但也註重留白的藝術性。“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是音樂的空白,琵琶女的空白給了江州司馬無盡的想象空間;“余音繞梁三日”(《列子·唐雯》),這也是留白的藝術效果。
說起留白還得追溯到老子。《道德經》中有壹句話:“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第41章)。這種“希望之聲”和“看不見”不能不說是“留白”的壹種哲學基礎,對後世影響很大,逐漸形成了中國藝術強調留白和不確定性的藝術精神。
另壹端,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道教關系密切,演變為中國佛教——禪宗。虛空也是其基本要旨之壹。
在禪宗中,理解佛教註重智慧,這是參考的物質基礎,但它更註重“悟”,這是參禪過程中的精神保障。佛教的開悟可分為漸悟和頓悟。
五祖五祖弘忍大滿禪師的弟子主張漸進開悟,慧能主張頓悟(六祖壇經)。禪宗六祖慧能禪師壹舉奪得大佛,受到五祖弘忍大滿禪師禪師的稱贊。
年輕時的慧能掌管寺中的米業,並以壹句“菩提無樹,明鏡非臺,空無壹物,何處是塵?”它是“頓悟”的典範。這裏的“逐步實現”和“頓悟”實際上是思維中的空白。
歷代文人從“虛”與“實”的辯證關系中獲得藝術方法,因此發現了留白之美。如“言外之意”、“意外之韻”、“意外之味”都是對留白藝術規律的明確註解。
呂叔湘先生曾說:“語文教學壹半是科學,壹半是藝術”(引自《宇易與語文教學》第84頁),其中藝術性可謂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
老師曾說過:“語文教學要追求大象無形的藝術境界”,洪先生也說過:“教師要在有限的時空裏運用自己的教學藝術,發展學生無限的思維能力,把學生引入積極思維的王國”(同上)。再者,語文學習的本質是學生思維活動的過程。
因此,無論從教學的藝術追求還是學習的思維過程來看,語文教學都應註重“留白”的設計。二、語文課堂,呼喚藝術留白(1)“藝術留白”是作品本身的特征。大作家海明威說過,文學創作講究冰山原則。作家在文本中只展示了冰山壹角,讀者需要通過水面上的八分之壹才能看到水下的八分之七。
這壹說法生動地揭示了文學作品中的留白規律。在許多文學作品中,作者不評論作品中的人、事件和場景,而是留下壹大片空白,讓讀者有不同的意見。
例如,在《項鏈》中,作者沒有對主角瑪蒂爾德的行為發表評論,但在它被納入教科書後,壹些人壹直在討論它的主題。關於李商隱《錦瑟》壹詩的主題,歷來眾說紛紜。
這當然是更多的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