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藍茉莉

藍茉莉

“文|胡曉菲”

作為都市電影的代表人物,伍迪·艾倫(伍迪?Allen)在鏡頭中展現了光影世界中紐約上流社會的精致迷人生活,奢華、光鮮、休閑。他是生活的旁觀者,也是壹個出色的諷刺作家。伍迪·艾倫作為紐約電影派的代表人物,繼《倫敦三部曲》(《賽點》、《獨家》、《卡桑德拉的夢》)之後,再次將目光投向紐約,《藍色茉莉》的故事在紙醉金迷的紐約和浪漫的舊金山之間展開。通過瑣碎而緊張的故事情節,充滿戲劇張力的女演員表演,認真模仿生活的劇本,以及在平凡中描繪命運和人生的鏡頭語言,伍迪·艾倫這位“紐約客”表達了他混合悲劇和喜劇的技巧以及他與茉莉的生活。

窺探上流社會的生活是電影《藍色茉莉》的壹大賣點。當我們把目光轉向WASP(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清教徒)的“貴族光環”時,我們總是定格在壹群所謂的“名人女士”身上,她們的社會地位、財富、生活品味和令人羨慕的知識都高於普通人。也許他們慈善、有才華、知識淵博。普通人“成為他們中的壹員”的羨慕和嫉妒欲望是社會階梯攀升過程中最“勢利”的外在表現。“所有社會都至少部分基於尊卑秩序。服從通常意味著等級制度,有時是顯性的,有時是隱性的。但被尊重總是伴隨著特權。”(艾本斯坦的《勢利:當代美國上層社會解讀》)因此,《藍色茉莉》壹開頭,女主角“莫莉”就在頭等艙談論自己的奢華生活和上層社會,咿呀學語讓人覺得這壹切都相當真實。當鏡頭轉向她時,她帶著壹個舊LV行李箱來到她的表妹景兒面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曾經是壹只被困的金絲雀,但現在壹切如雲:伍迪·艾倫的對比手法讓觀眾產生無限遐想。

伍迪·艾倫描述了壹位“女士”從人生巔峰跌落的全過程。電影敘事手法中的荒誕與莊重,處處顯示著社會現實的黑色幽默和生活的殘酷。

《藍色茉莉》打破了好萊塢慣用的敘事手法,“抗拒敘事”。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跳躍性的倒敘得以外化。這種非常規的敘事手法將“記憶”與“現實”相互滲透,打破了當下與過去、現實與遐想、靈魂與肉體的界限,是對傳統“好萊塢”敘事的重構。

揭開中產階級乃至上流社會的幸福面紗“幸福”的本質是壹座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隨著海浪的沖刷隨時會變成“幻影般的泡沫”。影片中的莫莉小姐壹心追求貪婪和名利,正是她對上流社會的癡迷毀了她。電影《藍色茉莉》的片名取自爵士音樂《藍月亮》。影片中多次出現浪漫、藍調和悲傷的旋律,自始至終遙相呼應,暗示女主角“鏡中月、水中花”的浮華人生註定走向悲劇的懸崖。

伍迪·艾倫的鏡頭對準了實現了“美國夢”的中產階級和上流社會,但都市生活中的“流動盛宴”支離破碎,笑料百出。茉莉小姐知性優雅。為了進入紐約的上流社會,她嫁給了英俊富有的商人哈爾,住在紐約第五大道。她的生活充滿了各種宴會、社交活動、購物和聚會,她能夠在淑女和紳士之間周旋,享受著愛情和崇拜,過著精英中“富太太”的奢華生活。她的表妹姜在外貌和談吐上遠不如“茉莉”,壹直在社會底層掙紮,過著平凡的生活。

