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藏。
漢簡中的書法字體較小,用筆比較隨意。壹般把漢簡上的字放大到盈寸大小比較方便。這時候壹味的落筆,有很多尖點是非常不合適的,因為這是漢簡人為誇大的特征,而不是它的本來面目。
現在出版的碑文,很多都是把原作隨意放大,有的甚至把小字的字跡放大到壹寸多,可以說是面目全非。學生應該仔細選擇這樣的臨時副本。有些字越大越好,有些不是,要看具體情況。
2.體重。
筆重的變化在漢簡原本的大字體中並不是特別明顯,放大後卻有著天壤之別,可見古人的細微用心。漢簡中,不論筆畫多少,大部分筆畫都盡可能處理得輕巧、簡練,但輕而不淡,簡而有味,講究變化。
3.轉折點。
漢簡含篆書之意,轉折多為圓形,非常明顯純粹,沒有後世楷書的暗轉或停筆動作。即使是“折”,也是很自然的,沒有故意停筆的動作。這很可能是書寫風格的自然產物,也可能是由於漢簡的字體較小。如果我們過於關註這些細節,我們可能會失去興趣。
所以,在寫作中,不僅要註意壹些技巧的運用,還要考慮某種文風的內在規律。如果簡化書有明顯的開書信、篆書、公文等含義,就不是簡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