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如何教孩子認識漢字?4歲的孩子

如何教孩子認識漢字?4歲的孩子

兒童認識漢字的概念10

識字觀念1: 3-8歲是孩子閱讀的黃金期。

社會心理學家阿博特?班杜拉的研究認為,人們具有非凡的使用符號的能力,這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顯露出來。3-6歲孩子的大腦就像壹個空白的圓盤。對他們來說,記憶不是負擔,而是壹種生理需求。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將是壹生無法彌補的。

日本石井勛教授提出:“在記憶漢字的能力上,壹年級學生比六年級學生強。”“自1967以來,20多年的實踐證明,3-6歲是學習閱讀和記憶最快的時期。"

G.Domman博士:“每個正常嬰兒都有不可估量的潛力。從出生到六歲所吃的東西往往終生難忘。開發大腦神經的最好方法是教孩子閱讀。

識字概念2:孩子的識字是直接記憶。

幾個月大的嬰兒不會通過分析或理解來接受母親的臉或搖籃曲的旋律,而是將整個音樂或整張臉作為壹個整體來接受。嬰兒在這壹時期的認知特征被伊布卡(Masaru Ibuka)在《模式時期》中稱為“模式識別”。嬰兒對漢字的識別也是壹種“模式識別”(感知的過程)。

日本早期著名教育家井上雄彥(1986)發現嬰兒認識漢字的過程與成人完全不同:他們不需要分析和理解漢字的內部結構和關系,如部首、表音、表意、字義等。,就像成年人做的那樣,但要記住漢字是由幾行組成的完整“圖形”。當他們閱讀單詞時,這是壹種類似照相機的識別,這是壹種基於圖像對象的“整體模式識別”機制。

識字概念三:識字、閱讀和學習知識是壹個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識字的直接目的是閱讀。

專家認為,教孩子識字的最終目的是“盡快識字”。研究理論認為,兒童的智力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越早形成,孩子的綜合發展效果就越好。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任何人不學會流利地閱讀和理解,就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

我們在閱讀之前閱讀了嗎?或邊讀邊讀,或邊讀邊讀邊學。我們提倡的是先識字後讀書,但現在大多數人都在應用後者。我們提倡識字、閱讀和學習的教學步驟循序漸進。目的是教會孩子學習的手段,掌握基本的學習工具——漢字,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閱讀感興趣的文章,可以調動興趣的源泉,最終閱讀可以占據孩子興趣的最高點。

識字概念四:識字的基本標準是掌握2500個常用字。

國家識字標準是2500個常用漢字,這也是小學畢業生應該掌握的識字量。

北京“748工程”標準漢字組在審查了7075篇總計超過265,438+0.62萬字的現代文章後發現,共有6,300個漢字,其中99%由2,400個常用字書寫,其余65,438+0%由3,900個不常用字書寫。專家認為,掌握這2400個常用漢字後,閱讀報紙、寫信和寫文章壹般不會有太大問題。

識字的目的是閱讀,而閱讀的無障礙要求是2500個常用漢字,所以識字的基本標準應該是2500個常用漢字。沒有這個標準,識字的功能和目的就難以體現。

如果我們教孩子學幾十個或者100-200個漢字,其實是沒有辦法讀懂這麽大字數的文章的。學了以後不能用,不能在應用中鞏固,很快就會忘記,就失去了認詞的意義。

識字觀念五:漢字識字沒有困難,但書寫和理解有困難。

漢字的特征:

1,漢字不同於拼音文字。漢字本身是由各種線條組成的圖形。在孩子的認知觀念中,認識漢字就像認識圖畫壹樣。

2.漢字的難點:壹是難懂字義;兩種筆畫的簡化存在困難。

兒童識字的特點:

1,圖形攝取,直接識別圖形,沒有難度。

2.眼睛、耳朵和大腦具有很強的協調能力和記憶聲音和形狀的能力。

評估識字率的標準:

評價和理解壹個單詞的標準應該是能夠比較聲音和形狀,而不是能夠書寫和理解。

很難寫

1,漢字可以分為繁簡筆畫。

2.識別和閱讀是眼睛、嘴巴和大腦的活動,而寫作是手和大腦的活動。孩子手和大腦的協調能力還是比較差的。

3、三五歲的孩子手指小,肌肉末梢神經還不發達,沒有控制筆的能力。要求孩子寫作是很難的。寫作不同於繪畫。漢字的筆畫復雜,有很多細微的差別。兒童的知覺往往表現出分析籠統和不準確的特點,不容易區分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書寫時,由於觀察不仔細,經常會出現筆畫增減、筆畫錯誤或結構顛倒的情況。