事實證明,“莫莉小姐”並非“天生富貴”。她和姜都出生在平民階層,正是“茉莉”前半生的努力才讓她“扶搖直上”。命運對茉莉的玩笑來自於茉莉自身的過錯:虛榮和驕傲就像藤蔓的觸角,包裹並葬送了茉莉的“遠大前程”。黨迷心竅,為了嫁給有錢人,他選擇在大學畢業前壹年輟學;所謂又帥又有錢的老公其實是個“金融詐騙犯”;哈爾和他周圍的許多女人混在壹起,但沒有逃過莫莉的眼睛;以“投資”為名,把我姐金吉和她男朋友奧吉搞得傾家蕩產等等。她的人生就像懸崖邊上的舞蹈,看似堅不可摧,卻時刻處於危險之中。

無常是銀幣的另壹面,有盛有衰。生命的無常在《藍茉莉》的劇情中得到了體現。大起大落是每壹個驕傲的生命最不想面對的事情,但卻是可憐的經營者的“命運”和“結局”。在電影中,危機起源於壹個在紐約探親的表兄和姐夫。金吉無意中瞥見莫莉的丈夫哈爾和壹個陌生女人在街上接吻,在告訴莫莉這壹事實後,莫莉仍然很自信,沒有被說服。潘多拉魔盒壹旦打開,時間就再也回不去了。“茉莉”小姐昂首挺胸地走在名利場上。她仍然像往常壹樣自滿和揮霍。她的眼睛是溫暖的陽光,但她的腳是懸崖的深淵。

伍迪·艾倫的剪輯不落俗套,鏡頭之間的反差非常顯著,塑造了“沒落貴族”茉莉小姐的形象。這部電影使用了大量的鏡頭切換,這是很自然的。在影片的第壹部分中,當觀眾看到金吉表姐破舊、擁擠和狹窄的房子時,鏡頭切換到茉莉小姐寬敞明亮的海景別墅和她感到賓至如歸的宴會場景。當金吉的朋友在她家看球賽時,發出了賈斯敏小姐無法忍受的噪音,場景切換到賈斯敏懷念過去“建造高樓和招待客人”的畫面。鏡頭在紐約和舊金山之間隨意切換,表達了她的幻滅感和生活的起伏。

“色彩”被視為電影中突出主題和渲染情感的象征性元素。《藍色茉莉》以“暖色調”的記憶部分和“冷色調”的現實部分隱喻電影的主旋律。災難過後,莫莉的經歷變得更糟了。在這部分敘事中,導演采用了“冷靜的口吻”,底層社會的殘酷和生存占據了所有的話語權,這是“茉莉小姐”所不能容忍和接受的。“從奢侈到節儉是很難的”。在現實中,莫莉總是想逃離她周圍的庸俗男人,所以她沈迷於幻想,仍然做著浮華的舊夢。在表現莫莉小姐的回憶時,影片采用了“暖色”。《藍色茉莉》中“雙重敘事”的復雜對比豐富了人物形象。

莫莉小姐由澳大利亞女演員凱特·布蘭切特(Cate?布蘭切特),她憑借這部電影獲得了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和第71屆美國金球獎劇情片最佳女主角獎。在布蘭切特的成名之路上,她善於將自己的角色基礎發揮到極致。1969年5月出生於金牛座的她符合金牛座“穩重、文藝、犀利”的性格,是壹位十足的演技派明星。給我印象最深的電影是《伊麗莎白二世:黃金時代》,布蘭切特在片中飾演伊麗莎白壹世。眾所周知,英國伊麗莎白壹世和蘇格蘭瑪麗壹世之間的競爭是傲慢和自負的,兩位女王之間的玫瑰色戰鬥總是被世人談論,描繪瑪麗·斯圖亞特壹生的破碎女王的故事開始了。《伊麗莎白二世:黃金時代》是對伊麗莎白壹世女王輝煌歲月的詮釋,同時,布蘭切特展現了壹個女人隱秘的情感世界與她作為君主的權威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隱忍、脆弱、野心和不甘的精神讓人心疼。在蘇格蘭女王瑪麗壹世的統治下,伊麗莎白壹世給英國帶來了持續300年的強大“黃金時代”和繁榮。布蘭切特的知性美特別適合上流社會的家庭主婦、職業女性、知識分子等角色。也許正是因為她從澳大利亞吸收了荒野的迷離、芬芳和開放的氣氛,她天生具有普通好萊塢女演員所不具備的混合氣質。就像陽光下的露珠,它汲取了大自然的美。

