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中學生錯別字現象越來越嚴重》論文1000字。
我們不能再低估錯別字了。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壹考試大綱於3月初發布。語文教學大綱最引人註目的變化是在寫作評價的“基礎水平”中增加了壹個註釋,即每錯壹個字扣壹分,重復不計算在內。如此高的扣分在過去的全國高考大綱中沒有出現過。因此,老師和學生對錯別字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但這壹變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教師認識到有必要加強基礎知識的訓練和強化,學生也認識到在扣分過嚴的情況下,平時必須加強訓練,重視漢字的正確規範書寫和應用。近年來錯別字泛濫是高考作文閱卷老師的壹貫反映,也是大學教授多年來的呼籲。相當壹部分學生的作文錯別字太多,影響了語言的流暢性和文字表達的準確性。研究生或本科生提交的論文和學術報告中也有相當多的錯別字,這讓教授們感到震驚。這也是現在很多大學把大學語文列為必修課的重要原因。看到今年高考大綱的變化後,某市壹所高中的語文教研室主任表示:“寫錯別字已經成為高中生的普遍現象,很多常用字都會被拼錯,班上的尖子生也是如此,這讓老師們感到很無奈。語文基礎知識差不是壹時半會能彌補的。小學和初中階段應掌握和使用3000多個常用漢字。因此,重視語文基礎知識應該從小學開始。”大中學生錯別字多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壹是網絡時代的到來對漢字的正確規範書寫造成了壹定的影響;第二,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忽視了語文基礎知識中的詞語教學。特別是壹些師生更註重文本解讀,重視人文性的滲透,而忽視了對文本中生詞和詞語的自學檢測,這也導致錯別字越來越多。再次,小學階段對漢字和字詞的學習不夠紮實,尤其是識別形聲字的訓練不到位。全國高考語文教學大綱的改革也為基礎教育中的小學語文教學敲響了警鐘。小學階段是識字和寫字的最基礎階段,也是學生掌握常用字的最基礎階段。如果小學通過100%的識字和寫作測試,將為學生學習語文和規範初高中用字奠定堅實的基礎。那麽,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嚴峻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應對呢?第壹,提高對識字和寫作教學的認識。《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和寫字是讀寫的基礎,是1 ~ 2年級的教學重點”。小學生已經積累了3000個識字量,其中大約2500個應該會寫字。毫無疑問,識字和寫字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而文字是構成語言和文字的基本材料。然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壹些教師過於註重人文性而忽視了語言文字訓練的工具性,失去了過去抓“雙基”訓練的傳統,談“訓練”色變,使漢字、字詞教學放松,進入中高年級的學生筆畫混亂、寫錯字多的現象屢見不鮮。課程改革實施壹年後,這壹現象引起了壹些專家的註意。全國小語種協會主席崔巒先生在《課改崔巒》壹書中指出:“壹方面,我們在教學中要突出識字和寫作這壹重點,並在教學時間、教學環節、教師指導、學生識記和寫作等方面加以保證,特別是在閱讀課中,要防止只閱讀和理解課文,對識字和寫作的出現流於表面;另壹方面,我們必須相信兒童的識字能力,調動小學生閱讀和寫作的積極性。“在小學識字和寫字的實際教學中,明顯存在本末倒置的情況。高壹高二的公開課上,課文已經紮紮實實學完了,老師最後象征性地指導學生寫壹兩個生字,真的是流於表面,流於形式。如果我們感興趣的話,只要看看司夏老師訓練學生讀寫的教學記錄,我們就會知道讀寫教學和閱讀教學壹樣有趣和重要。今天,我們必須擺脫單詞教學不是很重要的誤解。它不僅是小學低年級的重點,也是中高年級的重點。在《語文課程標準》中,第壹階段要求認識1600 ~ 1800個常用漢字,其中800 ~ 1000個能寫;第二階段,我已經積累了2500個常用漢字,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字。在第三個時期,我已經積累了3000個常用漢字,其中大約2500個可以寫字。隨著年級的增加,雖然識字量在逐漸減少,但這些生字也必須保證能夠識別和書寫,不能因為這些年單詞不再是教學重點而放松,導致學生開始書寫時出現許多錯別字。