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語句
十二生肖也被稱為十二年生肖。在中國的日歷中,有十二種動物依次值班,因此在我們的中國年中,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和豬被用於日歷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老鼠、醜牛、寅虎、卯兔、陳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酉狗、亥豬。
作為壹種古老的民間文化現象,關於十二生肖的起源,學者們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十二生肖和地支有著相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傳說時代。在史書記載中,黃帝“壹生築甲子”“勵精圖治甲子”的說法就是這種說法的體現,學者們認為這裏的甲子指的是十二生肖。清代學者趙翼認為十二生肖起源於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在《玉琮考》中說:“蓋北之俗初,無十二日醜,分年時傳於中國,不枉耳。”(見清代趙翼《玉琮考》)。壹些學者甚至認為十二生肖是從巴比倫傳入中國的,而郭沫若是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他在《甲骨文字研究·分支解釋》中說:“在巴比倫、埃及和印度發現了十二幅畫像,但它們不是很古老,它們不是來自西方王朝之後壹百多年的畫像。意圖是這是漢朝時西方國家制造的,模仿巴比倫的十二生肖,然後傳播到周圍地區。”人們認為十二生肖是中東居民模仿巴比倫十二生肖制定的,它是在漢武帝與西域交流時傳入中國的。以上觀點不壹,筆者不敢主觀判斷對錯。然而,通過大量的文獻證明,十二生肖確實起源於中國,是中國先民動物崇拜、圖騰崇拜和早期天文學的結晶。
長期以來,許多人將《論衡》視為記錄十二生肖的最早文獻。《論衡》是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的代表作。《論物衡》載:“陰,木,其鳥,虎。土壤,它的鳥和狗也是。.....中午,馬也到了。兒子,老鼠刀。酉,雞也。毛者,兔也。.....亥,貘也。不,羊也是。醜者,牛也。.....其三,蛇也。申者,猴也。”上述引文中只有11個生肖,缺少的是龍。《毒言》壹書也說:“辰為龍,祀為蛇,辰、祀在東南。這樣十二生肖就完整了,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的隸屬關系也如此完整,和今天壹樣。這確實是古代文獻中對十二生肖最早、最完整的記載。
當我們談論十二生肖的起源時,我們必須將其與天幹和地支聯系起來。近代安陽殷墟出土的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幹支紀年表表明,殷商時期的幹支紀年已臻爐火純青。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樹枝和樹枝的功能逐漸多樣化。作為壹個時間單位的標簽,壹方面,它擴展並用於年表;壹方面,它是減少的,這是用於時間(壹天十二小時)。根據歷史記載和研究,十二生肖出現在“幹支紀年”建立之後。十二種動物與十二地支壹壹對應,動物作為地支的標誌。同壹年出生的人有他們的地支所屬的動物,因此十二種動物被用來確定年份、日期和計算每個人的屬相。可見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是密不可分的。長期以來,學者們發現十二地支的古文字中包含了十二生肖的信息。他們將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的古文字進行了比較,發現十二地支的古文字與十二種動物有壹些聯系。仔細觀察發現,兩者有壹些相似之處,也有壹些不同之處。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據說“四”字是蛇的象形字,還有“亥”和“貘”。附近的人還驗證了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地支文字與十二生肖的文字有相似之處,這使人們懷疑十二地支是否是十二生肖動物的象形文字。由於十二地支的醜寅卯便於記憶,百姓就用十二種動物來代替,用動物來代替序數與地支相配,就成了年的符號系統。雖然上述猜想有壹定的可信度,但如果妳仔細想想,妳可以判斷十二地支不可能是十二種動物的象形字,因為如前所述,十二地支在殷商時期就被巧妙地使用了,而十二生肖只在春秋時期產生,它們來自不同的來源。如果地支在造詞時與生肖有關,那麽生肖難道不會與地支同時產生嗎?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十二生肖產生的時間晚於十二地支,但與十二地支關系密切。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附件,選擇十二種動物作為符號來代替十二地支源於古人的動物崇拜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