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婦女節是所有婦女的節日。
但在中國互聯網上,“女性”壹詞成為爭議之壹。有人說女人聽起來很老,有人說字典裏對女人的定義都是14以上的女人。
似乎很多人都在回避“婦女節”這個名字,於是學校裏流行“女生節”,而“女神節”、“女王節”則充斥著商業宣傳。遺憾的是,前者在很多學校變成了敵對的表現,後者基本上是壹種以關註女性為名的消費主義。
毫無疑問,這些改名字的人應該承擔壹些責任,也有很多人對他們進行了充分的批判。
很多不喜歡“女人”這個詞的人都有同樣的理由:聽起來很老。
在生活中,當我們提到“女人”這個詞時,通常會直接想到壹個中年已婚女性的形象,但我們很少會直接想到年輕女性或老年女性;當我們要稱呼年輕女性或年長女性時,我們很少使用“女性”這個集合名詞。
“女人”不是新詞,但“婦女節”很新,這是只有壹百多年歷史的翻譯結果。
不少網友認為,排除“女性”二字,反映了年輕女性對中老年女性的歧視,未婚女性對已婚女性的歧視,甚至對有過不發生性行為的性經歷的女性的歧視。在我國,這種歧視確實廣泛存在。
歧視當然是錯誤,但翻譯不好也是錯誤。我們不能指望用錯誤的翻譯來解決現實的社會問題。3月8日應該是所有女性團結起來的節日。消除觀念上的歧視和增強措辭上的包容並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
但年輕女性並不希望用壹個主要指中年女性的集體詞來代表,但原因不壹定是歧視。在今天的文化中,步入中年和老年相比,是壹種相對不太理想的狀態,人們對此感到焦慮和回避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