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安泰,竹南人,號武安,生於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興豐樓仔,畢業於廣東師範大學、廣東大學中國文學系。
出生於1902。青年時期就讀於廣東師範大學、廣東大學中國文學系。1926畢業後,先後在韓山師範學院和金山中學任教12年。1938至今,在廣州中山大學任教授28年。他是中文系系主任,古典文學研究室主任。《中國文學史(先秦西漢)》被編為大學教材。
是我國著名的古典詩歌研究者、文學史家、書法藝術家,尤其擅長詩歌創作和研究。他的詩詞作品在國內外都有相當影響,有“南湛北俠,代名詞派”、“嶺南世家”之譽。他從教幾十年,當年有很多弟子入了室。現在他是詩壇的名人。他也是書法家,書法風格獨特。他的作品流傳於港澳和東南亞,被視為珍貴的墨寶。
1911開始寫詩。1924開始學歌詞。1925開始在新民周刊發表小說。1926大學畢業後,先後在韓山師範學校和金山中學任教十二年。1938年被聘為中山大學教授,中文系兼任中國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教授古詩詞。抗日戰爭期間(1942-1943)回老家上饒中學教語文,後回到中山大學任教授,歷任中文系系主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60年代初培養宋詞研究生,主要講授文學史和古詩選詞。在此期間,他參與了高等教育部主持的《中國文學史》教材的編寫工作,由他撰寫的《中國文學史·先秦兩漢》入選大學教材。1967四月病逝於廣州,享年65歲。
詹安泰教授壹生致力於古典詩歌研究,主要著作有《集外花註》、《璧山詞註》、《江詞註》、《宋人碑刻集》、《古典文學隨筆》、《溫詞管窺》、《詞學十二論》、《無廟詩》、《鷦鷯窩詩》等。特別是宋詞研究,博大精深,著有《詞學十二論》。
詹安泰從小喜愛古典詩詞。10歲學寫詩,13歲學填詞。高中畢業後於1921至1926就讀於廣東師範學院、廣東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後在潮州第二省立師範學校(韓山師範專科學校前身)任教,兼任金山中學教師。12年師範學校任教期間,他潛心研究古典詩詞,創作了大量作品。經常與夏、安等國內著名詞人談詞,並在《詞季刊》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民國25年(1936)《詞學季刊》第三卷第三期發表的《論寄寓》壹文,以充分的論據,闡明了“寄寓”這壹藝術手法在中國詞壇壹直受到重視,並引起了當年詞學界的關註。1937介紹了第壹部詞集《武安詞》。經鐘帆1938推薦,被聘為中山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教授。此後歷任系主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他在中山大學中文系任教30年。
詹安泰在中山大學任教期間,日軍占領廣州,中山大學數次搬遷校園。在硝煙彌漫、亂世紛呈的環境中,他不僅悉心教導,還先後撰寫了《花外集詩註》、《璧山詞註》、《江詞註》、《宋人詩選》等專著。並且在1939年《滇南歸漂集》這首詩流傳了壹段時間,成為文人墨客誦讀的佳作。40年初,他給研究生講授詞學,同時開始整理多年研究詞學的成果,撰寫《詞學研究》。內容包括:論韻、調、調譜、調句、義、辭、境、寄托、源流、派別、批評與編纂等。12全面闡述了Ci的問題。1945《文史雜誌》第五卷第壹、二期發表了壹篇詞學研究論文《論詞要嚴守聲韻》,至今仍有影響。廣州解放前夕,國民黨當局在中山大學逮捕了壹批進步教授和學生。他對此極為憤怒,夜以繼日地跑去營救被捕的師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詹安泰積極參加教學和科研工作。為了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學習中國古典文學,他學習了馬列主義著作和新文學理論。1953人民文學發表了《詩經》中的人民性與求實精神》壹文,這是壹篇嘗試用馬列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研究《詩經》的學術論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也是詹安泰學術思想發展的裏程碑。之後,在關於詞的起源的討論中,詹安泰用充分的材料說明詞是民間首創,在民間流行後才逐漸轉移到文人手中,從而糾正了封建傳統觀點。他還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分析了古典作家的階級地位、世界觀和創作方法中的復雜矛盾,寫出了《屈原》,可以用來研究其他古典作家的作品。