難以理解

1.理解是壹個沒有深度的概念。不同知識水平和不同社會經驗的人對壹個詞的理解會有所不同。在短時間內真正理解壹個單詞是不科學的。即使是理解含義非常簡單的單詞,也只能是短期內的片面理解。

2.大多數漢字在不同的應用環境中具有多重含義,只有通過長期閱讀和不斷積累才能充分理解含義。

素養概念6:認知和理解是兩個不同的過程。

認識字不壹定理解,理解也不壹定認識字。識字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前實現,但理解不能提前實現。認識是隨著年齡、知識和生活閱歷的增加而逐漸加深的。理解是長期的,不能加速。理解和識字是兩個不同的過程,真正的理解需要人們長時間甚至壹輩子循序漸進地完成。

兒童的直接記憶與成人的邏輯記憶不同。特別是漢字的特點,即圖形字符,是兒童看到後的整個圖形輸入,不存在成人認為理解後才能閱讀的情況。

我們不能認為孩子必須理解漢字的含義,讓他們先閱讀,然後通過增加閱讀量來逐步理解。這是壹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

識字概念7:集中精力記好漢字

常用漢字較少,便於集中識記。世界上所有語言中,常用字數量最少的字符是漢字,幾千個字可以組成幾萬個字。例如,學習英語時,只記住26個字母是沒有意義的,妳還必須記住每個單詞的拼寫。安子傑先生研究了漢字的使用頻率,從654.38+0萬多個字中統計出3650個常用字表,前500個字占74.7%。換句話說,如果妳認識500個單詞,妳可以理解壹般文章的3/4,如果妳認識1500個單詞,妳可以理解壹般文章的94.6%。換句話說,因為漢字具有字和字結合的特點,所以漢語的四五萬字只需要兩千多個字。另壹方面,英語是“單詞組合”,每個單詞都有特定的字形。普通人只有掌握了2萬到3萬個單詞才能使用英語。

漢字獨特的結構,結合孩子獨特的認知和記憶能力,有利於集中完成漢字識字。圖形結構容易記憶,兒童獨特的漢字認知規律可以使漢字認知快速集中地實現。同時,漢字的表意字是有意義的,可以單獨和集中實現。結合高效的認知方法,可以使素養和時間高度集中。

識字概念8:押韻識字是漢字識字教學中壹種獨特而有價值的方法,可以成倍地提高學習效率。

識字教學存在效率低、周期長而無規律、回憶再現困難、易混淆易錯等問題。

不用太擔心。

韻識字將零散的漢字有規律地排列起來,使紛繁復雜的漢字集中起來,簡潔而有節奏,便於記憶和背誦,便於聯想和記憶。它可以提高記憶率十倍以上,它在蒙古古籍中持續了數千年。

識字觀念9:直接識記漢字是壹種科學的方式。

1,讀圖是間接識字;

2.讀圖的缺點:圖形過於吸引孩子的視覺而忽略了漢字的識別;

3.看圖有利於理解詞義,但不利於記憶漢字;

4.讀圖是學習拼音的更好方法;

5.大腦在直接記憶過程中接收的信息量很小,因此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6.漢字的形狀和結構符合直接記憶的要求;

識字概念10:提前認識漢字有助於開發孩子的智力。

著名語言學家安子傑先生的論斷應該引起我們的註意:“漢字能使我們產生聯想,而聯想是壹切發明之母。”他認為漢字的演變具有邏輯性、聯想性、啟發性、易懂易記性。漢字是有規律的,所以通過推理判斷發音和聯想詞義很方便,可以喚醒孩子的大腦並激活他們的思維,使他們變得聰明。

漢字刺激感官,促進腦細胞的樹突分枝和軸突伸長,並生成許多突觸體,在細胞之間形成精密的網絡。刺激越多,網絡越密集。腦細胞的生長和發育開始時很快,然後很慢,使用變得浪費和倒退。

兒童的大腦不僅具有記憶漢字的功能,還會無意中對漢字進行分類和整理,並發現潛在的規律,然後根據這種規律推斷未知的漢字。大腦的有效性在幼兒時期最活躍,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

日本石井勛教授發現:“如果壹個日本孩子小時候不學漢字,他的智商是100,就像歐美孩子壹樣,但學漢字時情況就不壹樣了:如果他5歲開始學漢字,他的智商將達到110;如果他在四歲時接受漢字教育,他的智商將達到120;如果他三歲開始學三年漢字,他的智商就會不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