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通過重復或練習得到鞏固,成為壹種必須的行為或傾向。學習習慣也是人的高級神經活動,是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壹系列動態刻板印象。
習慣的核心是獨立,不需要催促:“它是思考,有意識地用妳的大腦,習慣的表現是隨時隨地自然的、自律的、自動的,不需要有意識的調節,習慣了,自然反映出來。”因此,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自動化有很大的作用,從而激發興趣,提高能力,開發智力,提高學習效率。
國外學者跟蹤世界800位科學家30年。結果表明,取得巨大成功的人,80%不是智力異常的人,而是從小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養成毅力的人。
教學研究和教學實驗的結果也表明,學習習慣的好壞是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決定性因素。如果良好的學習習慣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培養,智力較高的學生的學習潛力會得到充分發揮;占學生總數60%的中等智力學生的學習狀況也將得到顯著改善,學習成績將達到或接近智力較高學生的水平。即使智力低的學生,只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取得更好的成績。所以,習慣的培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知識的傳授更重要。
二,學習習慣的基本特征
任何壹種習慣,包括學習習慣,都有以下五個主要的基本特征:
壹個是自然。習慣壹旦形成,在某些情況下會自動出現某種條件反射。通常說的“習慣成自然”就是指這種情況。習慣在學習過程中是省力的,並且伴隨著必要的情感體驗。比如,讀書時查字典的習慣形成後,在閱讀中遇到不認識或不懂的單詞,會有意識地翻翻字典,不覺得有什麽麻煩或負擔;找到了就去讀,去理解,就會感到滿足和快樂。
第二是穩定性。習慣是人們在特定環境下自動執行特定行為的特征傾向。其動作過程的趨勢程序采用相似或相同的方法,可見過程方法的穩定性。習慣壹旦形成,要打破或改變它是相當困難的。比如讀寫姿勢不正確的學生,很難糾正自己錯誤的讀寫姿勢。但是習慣的穩定也是相對的。只要下定決心,和自己做壹次堅定持久的“鬥爭”,就能徹底改變已經形成的壞習慣。
第三是收購。大多數習慣都是反復(即習得)的結果。壹般來說,習慣的穩定性與重復或練習的次數成正比。當然,也不能排除興趣、能力等因素的影響。沒有壹定的訓練是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以“無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為例。學生必須反復練習,才能逐漸形成。
第四是二元性。習慣有好習慣,也有壞習慣。好習慣養成了,會用壹輩子;壞習慣形成了,苦了壹輩子也很難改。所以,習慣對人的學習乃至生活的影響是永遠不可低估的。作為老師,他的職責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改掉壞習慣。
第五是區別。不同的人在習慣的不同方面會表現出壹些差異。首先,習慣的具體表現形式、方式、細節都有差異。比如復習課文,有的喜歡集中壹段時間,打殲滅戰;有的喜歡散開,壹個壹個打碎。他們的習慣對效果影響不大。其次,習慣的牢固程度有差異。同樣是邊讀邊記的閱讀習慣,有的壹直如此,無壹例外;有壹些基本是這樣的,但是學習任務忙,時間緊的時候,他可能只是看了壹下,沒有記住。可見,對於習慣來說,需要長時間不間斷的形成,否則好的習慣是無法鞏固的。再次,每個人的習慣不可能完全壹樣,這就需要老師註意差異,因人而異,根據目標努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培養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內容
國內外教育工作者都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教育教學的主要任務。教育部門壹直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壹。那麽,學生有哪些具體的好的學習習慣呢?