詹安泰學識淵博,對中國古典文學有很大貢獻,包括《詩經》、《楚辭》、《詩學》和《詞》。尤擅詞,理論獨到,創作獨特。他經常通過詞與詞的比較來研究詞的意象,從而明確詞的藝術風格。他在分析詞的形象時,常常引經據典,反復啟發讀者欣賞。因此,他的課很受學生歡迎。1955泰國加入中國民主同盟,當選為第壹屆廣東省政協委員。他關心中國的文化教育事業,提出了許多改進的意見和建議。1957是“右派”。雖然在之前的政治運動中受過委屈,但他不入鄉隨俗,不消沈。繼續勤奮學習,勤奮寫作,絕不懈怠。1967四月死於廣州。
詹伯輝
當代語言學家。筆名白薇,廣東饒平縣興豐人,出生於1931 10年7月。1949被中山大學文學院語言學系錄取。2010由於個人研究,提出了“全面否定粵語”的計劃,引起了輿論圈的廣泛關註,個人搜索達到頂峰,於是做了壹次巡回演講,幫助學院爭取生源。
1953從CUHK畢業後,在武漢大學中文系擔任語言學助理。1955年秋至1958年春,在北大師從袁家華學習《漢語方言》。1958後,在武漢大學教授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漢語辯證法等課程,參加《漢語大詞典》編纂組,主持註音和考試,在武漢大學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83 10轉到廣州暨南大學任教。現任暨南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漢語方言研究室主任、《漢語大詞典》編委、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廣東省語言學會常務理事兼中國方言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會會長、廣東省普通話推廣工作委員會委員。1983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委員會委員,同年加入中國語言學會。
詹伯輝教授於1992年被國務院授予突出貢獻證書,並於1992年和1997年兩次被國家語委授予全國先進語言文字工作者。1997年暨南大學授予他八五期間優秀科研人員稱號(1991-1995),2006年5438+0年優秀研究生導師稱號,2002年“十大先進個人”稱號。
詹伯輝教授於1988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於1993和1998連續兩屆擔任第八屆和第九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目前仍擔任壹些學術團體的領導職務,如廣東省漢語言學會會長、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等。他還是廣東省語言文學工作委員會委員,並擔任第壹屆和第二屆廣東省學位委員會委員。曾任廣東省文史研究院副院長十年(1991-2000)。
詹伯輝教授從事語言教學和研究40多年,主要方向是漢語方言。出版專著20余部,論文近200篇。潮州話寫於20世紀50年代。《現代漢語方言》出版於1981,後主編《中國方言與方言調查》,被國家教委推薦為國家通用教材。90年代發表《珠江三角洲方言調查報告》,獲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第壹項研究成果二等獎,廣東省社會科學和廣東省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壹等獎。1994年出版《粵北十縣市粵語方言調查報告》,獲國家教委民族大學出版社優秀學術著作獎。他曾受聘為香港大學、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客座教授。他是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八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
詹宇翔
詹宇翔,男,漢族,6月出生1964 11,廣東饒平人,在職研究生,黨員。現任廣東友和集團公司總經理(法定代表人)、省工商聯副主席。
1994至1999、165438+10月任廣東友和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1999至2月任廣東友和集團公司總經理(法定代表人)。積極參與國企改革,重組友和集團。近兩年銷售額3億多元,出口創匯4000多萬美元。目前有員工300多人。他被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分局授予結匯信得過企業證書。兩年來,繳納稅收2000多萬元,向社會公益事業捐款13萬余元,支持省級光榮事業和活動32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