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孩子有恐懼怎麽辦?

孩子有恐懼怎麽辦?

對某些情境、事物和特殊物體的恐懼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常見的心理現象。由於認識水平低,對客觀環境的適應能力差,適應簡單,控制和調節情緒的能力差,偶爾的恐懼和害怕是兒童對周圍環境和事物的正常反應方式,恐懼也是壹種有效和健康的方法。例如,對狗的恐懼可以使孩子以更安全、更謹慎和更有益的方式對待各種動物。害怕與父母分離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感激他人的關心,學會控制憤怒並同情那些需要與他人交流的人,通常情況下,孩子的恐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失。因此,家長和老師不必過於擔心孩子的恐懼。但是,如果孩子總是因為壹種恐懼內容的存在而長期感到害怕,或者孩子整天被恐懼所支配,或者當孩子害怕那個年齡的孩子不應該害怕的事情時,則表明他們的心理發展出現了問題,這需要我們認真對待。那麽,家長和老師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呢?我們應該首先找出孩子恐懼的原因,然後對癥下藥,幫助孩子克服恐懼。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孩子害怕的原因。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恐懼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成人恐懼。為了方便教育孩子,壹些父母經常嚇唬孩子,使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從而導致孩子產生異常的恐懼。例如,當孩子哭泣時,壹些家長和老師缺乏阻止他們的好處方,因此他們假裝“狼叫”和“鬼嚎”來嚇唬孩子。這樣,雖然孩子安靜了壹會兒,但由此產生的恐懼也被保留了下來。再比如,有些孩子害怕去幼兒園。

