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成文法律條文,是人們研究古巴比倫經濟制度和社會法律制度的極其重要的文物。同時,它也是古巴比倫藝術的代表,特別是因為古巴比倫王國流傳下來的藝術作品非常罕見,所以這塊石碑更加珍貴,雕刻精細,表面高度拋光。石碑上刻有楔形文字,全文共280條,對刑事、民事、貿易、婚姻、繼承和審判制度作了詳細規定。法典的上半部分是巴比倫太陽神沙瑪什授予漢謨拉比國王的法典浮雕。太陽神身材高大,胡須編織整齊,頭上戴著螺旋冠,露出右肩,身穿長袍,坐在危險之中,給漢謨拉比壹個魔法符號和壹個象征權利的魔法戒指;漢謨拉比頭戴傳統王冠,神情肅穆,舉手宣誓。太陽神的寶座與巴比倫的寶塔廟非常相似,表明最高神正坐在上面。
《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第六任國王漢謨拉比(公元前1792年至公元前1750年在位)頒布的著名法典。眾所周知,巴比倫王國位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流域,大致相當於今天的伊拉克。如果這個代碼是“真實”的,它是如何到達Susa的?原來,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伊朗迪斯富爾西南的蘇薩盆地有壹個強大的奴隸王國,名叫埃蘭,古城蘇薩是埃蘭王國的首都。埃蘭人在公元前1163年攻占巴比倫後,將刻有《漢謨拉比法典》的石柱作為戰利品運回蘇薩。埃蘭王國後來被波斯所滅。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國王大流士掌權,將蘇薩定為波斯帝國首都,這部石柱法典落入波斯人手中。
石碑被“鑒定”後,人們又有了新的疑惑:缸前柱上的出土文字是如何打磨的?據史料記載,埃蘭國王征服巴比倫後,覺得自己立下了非凡的功績,不甘心就此死去,於是打算將自己的豐功偉績刻在這塊巨大的圓柱形石碑的正面。然而,在破壞了上面的筆跡後,沒有刻上新的字,這是未知的。
由於埃蘭國王的“仁慈”,原來的石碑保存完好,只有35塊被磨損。後來,在蘇薩、亞述等地發現了該法典的粘土手稿碎片,從而幾乎修復了石碑的所有磨損部分。否則,“迄今為止世界上第壹部相對完整的成文法典”的名聲恐怕將“在他家度過”。這部法典由前言、正文(282篇文章)和結論(***3500行)組成。從道德到國家義務,它還談到私人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包括誣陷、盜竊、窩藏、搶劫、兵役、土地租賃、關於土地、果園、實物租賃的經濟糾紛、商業和貿易、寄售、人質、債務、監護、婚姻、繼承、收養、人身傷害、醫療、理發、建築、造船、租賃等。
法典中的壹些銘文(法典第66條至100條)在古代已經磨損。據考證,埃蘭國王蘇卡車在公元前1150年左右入侵巴比倫尼亞,並將抄本石碑作為戰利品運回蘇薩。很可能,他為了把自己的功績刻在石碑上,讓人磨掉了部分原文。但由於某種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去世不久),它無法重新雕刻。不完整的銘文部分是根據在蘇薩出土的法典副本碎片恢復的,部分是由在亞述古都尼尼微和兩河流域其他城市遺址發現的泥板補充的。抄本石碑石質堅硬,書法精美,屬於古巴比倫第壹王朝的典型官方文獻。這塊石碑現在收藏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