(壹)努力學習的習慣
閱讀時,註意力集中在妳的眼睛、手、嘴和心裏。邊讀書邊思考,遇到不懂的問題不要敷衍,不要馬虎,要盡力去理解。
(二)勤奮寫作的習慣
邊讀邊圈、點、畫、記,即“不動筆墨不讀書”妳壹讀,就會很自然地拿起筆,把閱讀中的疑惑、難點、重點、體會用符號畫出來或用文字寫下來;遇到精彩的句子或者重要的材料,隨意寫下來。
(三)使用參考書的習慣
新華字典要從小學壹年級開始有,四五年級的學生要學會查閱成語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養成遇到生詞隨時問參考書的好習慣。
課後閱讀書籍和報紙的習慣
從小培養學生閱讀書報的興趣,讓學生把閱讀書報作為課余生活不可或缺的壹部分,自覺擠出時間閱讀書報,形成課余閱讀書報的良好習慣。
以上四個習慣都是從大處著眼的。
仔細看的話,小學語文教學要重點培養以下十四個習慣:
1.認真學習思考的習慣。
2.使用字典的習慣。
3.書寫正確、無誤、工整、對稱的習慣。
4.愛護課本和用具的習慣。
5.傾聽、思考和禮貌。
6.說話前先思考,使用普通話和禮貌用語。
7.預習和復習的習慣。
8.質疑問難題的習慣。
9.上課邊看書邊做筆記的習慣。
10.獨立完成作業,檢查作業,老師批改後自覺批改的習慣。
11.看報紙和聽廣播的習慣。
12.經常記筆記的習慣。
13.關註身邊的事物,積極養成想象和聯想的習慣。
14.寫日記和練習寫作的習慣。
15.積極參與各種探究活動的習慣。
第四,培養學習習慣的原則
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壹項高產但艱巨的工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遵循以下五個原則:
(壹)培養習慣與明確目的相統壹的原則
目的、興趣、愛好是良好習慣的動力特征,是學習習慣的能量來源。培養學習習慣的關鍵是讓學生知道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明白,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僅是個人的需要,也是社會的要求,並盡力幫助他們為未來的生活和祖國的建設樹立壹個崇高的目標。
(二)嚴格監督和自覺執行相統壹的原則。
良心、主動、認真是好習慣的性格特征,是學習習慣的靈魂。教師要下大力氣督促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求他們自覺、積極地去做,逐步形成自覺的行為。
(三)探究學習與習慣養成相統壹的原則
合理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是良好習慣的能力特征,是學習習慣的精髓。掌握學習方法是形成優質高效學習習慣的標誌。沒有科學方法的習慣只能是愚鈍笨拙的。因此,教師應集中精力組織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探索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良好習慣。把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結合起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集中指導和堅持實踐相統壹的原則。
堅持不懈、鍥而不舍是好習慣的意誌特征,也是習慣養成的助推器。比如,老師在最初的指導上是周全周到的,但後來卻忽視了對執行情況的檢查,導致習慣中途“流產”。這樣不利於習慣的形成,因為習慣的形成不是壹蹴而就的。教師要充分認識其長期性和反復性,既要做好初期的集中指導,又要立足打持久戰,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五、培養學習習慣的壹般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下八種方法可以借鑒:
(壹)興趣培養法
興趣是習慣形成的內在驅動力。沒有對語文的濃厚興趣,培養語文習慣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師可以用漢語本身的特點和魅力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漢語的熱情,讓他們沿著“興趣-習慣-學習-成功”的道路前進。
(2)情境創設法
語文獨特的學習情境和學習條件是習慣養成的物質支撐。教師可以盡力為學生創造條件,創設情境。比如,為了培養學生聽廣播的習慣,學校可以創建紅領巾廣播站,教室裏可以安裝有線廣播,定時播放學校廣播站甚至中央或地方廣播站的新聞節目和少兒節目;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成立紅領巾電視臺,為學校和社區制作新聞節目。如果能給孩子創造壹個聽廣播、看新聞、科技電視節目的情境,學生在這方面的習慣就能逐漸養成。
(3)學會帶路
科學的學習方法是良好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可以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比如,教師幫助學生總結預習的方法:①閱讀理解課文大意;(2)拼壹拼掌握生詞發音;(3)查壹下,了解生詞的意思;(4)做,課後試著答習題;(5)想壹想,總結課文中心;(6)問有沒有問題。學生用這種方法壹篇接壹篇地預習課文,久而久之,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並不難。
(四)示例激勵方法
著名作家和科學家是學生崇拜的對象和學習的榜樣。他們的治學精神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老師可以多介紹壹些習慣對他們成功的巨大作用,從而啟發和激勵學生,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5)以身作則的方法
打鐵還需自身硬。老師是學生的榜樣,他們的壹言壹行是學生最具體的模仿對象。所以老師要用自己的好習慣去影響學生,讓學生通過聽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6)典型示範法
同學們朝夕相處。接觸久了對彼此影響很大。教師要經常在班裏樹立典型,介紹他們的學習經驗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有目標地學習,有方向地追趕。
(7)規範性約束方法
俗話說,沒有規則就沒有方圓。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制定具體的學習規範。比如閱讀規範,寫作規範等。實踐規範要嚴格要求學生,加強引導、檢查和及時反饋,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健康形成。
(八)評估和監督法
拓寬渠道,突出重點,抓住壹個(或幾個)階段養成的習慣,有意識地創造條件,開展競賽、展覽、評比等活動,多鼓勵、多引導、多督促,以點帶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全班盡快走上習慣養成的快車道。
希望能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