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中,第壹聯的“富”字無緣無故少了,第二聯的“章”字破了“日”字。如果是其他普通人寫的,出錯的幾率很大。但是這副對聯是紀曉嵐寫的,而且從清朝就開始宣傳了,所以出錯的幾率幾乎為零。
查簡化字和繁體字的書寫規則時,“福和章”沒有這麽短的胳膊腿或畫蛇添足,但偏偏紀曉嵐不可能出現這麽粗心的書寫錯誤,所以可以推測,這幅給紀曉嵐的對聯是故意的。
古人有個忌諱,說父母的字或者君王的名字,壹般都用另壹個字代替,或者在同壹個字上故意減少筆畫。然而,觀察清史,這兩個詞並沒有觸及清朝君主的禁忌。所以排除這壹個,也就是紀曉嵐自己想做的。
因為是在孔子家門前寫的,所以博覽群書、多才多藝的紀曉嵐不敢說自己的文學造詣能比得上孔子這位老先生。自然,紀曉嵐會不自覺地表現出對孔子的欽佩。就像這兩個字,“富”字的意思是孔子“富而無頭”,“張”字的意思是結尾“文章上達天”,完全是借機贊美孔子。當然,這也是古人玩的文字遊戲,不足為奇。
其次,孔子受到紀曉嵐的推崇,紀曉嵐用“無頭之財,飛升之文”比喻孔子,但他並沒有同樣表達他的宏偉抱負。那麽這首詩既然既是對孔子功德的贊頌,也是對他壯誌雄心的表達,怎麽會被誤認為是錯別字呢?
其次,在漢字的發展過程中,“富”字其實已經出現的比較少了,“章”字也開始流行,但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被拋棄。這種寫法是壹種庸俗的寫法。《宋四家書法大詞典》收錄了15個“賦”,其中有八個“賦”略少。可見,在當時,這種寫法在文人中是很受推崇的。雖然在今天看來是錯別字,但在古代卻是文人墨客中不落俗套的書法風格。
另外,乾隆皇帝熱愛中國文化。他雖然說書法沒什麽造詣,但也知道怎麽寫壹些字體。其中,紀曉嵐受到了禮遇。紀曉嵐能夠寫出這部作品,想必乾隆皇帝是知道的,想必紀曉嵐當時解釋的比較多。對於這兩個明目張膽的錯別字,乾隆皇帝沒說什麽,底下人自然不敢妄加評論。這兩個字自然可以流傳下來,直到今天也沒有人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