電影《藍色茉莉》探討了女性獨立的話題,在獨立與依附之間搖擺,這從根本上與茉莉命運的起伏有關。觀眾可以看到,在影片中,下午茶被品味地享受著,貴賓們優雅地談笑風生。雖然茉莉小姐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這壹切都不是個人的努力,而是源於她對男性的依戀。她最終在大學學習人類學後輟學。可見,知識只是結婚好的籌碼之壹。“莫莉”僅限於傳統的家庭主婦類別。她不是壹個絕望的家庭主婦,但她不是壹個新的獨立女性。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逐漸形成的。”波伏娃對“第二性”的判斷為廣大失去獨立生存基礎的女性敲響了警鐘。伍迪·艾倫將鏡頭對準了這類女性,她們憑借自己的手腕將所有雞蛋都放在了“婚姻”上,這導致了婚姻破裂後“茉莉”的徹底精神崩潰。從寄養家庭到大學課堂,從輟學到家庭變故,從努力學習新技能到參加聚會並與政客和名人約會,在“獨立”和“依附”之間,茉莉小姐最終給了別人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讓別人掌握自己的命運。藍色茉莉花覆蓋著藍色的憂郁色調。無法擺脫命運枷鎖的人,是在雲和大地之間做出了選擇的人。

電影主角的最後壹個轉折點發生在莫莉在舊金山的壹次聚會上遇到了外交官德懷特,於是莫莉改變了主意,聲稱自己是壹名室內設計師,丈夫去世了,她沒有孩子或女兒。德懷特被“茉莉”優雅的外表和上流社會的談吐所吸引,壹見鐘情。“莫莉”隱藏了自己的所有真相,但德懷特不知道。她把德懷特視為重返上流社會的最後壹根稻草,卻讓命運再次和自己開了壹個玩笑。就在莫莉見了德懷特的父母並被錄取後,她在和金吉壹起買結婚戒指的路上遇到了金吉的前男友奧吉。

奧吉講述了莫莉和她死去的丈夫毀了自己的整個故事,並順便告訴了莫莉的養子丹尼的下落。知道真相的德懷特惱羞成怒。大吵壹架後,他拋棄了用謊言掩蓋真相的莫莉小姐。生活的急劇下滑讓“茉莉”再次從高處墜落,翻身無望。

“茉莉”的身份來源於之前平穩舒適的生活境遇。她的身份危機是對自我評價的道德和現實認可的喪失。上流社會的虛偽,唯利是圖的人群和金錢至上的單壹價值觀讓她看到自己與浮華的世界格格不入,但她的妥協和逆來順受恰恰說明她所努力的壹切都配不上她。突然,她聽到《藍月亮》的浪漫旋律在耳邊回響。她覺得自己又壹次融入了上流社會,但她不知道自己是否因為懸崖邊的黑暗和死亡的命運而與世界達成了默契與和解。

電影《藍色茉莉》記憶與現實相互呼應,敘事手法超越壹般好萊塢,層次有序;人物內心的刻畫很到位,很多作品都是圍繞茉莉小姐寫的。其他角色都到位了,伏筆也沒丟。見微知著,自始至終回響;明線暗線交織,沒有多余的筆,鏡頭語言老辣。在無聲處見幹坤。伍迪?艾倫用壹絲不茍的劇本展示了《紐約客》作家和導演的深厚技巧,凱特·布蘭切特的獨角戲是他壹生中最好的奏鳴曲表演。

- ?那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