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判斷“推”“敲”二字的表達效果,要看原詩的具體表達。我們不妨整體解讀賈島的《李寧隱居記》:
隱居生活,鄰居很少,草進入荒地。
鳥兒自由地棲息在水池邊的樹上,僧侶們正在敲門。
走過這座橋,可以看到葉原迷人的風景,雲腳在飄動的巖石上仿佛在移動。
我離開這裏壹段時間,但我會回來,在約定的日期和我的朋友壹起退休。
上聯描寫了李寧隱居的周圍環境,突出“隱居”二字,寓意李寧的身份;顓頊寫月夜訪友,月色皎潔,萬籟俱寂。於是,和尚敲了敲門,驚動了那只倒伏的鳥。領結寫下妳回來的路上看到的東西;尾聯的意思是我將暫時離開,很快回來,以不辜負* * *的任命退休。由此可見,全詩描寫的是作者拜訪好友李寧這樣壹件小事。(因為賈島在遇到韓愈之前是壹個和尚,他因著名的“推敲”故事而獲得了當時文豪韓愈的賞識。)這裏的“和尚”應認定為賈島本人。
這樣,根據詩的標題和作者的身份,我們可以肯定這首詩是作者在月夜訪友時寫的,而既然是訪友,那扇門絕對不是和尚自己的寺廟門。朱先生說的“孤僧月上回寺,門原是自己蓋的,只好自己蓋推”不成立;至於這個“隱居處”是否是壹座寺廟的大門,我們無從得知。既然妳是來拜訪朋友的,“敲門”是合乎邏輯的。
讓我們進壹步分析“敲門”的合理性。壹是合理,二是追求優美的文字。賈島和韓愈大概不在乎講道理。他們已經覺得“推”字首先不符合情理,其次不符合意境。因為就其合理性而言,“鳥棲池邊樹,和尚敲門。”在這幅對聯中,無論月光多麽明亮,如果不是敲門,作者看到鳥兒在月光下停留在樹上是令人懷疑的。就追求藝術效果而言,“敲”字聲音美妙,藝術效果驚人,已為文學界所公認,此處不再贅述。所以筆者認為只有“敲”沒有“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