不僅會影響孩子暫時的語文學習質量,還會耽誤孩子壹輩子。第二,加強識字和寫作的多樣化訓練。教師在教學中發現並創造了許多識字方法,如單詞卡、頭飾表演、情境創設、拼圖、短文識字、填字遊戲、遊戲、加減法等。千變萬化的教學方法能給學生以強烈的記憶刺激,使他們在第壹次接觸時就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持續的強化訓練中,學生對字形和聲音的記憶得到增強。特別是在壹些“集中識字”教學中,區分同音字和近義詞的訓練必須引導到位,並以多種形式進行構詞法、造句法和寫作訓練,使學生能夠準確區分並正確使用。三是加強寫作指導。於永正老師形象地說,文字是壹個人的第二張臉和名片,由此可見寫好字的重要性。我們先不說寫得漂亮,但至少在寫作文的時候,我們應該確保沒有錯別字,文字流暢,其他人沒有讀笑話或有歧義。在《語文課程標準》的評價建議中指出:“關註學生對日常識字的興趣,關註學生的書寫姿勢和習慣,關註書寫的正確性、正確性和工整性,激發學生識字和寫字的熱情。我們不能簡單地通過懲罰抄襲來糾正錯別字。“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經常看到壹些教師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代替教師的演示板書,對學生書寫的指導不到位,不註重書寫姿勢的指導和習慣的養成,導致近視的發病年齡越來越小。雖然現在大多數學校都提倡使用多媒體教學,但多媒體教學中的生詞演示遠遠不能取代教師在黑板上直觀清晰的演示,使學生更容易模仿。崔巒老師認為,要加強寫作,教師應從思想上重視寫作;二要以身作則;三要加強寫作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四要保證寫作時間。我想,如果每個小學教師都按照這四點來重視寫作教學,壹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不僅可以正確地寫作,而且可以實現規範,正確和美麗的寫作,從而減少錯別字。四是加強生詞鞏固練習,建立糾錯機制。小學生的記憶力、觀察力、專註力、思維力相對不發達,新單詞學得快,忘得也快,所以“重生”現象比較嚴重。因此,教師應經常練習聽寫,以加強學生的記憶。在我們學校新課改實驗的前兩年,發現學生對生詞的掌握不紮實,家長有時會反映,所以學校嘗試每學期舉行壹次以生詞和短語為重點的全校基礎知識測試,全體教職工參加。記得第壹次考試,全校平均分只有88分,有壹個高年級班只有69分。這壹成果引起了學校的反思和高度警惕,要求教師不能只註重人文性而忽視語文最基本的特征——工具性,必須堅定不移地加強字詞教學,因此他們專門安排了15分鐘讓學生每天下午課前練習寫作。經過及時反饋和糾正,教師重視單詞教學,加強了培訓和指導。後來每個學期的單詞測試成績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全校平均成績達到97分。由於嚴格的閱卷,即使學生的字跡不到位,他們也會出錯。因此,老師們在教學中特別嚴格,學生作業中的錯別字大大減少,書寫規範、整潔、美觀。這壹做法在我校形成了機制,贏得了家長的好評,不僅及時糾正了課改中忽視識字和寫字教學的偏差,還建立了全校性的生字測試機制,鞏固了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受益無窮。五是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和糾正錯別字的良好習慣。許多學生在做作業或寫作文時用其他單詞或拼音代替他們不會寫的單詞,他們也懶得查字典。人們常說字典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借助詞典等工具書學習的習慣,並隨身攜帶。每當他們遇到不會寫或不會讀的單詞時,他們應該立即查找它們。此外,學生應該養成在作業中發現錯誤後及時糾正的好習慣,將經常出錯的單詞糾正幾遍。老師應該集體糾正全班常見的錯別字,最好讓學生建立錯別字檔案或記錄簿,幫助學生逐漸減少錯別字。總之,語文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使學生具備符合實際需要的識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而識字是這些能力的基礎。因此,在高考作文錯別字扣分嚴格的新形勢下,我們的小學教師應該為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和未來綜合素質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