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如何引導農村小學生積累成語

如何引導農村小學生積累成語

成語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產物。它的語言簡潔,表達極其豐富。對於處於記憶黃金階段的小學生來說,積累成語不僅可以讓他們熱愛祖國的語言,還可以提高他們的語言素養,增加他們的文化底蘊。而小學生(尤其是大三學生)識字少,理解能力有限。他們怎樣才能積累更多的成語?我認為,三個好方法是挖掘教材資源,註重課外拓展,註重實際應用。

1.挖掘教材,引導成語積累。

用新單詞補充成語。擴充單詞是小學生最常用的語言積累手段。通過為生詞“找朋友”,可以帶出壹些學生能聽懂的常用成語。比如,在學習了從“壹”到“十”的10個生詞後,我讓學生說出帶數字的成語。於是,學生們開始玩“成語拓展”的遊戲:全心全意,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顏六色,走神,健談,力求完美...學生們無形中積累了大量與生詞有關的成語。

通過分類豐富成語。語文課本上有很多很美的成語,有的描寫春天,有的描寫秋天,有的蘊含人生哲理等等。這些成語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生動有趣。老師可以從課本中挑選,引導學生分類,然後通過背誦來強化。此外,教師可以舉壹反三,讓學生積累帶有動植物名稱或反義詞的成語。分類積累不僅能有效增加成語的積累,使學生在積累時目的明確,思路清晰,還能使學生進壹步了解成語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國文化的精妙之處。

2.註重課外拓展,豐富成語積累。

讓學生帶壹本“詞匯摘抄”,積累成語。課內閱讀是學生積累和吸收文化營養的主要渠道,但成語的積累和學生個性化、創造性閱讀方法的形成需要課外閱讀的輔助。因此,教師要從壹年級開始註意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通過課外拓展積累成語。教師不僅要向學生推薦適合閱讀的優秀讀物(包括新課標推薦的文章),還要要求學生在閱讀中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通過“詞匯摘抄本”,讓學生把書中那些生動、準確、優美的詞匯(包括成語)記下來,日積月累,建立壹個屬於自己的語言倉庫。

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我要求學生課後讀壹些成語速記、成語童謠等經典書籍,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學會很多成語。比如《成語韻文》“學文”中有很多關於學習的成語:謙虛謹慎,不恥下問,溫故而知新,循序漸進,學以致用,舉壹反三,孜孜不倦,穩操勝券...這樣既讓學生繼承了知識,又豐富了課外大量閱讀中成語的積累。

3.註重實際應用,鞏固成語積累。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和發掘各種教學資源,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實際應用將積累的成語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材料,從而鞏固所學的成語。

通過“說”來練習使用成語。可以引導學生看課文中舉例說明的人物表情,用成語練習“說話”。比如,開心的時候可以“微笑”,沮喪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看著圖中的天氣現象說成語,比如,下雨前“雲正在聚集”,晴天“萬裏無雲”,臺風來襲時“風雨交加”...除了看插畫,還可以讓學生看學校場景,用成語練習口語,比如課後。下課後,學生們沖出教室,操場上突然擠滿了人...通過這個練習,學生可以把成語消化成自己的東西。

通過描述生活場景來運用成語。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讓學生通過練習來學習和運用成語。比如《北京》正文中有壹句:“橋下各種車輛來來往往,川流不息。”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同學們理解了“來來往往”和“川流不息”的含義,然後我馬上讓同學們運用到生活場景中。壹些學生這樣描述節日市場的景象:人群來來往往,川流不息...如果妳及時將所學的成語運用到生活中,學生就會準確地運用它們,並很好地記住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