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韋氏詞典》第三版中“標準英語”的定義

《韋氏詞典》第三版中“標準英語”的定義

這是韋氏詞典的第三部新國際英語詞典:unbridged Webster第三版新國際英語足跡詞典。如果妳對OED的大小比較敏感,不經常閱讀早期的英文著作(1755之前),韋氏第三版新國際英語足跡詞典應該是妳比較好的選擇。

韋氏第三版《新國際英語足跡詞典》是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的成果。它有著巨大的空間,1755之後仍在使用的文字超過45萬,彩色圖片約1000張。它是最大的單卷英語詞典。本書以客觀記錄和描述語言為目的,收錄了大量的俗語(包括許多不雅詞語)。它的20萬個證明主要引用20世紀中期的作品,引用了超過14000個作者的單詞和句子的例子,和OED壹樣深刻。

韋氏新國際英語足跡詞典(第三版)的歷史;

65438年至0828年,美國詞典編纂者N·韋伯斯特出版了兩卷本《美國英語詞典》,成為繼約翰遜《英語詞典》之後的經典詞典。韋伯斯特去世後,開印刷廠的g·梅裏厄特(G. Merieult)和c·梅裏厄特(C. Merieult)兩兄弟買下了韋伯斯特書屋的版權,以梅裏厄特韋伯斯特公司的名義出版了《梅裏厄特韋伯斯特詞典》。1847年修訂的第壹版印刷裝訂成壹大冊,並附有插圖。1890年更名為《韋氏國際英語詞典》。1909年更名為《韋氏新國際英語詞典》,第二版於1934年出版。第壹版和第二版都與原版韋氏詞典的規範原則壹脈相承。

1961年,韋氏第三版《新國際英語足跡詞典》出版,其主編為著名描述性語言學派菲利普·b·戈夫博士。戈夫的思想是,詞典不應該與諸如對與錯、好與壞等人為的概念聯系在壹起,而應該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規定性的。因此,第三版完全背離了第二版的規範詞典編纂原則,從規範學派的典型詞典之壹變成了描寫學派的代表詞典。

對《新國際英語足跡詞典》(第三版)的幾點批評(僅供參考)

——標簽標註欠考慮。所有的字都分為標準字(無任何標簽)和非標準字,中間缺少過渡層,導致出現問題。由於口語標簽的取消,壹些在非正式場合使用的常用詞,要麽被驅趕成幾個俚語詞,要麽在文學術語中,其實是不合適的;俚語掌握的太緊,很多俚語不適合正式場合,已經升級為標準語。

——刪除的古詞較多,第三版中約有20萬個舊詞、歷史詞消失,給查閱這本閱讀古典文獻的長篇詞典的讀者帶來不便。有人認為這應該是整版詞典的責任,也是區別於中小型詞典的重要標誌。刪除舊詞為新詞節省了大量空間,卻被過度收集的異體字所占據。比如數字1-99和1-99都是壹個壹個收錄的,前者對於形容詞、代詞、名詞都有單獨的詞條。再比如前綴為“un-”的詞,占了30多頁。

-註音太詳細,沒有具體說明哪種讀音最流行,讓壹般讀者無所適從。這是描寫學派認為詞典的責任只是記錄而不是規範的壹個突出例子。

——第三版大部分解釋清晰明了,力求準確客觀。“單句釋義法”在解釋簡單事物時有其簡單明了的優點,但用於描述復雜事物時,閱讀困難,語句繁瑣。

-詞條總是以小寫字母開頭,這是非常規的。這可能是出於描述性理論的需要(“口語格不大寫”);這就使得壹些常用詞,如英式和美式,看起來與慣用形式不符。

“英語普通話”是標準英語,它的定義是“生活在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的受過教育的人所說的話,以及其他國家和地方的人以這種方式說的話”。這裏的“話”不是指人們用來表達和交流思想的詞語,而是指用來承載和描述那些詞語的語音語調。所以,發音是基礎的基礎。沒有正確的發音,就不可能有標準優雅的語調。為了規範和推廣壹種標準化的發音,國際音標協會於1886建立並制定了“國際音標”。因此,語音學家繪制了壹個簡明的語音圖譜,也稱為語音口語輪廓圖,特別適用於元音的研究。

這種後來被稱為RP——Received讀音的發音,至今仍被我國教育部英語教學大綱所認可和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直到1968+1980年代初,這種音標和發音方法壹直被視為中國英語教學考試的標準,毫無疑問得到了廣泛使用。

然而,自從TOFEL(托福)被引入中國後,傳統的英語發音變了味,失去了結構。比如,大部分中小學教材都是按照國際音標進行註音的,但教材磁帶有時會發出優美的聲音;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生,沒見過“音標圖”;很多人嘴上只有美國的“R”音,所以自稱美音倡導者。可悲的是,因為這些,我們的學生無所適從,提不起興趣,極大地影響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和對老師的尊重。

語言是壹門藝術,到了壹定程度,落在紙上,就可以稱之為文藝。練到壹定程度可以稱之為背誦的藝術。語音學是語言學不可分割的壹部分。英式發音和美式發音的比例應該是美聲和流行度在聲樂中的比例。美聲可以成就歌手,甚至藝術家,人氣可以成就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