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什麽叫儒家可以溺,可以汙,可以俗?

什麽叫儒家可以溺,可以汙,可以俗?

1,出處:“儒冠可溺,穢更俗”出自清代名臣陳廷敬的《南巡歌十二章》

2.全詩:“沛公破鹹陽,戰秦公劍。美人滿簾,珍寶如山。壹旦有了意向,妳會後悔的。興衰輪流,虎重。既然不是範將軍,災難如影隨形。與其出刀,不如留在鴻門會。匡也開始殺狗,看到的真的很英雄。儒冠可溺,穢更俗。

3.作者簡介:陳廷敬,漢族,清代名臣,為官53年。歷任宴席講師(康熙皇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社長、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陳廷敬的作品和詩歌深邃而優雅。《四Ku全書》收錄《吳婷文編》50卷,其中《詩集》20卷,《吳婷任山二》3卷。

4,儒冠可溺,更世俗。

學者(知識分子)在古代被稱為儒家或儒生。“儒冠”是儒生戴的帽子,顯示他們的地位,但不壹定有特定的社會地位。這裏應該泛指“學者”和“原因”,找原因。“溺”,沈溺於(放蕩)。

這裏的“臟”是指“心胸狹窄,拘泥於細節”,“普通”,平凡,平庸的人。

兩句詩的意思是:讀書人能為自己找到縱情聲色的理由,多半是平庸之輩。

在這裏,詩人將壹些平庸的文人與前詩人所提倡的“豪邁”相提並論,表現了詩人不與某些文人同流合汙的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