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顯示,從價值觀來看,當代大學生最重要的變化趨勢之壹是努力實現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壹,積極健康務實成為當今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自20世紀以來,中國發生了許多喜事,大學生與全國人民壹起經歷了難忘的歡樂時刻。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申奧成功加快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改革開放的順利推進保證了國民經濟的快速、持續、健康發展。還有壹個突發事件,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他們對現代化的未來充滿希望,對生活充滿熱情,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趨於積極、健康和樂觀。但是他們的價值觀也存在壹些問題:
高校是培養適應現代化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的園地。大學生畢業後將成為我國各領域的棟梁,他們代表著中國的未來和希望。因此,當代大學生能否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將直接影響中國建設的成敗和中華民族的興衰。當前,我國當代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主流是良好的、積極的。當代大學生大多成長於十壹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後的改革開放時代。他們在黨的關懷和多年的學校教育下健康成長。他們擁護黨的領導和改革開放政策,熱愛祖國。大多數大學生都能認識到人的價值不僅包括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還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他們大多努力學習,渴望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以滿足競爭和建設的需要。許多大學生積極要求世界進步,入黨已成為當今在校學生的主要選擇。在申請入黨和入黨後,他們基本上可以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並發揮模範作用。然而,由於社會上的壹些不良因素,學生受到壹些不良思想的沖擊,使他們的人生價值觀向“自我”傾斜,被“金錢”扭曲,出現了“急功近利”和“壹切以金錢為導向”的傾向,對他們的人生價值觀產生了不良影響,主要表現為:
1.比起理想追求,更註重金錢和物質利益。
許多大學生似乎認可或接受理想主義的理想,但在他們心中,他們認為實現理想主義的理想是壹件非常渺茫的事情,這根本不是我們這壹代人所能看到的。雖然很多人都同意“生命的價值在於奉獻”,但當涉及到社會公益事業時,為某個同學捐款捐物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在實現人生追求的過程中,有些人缺乏崇高的理想和抱負,重物質輕無私奉獻,重金錢和利益輕理想追求,重視平等交換自己卻不願意付出愛。受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影響,壹些大學生把賺大錢、發大財作為人生幸福的標準,把奢侈和享受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金錢的誘惑使他們想賺錢而不是學習,有些人甚至感到學習厭倦而不努力學習,高呼“60分鐘萬歲!”;他們中的壹些人把大學文憑作為上升的跳板,也就是說,他們想出人頭地並尋求金錢權利...這些都使大學生對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感到困惑和焦慮。
2.重知識輕道德品質。
壹些學生認為個人價值的實現只取決於個人的知識、才能、人際關系和機會,而忽視了個人道德的關系,因此存在“重才輕德”的傾向。有些人專註於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學習,“對窗外事充耳不聞,壹心只讀聖賢書”,但自身的道德或能力卻有所下降。有些學生不道德、自私、自私、粗魯、粗俗,甚至打架、偷竊和賭博,有些學生不允許走上犯罪道路。
3.比起努力工作,更註重享樂和安逸。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帶來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的繁榮,湧現了許多高收入階層。國家的政策也是“允許壹部分人先富起來”。因此,許多“大錢”以其高消費為榮,並花了很多錢。再加上社會和媒體的炒作和互聯網的快速傳播,社會心態躁動和失衡。作為相對先進的壹代,大學生,他們談論虛榮,炫耀,穿名牌,互相攀比。他們將高消費視為壹種風格和個人價值的體現。久而久之,這群大學生開始傳播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為了追求高消費,壹些學生不惜壹切代價不安心學習,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4.更註重個人利益而非國家利益。
大多數當代大學生認同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壹個重要方面是為國家和集體做貢獻,並認同集體主義是價值觀的核心。然而,目前個人關註和利己主義對學生的影響很大,甚至有些學生認為壹切都只是為了個人利益,這在無形中導致了集體主義的淡化。壹些大學生認為人性是自私的,他們選擇個人主義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目前,他們應該首先為自己著想,將個人利益置於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之上。有些人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視為等價交換關系,總是從“利己”出發,對同學漠不關心,對集體活動漠不關心,對國家大事漠不關心,缺乏社會責任感。
這些令人擔憂的弱點存在於當代大學生自身,這是壹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大學生雖然成長在改革開放的時代,但他們壹直生活在安靜的環境中,肩負著繁重的學習任務,這往往使他們以壹種遠離現實的特殊方式感受時代的變化。對他們來說,人生中唯壹重要的競爭就是高考。因此,當他們以天之驕子的勝利者姿態進入高等院校時,許多人認為他們的未來有保障,他們可以松壹口氣,停止努力學習並放松對他們的嚴格要求。此外,許多大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的家庭環境優越。他們從未受過艱苦生活的磨煉,經常被父母寵成小皇帝和小公主,形成自私和傲慢的心理,這使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可避免地在人生價值觀上存在各種弱點,如只會索取、不願貢獻、價值取向急功近利、學習懶惰、自私、不願付出、職業意識薄弱、害怕吃苦、貪圖享受和奉獻
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大學生和父母。但我相信每個學校都會有。每天,我都看到太多光鮮亮麗的面孔在校園裏穿行,在教室、酒吧、網吧和迪斯科舞廳遊蕩。他們每晚都玩得很開心。他們在電腦遊戲和迪斯科舞廳裏浪費了大量青春。他們像所有富裕家庭的孩子壹樣學習消費。他們交女朋友,借錢應付戀愛的開銷。他們拿著父母給的幾千塊學費每年作業不及格,拿著父母擠出的幾百塊生活費心安理得。在他的身後,有兩張充滿期待的臉,兩雙望眼欲穿的眼睛,還有兩個含辛茹苦的父母,日思夜想盼著,然後努力工作,想著他們正在努力奮鬥的兒子和女兒,期待他和她出人頭地,為了幾萬元甚至更多的學費和生活費而夜以繼日地工作。這些父母有的在農村,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家人環伺;或者父母沒有工作,半夜兩點起床做點早餐;或者在城市裏擺攤,分分鐘與人競爭,時不時被城管執法。他們壹年四季都不能穿任何新衣服,他們壹生中從未去過任何娛樂場所。
因此,如何使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追求,是教育工作者和學生自身應始終關註的問題。這是壹項復雜而艱苦的工作,這不僅是學校的責任,也離不開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當然,其中可能有很多因素,對每個人來說肯定是不同的。這項調查的目的只是為了客觀地反映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大學對於壹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時期。從這裏開始,學生已經成熟並進入了他們熱愛的職業。當然,大學裏也有很多優秀的人才在為自己熱愛的事業奮鬥。但如果教育只是為了培養壹些精英,教育的意義是否過於狹隘?這樣的教育能提高全民的綜合素質嗎?大學教育的方向應該是什麽?培養壹個會工作的人更重要還是壹個熱愛自己事業的人更重要?學生是否也應該有更多的機會在大學裏發展自己,而不僅僅是為了就業而學習?在與西方國家的不斷交流中,我們是否也應該打破傳統教育,不僅僅是培養能夠工作的人,而是引導學生找到他們真正熱愛的工作?這比教育本身更重要嗎?對於大學生來說,生活可能會對社會和教育產生很大的影響,當然這也與自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追求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