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說,近年來,在英國和美國出版的莎士比亞全集已被收錄在兩部新確認的失傳莎士比亞作品中:《兩個貴族親戚》和《愛德華三世》,這兩部作品未被收錄在英漢莎士比亞詞典中。他覺得很遺憾,所以最近壹直在研究這兩部作品。
“還有60張卡片要寫完,再給我20天時間寫完。”這是劉炳山去世前幾天給劉晨過生日時說的話。
“它還在我耳邊回響,但他已經走了。上帝是殘酷的,即使再給他20天的時間來完成他的研究。”談起老師的死,劉教授哭了。“劉炳山的去世不僅是何達大學的損失,也是中國外語界的損失。”河南省世界語協會副主席王教授說。
王和劉炳山在壹起幾十年了,對他很了解。“劉炳山治學嚴謹,才華橫溢,為人正直,但性格非常固執,壹心撲在學術研究上。”
王說,劉炳山是鄭州人,1939年流亡甘肅清水縣,後考入重慶大學。1952劉炳山用英文寫的短篇小說《壹次逮捕》發表在布拉格《世界學生報》上,並在征文比賽中獲得壹等獎。
1978大學恢復英美文學課程。在兩篇筆記的基礎上,劉炳山編撰了中國第壹部英文版《英國文學簡史》。
1981年,《英國文學簡史》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作為全國高校春季教材出版,20年來累計印數超過27萬冊。美國著名學者魯賓斯坦博士稱其為“壹部值得稱贊的作品,必將指導中國學生學習英國文學。”談起劉炳山,我們不能不談到他花了20年時間編纂的《英漢莎士比亞詞典》及其續集。
2002年,《英漢莎士比亞詞典》作為“九五”國家重點項目出版,轟動世界。這是中國學者編纂的第壹部大型莎士比亞原版詞典,也是近百年來世界上第壹部新的莎士比亞原版詞典。
著名翻譯家屠岸為該詞典的出版題詞——“恐慌的偉大作品將在未來取得成功”。塗安說:“這本書是中國莎士比亞研究進程中的壹個裏程碑式的成就。”
但是妳知道嗎?這本550多萬字的巨著是劉炳山和他的妻子用鋼筆壹個字母壹個字母地抄寫24盒卡片寫出來的。是什麽促使劉炳山實現了這樣的壯舉?
對此,他曾寫道:“莎士比亞誕生於400年前,他的詞形和詞義與當代英語大不相同。”這些構成了中國學生閱讀莎士比亞戲劇原著的巨大困難。"
他的願望是為中國學生編壹本莎士比亞詞典。1990年,63歲的劉炳山開始編寫這部詞典。
要想編好,劉炳山思考的可行辦法只有壹個,那就是按照莎士比亞的原著從頭到尾讀壹遍,把難懂的單詞和句子壹壹列出,再根據現有的第壹手外文資料翻譯成中文,加上必要的解釋,寫成單詞卡,最後把所有卡片按字母順序編成字典。
因為不懂電腦,劉炳山只能用手寫,用掃描儀掃描。他給自己定下了每天制作30張賀卡的目標。
八年編纂,四年校對。在12期間,劉炳山和他的妻子夜以繼日地工作,* * *寫了41200張莎士比亞單詞卡,並將其裝入24個方便面紙箱中。他們稱這個數百萬字的項目為“義務勞役”。
1996年4月劉炳山被誤診為喉癌。當時,劉炳山說:“在我完成莎士比亞詞典的編纂之前,不要讓我死去……”後來經過復查排除了“喉癌”。這也提醒了他,最好先把做過的卡片整理出來,出版成書。
就這樣,2002年7月,《英漢雙解莎士比亞詞典》作為國家“九五”重點項目出版。
當時,劉炳山身患多種疾病:長期高血壓、右耳嚴重失聰、右眼基本失明...但他堅持編纂剩余的希臘和羅馬戲劇以及晚期喜劇。在劉炳山去世的當天,他還制作了六張卡片。我妻子說:“妳快死了。”劉炳山笑著說:“妳不讓我讀書,是想讓我死。”“這部詞典的完成時間,我初步估計是5年。但壹旦做了,就發現這是壹場永無止境的‘馬拉松’。”劉炳山教授寫道:“在這20年裏,日復壹日,年復壹年,我壹點壹滴地體會和欣賞莎士比亞的精彩詞句和微妙含義。感覺就像考古學家正在用刮刀壹點壹點地剝開田野裏的泥土,壹個接壹個地露出碎片和細節。終於,壹座巨大的古代雕像突然出現在我的眼前。只要這本詞典能對中國學生起到入門作用,我的目標就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