那是因為在孩子入園之前,家長或其他長輩經常會這樣教育孩子:“如果妳再不聽話,我就把妳送去幼兒園,讓老師給妳治病。”2.過度保護。很多父母害怕孩子和其他孩子壹起學習不好,或者害怕孩子被欺負,所以他們不讓孩子出去和其他孩子玩遊戲。孩子缺乏與同伴交往的經驗、處理矛盾的技巧和經驗,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人際交往障礙,出現人際交往恐懼。此外,孩子缺乏與同齡人的交流,必然會導致接觸的事物相對較少,因此會出現膽小的情況。當許多孩子在壹起玩耍時,他們可能會打狗。自然,每個人都不怕狗,孩子們也從打狗中獲得了對付狗的經驗。但是孩子性格孤僻,如果不和其他孩子壹起玩,他們就不會有打狗的經歷,甚至可能會害怕狗。3.恐懼可能是孩子逃避現實或獲得他人關註的壹種方式。例如,壹些孩子害怕上幼兒園後失去他們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或某些利益,因此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聲稱害怕幼兒園、壹個孩子、壹個老師等。再比如有些孩子想和父母壹起睡。當他們開始與父母分開或獨自睡覺時,他們聲稱害怕黑暗、鬼、老虎等。,從而促使父母同意他的要求:再和父母睡壹次。4.恐懼是積累經驗的結果。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恐懼與他們的經歷密切相關。例如,有些孩子害怕洗澡,因為他們有過洗澡的痛苦經歷。孩子害怕打針,這也是因為打針給孩子帶來了痛苦。例如,我的孩子兩歲前不怕打針,但兩歲後的壹天,因為他連續幾天發高燒,結果幾名醫生按住他的手、腳和頭,從他的頭上給他打點滴,孩子壹直哭到筋疲力盡...從那以後,孩子害怕打針,甚至壹看到穿著白色大夾克的人就哭。研究還表明,兒童害怕的對象往往與他們親近的人害怕的對象密切相關,這是害怕經驗傳遞的結果。由於膽小的父母的潛移默化,許多孩子都很膽小。5.恐怖電影和書籍的影響。畢竟,孩子理解和認識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們經常閱讀帶有恐怖內容的書籍,看太多恐怖電影,或聽太多鬼故事...這些也可能導致孩子的恐懼。二、正確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1。為孩子樹立壹個好榜樣。年幼的孩子往往不知道恐懼,他對某些事物的恐懼往往受到父母和老師的影響。眾所周知,孩子是依附於父母和老師的。在他們眼裏,父母和老師是安全的港灣。壹旦他們發現父母和老師害怕什麽,他們就會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從而產生恐懼。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壹些母親和老師害怕老鼠、蟑螂、狗等。,而這種恐懼和行為會有意無意地傳遞給孩子。因此,如果家長和老師想幫助孩子消除恐懼,他們必須首先克服自己的恐懼。在孩子面前,我們應該對恐懼的事情表現出冷靜、冷靜和勇敢的態度,這將使孩子有信心和勇氣克服他們的恐懼。為了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我們也可以在孩子中樹立壹個勇敢的榜樣。例如,有些孩子害怕狗,我們可以讓這些孩子觀看其他孩子如何與狗玩耍並接近它們(但這時我們必須註意我們選擇的狗必須非常溫順,否則其他孩子在與狗玩耍時會受到狗的攻擊,這會使害怕狗的孩子更加確信“狗很可怕”);再比如有些孩子害怕打針,所以我們在給孩子安排集體打針時,不僅要提醒給孩子打針的醫生盡量減少打針帶來的痛苦,還要把勇敢的孩子安排在前面,為後人樹立壹個好榜樣,並在他們勇敢時及時表揚他們(打針後不要哭)。除了老師用語言表揚他之外,我們還可以讓所有孩子為他們的勇敢行為鼓掌。在這種氛圍下,永遠不要把害怕打針的孩子放在前面,否則更多的孩子會相信打針很可怕。不要因為孩子害怕什麽而懲罰或嘲笑他們。對於處於幼兒期的兒童來說,恐懼是內心情緒和感受的自然表現,並不是什麽需要隱藏的東西。如果妳總是叫他“懦夫”和“失敗者”,孩子不會因此而變得大膽,反而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確信自己真的是壹個懦夫。如果父母和老師在看到孩子表現出恐懼時,用幼稚、誇張或輕蔑的語氣與孩子交流,會進壹步增強他們的恐懼——因為這不僅會減少他們對某件事的恐懼,還會讓他們擔心因表現出對某件事的恐懼而被嘲笑。如果父母看到孩子害怕什麽東西,就平靜地對他們說:“很多和妳同齡的孩子都害怕它,這很正常。”這樣,孩子就不會因為害怕某件事而感到羞恥,這種恐懼可以逐漸減少,直到消除。3.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恐懼,尤其是因為得到關註而產生的“恐懼”。如果我們為了愛或關註而過度關註孩子的恐懼,或者因為這種恐懼而滿足他們的不合理要求,那麽孩子很容易將“恐懼”變成實現其他目的的手段,例如,將恐懼用作逃避實際困難的方法。當然,如果我們能夠在孩子不害怕的時候給予他們適當的關註,那麽孩子就不會再用恐懼來尋求大人的關註,或者說他們的“恐懼手段”就會自然消失。4.通過遊戲活動糾正孩子的恐懼心理。根據幼兒對物體的恐懼心理,設計壹些遊戲,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認識恐懼的物體。例如,當孩子害怕黑暗時,他們可以和他們壹起做壹個遊戲:關掉房間裏所有的燈,在黑暗中進行抓球遊戲,看誰能抓到更多的球。在黑暗中玩了很多次遊戲後,孩子就不怕黑了。5.幫助孩子消除對恐懼的不正確理解和神秘感。孩子們的恐懼有時是由缺乏知識、缺乏經驗或錯誤理解引起的。例如,孩子們害怕閃電,因為他們不知道閃電是什麽。這時,家長和老師可以向孩子解釋壹些簡單的科學原理,也可以和他壹起計算從看到閃電到聽到雷聲的時間差,這樣不僅可以緩解孩子對打雷的恐懼,還可以培養孩子對打雷這壹自然現象的興趣。另壹個例子是壹個5歲半的女孩,她在母親住院壹個月後突然害怕進入公園。她發了低燒,性格變得膽小、依賴和粘人。經過反復分析,發現小女孩壹直擔心自己壹旦上了幼兒園,媽媽會生病住院,晚上睡覺也沒人抱。後來,父母努力補償愛的給予,孩子們的擔憂逐漸消除,他們相應的恐懼也消失了。對於壹些經歷引起的恐懼,如害怕打針和吃藥,家長和老師可以向孩子解釋清楚,吃藥和打針是為了治病,並培養他們克服恐懼的自豪感。6.幫助孩子獲得應對他們害怕的物體或情況的信心和方法。恐懼是人們試圖擺脫或逃避某種處境而感到無助時的情緒。如果我們學會如何擺脫或逃離這種困境,恐懼自然會消失。我在農村長大。我記得我小時候有壹段時間害怕狗。但是自從我爺爺教我如何開車或用磚頭和棍子打狗後,我再也不怕鄰居家那些兇猛狂吠的狗了。同樣的道理,孩子們害怕壹個人在房間裏不開燈也能睡覺。他們可以在他的床邊安裝壹個夜燈開關,讓他學會開關,這樣他掌握了控制黑暗和明亮的方法後就不會害怕了。7.防止恐懼的發生。因為恐懼取決於個人經歷,所以我們應該盡力防止第壹次經歷恐懼。例如,給孩子洗澡水的溫度不能太高或太低。用洗潔精給孩子洗頭洗臉時,不要讓這些刺激的東西進入孩子的眼睛,把洗澡活動變成遊戲活動而不是強制活動。這樣,對孩子來說,洗澡不是壹種恐懼而是壹種娛樂活動。給孩子吃藥也是如此。我們給孩子吃的藥要容易吞咽,給孩子吃藥時最好通過遊戲讓孩子自願或意外服藥,而不是強行捏孩子的鼻子然後強行打開孩子的嘴巴。這樣做的後果與其說是孩子害怕吃藥,不如說是孩子害怕這種吃藥的姿勢更準確。8.讓孩子習慣他們害怕的東西。如果孩子怕狗,可以先用玩具狗讓他敢靠近,再靠近真狗;在與真正的狗親近的訓練中,可以花幾天時間讓他每天與較小的狗親近幾英尺,然後教孩子如何與狗親近,如何與狗“交談”以及如何與狗玩耍。這樣,孩子會逐漸害怕狗。再比如,如果孩子怕黑,可以留壹盞小燈,或者父母看著他入睡,孩子會更容易入睡,然後他會逐漸怕黑。千萬不要把孩子扔進恐怖的環境中,否則會讓孩子對相應的情況更加恐懼。例如,壹位女士回憶說,她小時候害怕在黑暗中睡覺,她說:“我媽媽總是說怕黑是愚蠢的,並關燈關門。當然,這只會讓我更加害怕。”最後要強調的是,家長和老師不要給孩子講鬼神故事,也不要讓孩子看恐怖電影,更不要用鬼神和老虎嚇唬孩子。由於幼兒期的兒童受其想象力發展特點的影響,他們往往分不清哪些事物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哪些是想象的結果。他們經常把電影和故事中的恐怖情節或畫面視為真實的東西。願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勇敢健康的孩子!參考文獻:李誕《兒童發展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