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黎語分布區

黎語分布區

黎語是中國閩語七大方言之壹,主要分布在茂名、陽江等粵西地區,在廣西沿海地區(如北海)也有少量。在茂名地區,電白縣大部分地區(除沙朗、篁嶺、那夥、官竹、羅坑、王宓、夏冬、大埡和林頭外)、茂港區和茂南區(鰲頭、梅花等鎮)主要講黎語,壹般認為電白夏冬和林頭是電白最標準的地區。當然,居民現在也說白話。據1982縣文物調查,電白縣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秦漢時期,百越先民在此繁衍生息。隋唐時期,縣域東部、東北部和中部主要為瑤族聚居區,西南至西北沿海及沿江地區主要為黎族和壯族聚居區。漢人第壹次移民是什麽時候很難考證,但從宋朝開始就有大量漢人移民到中國。從宋徽宗時期(1101-1125)到明朝洪武時期(1368-1398),中原地區戰亂不斷,福建地廣人稀,大量漢人從福建莆田和晉江流入。此外,還有神甸尾駐軍官兵的後代(大多數來自浙江)和來這裏經商和貿易的商人,以及壹些在高、雷、連和瓊等縣工作的官員辭職後選擇在這裏居住-他們先後在這裏繁衍生息,因此中國的漢人數量越來越多,而原來的土著居民不得不遷移到廣西和海南,其中壹些人與漢人同化。移民成分的復雜性使電白方言處於復雜狀態。福建莆田人遷入較早,他們占據了沙朗河中下遊和南部沿海的肥沃平原,包括金霞洞、楊嬌、林頭、坡心、齊靜、梁瀟、沙園、南海、水東、陳村、旦場、龍山和博賀。這壹帶所說的方言主要是福建莆田移民的後裔,當地人稱為“黎話”。與此同時,另壹部分福建漁民遷往電白沿海捕魚為生。後來,他們逐漸在東部沿海地區定居下來,壹些人放棄了捕魚,開始務農。他們的後裔現分布在馬崗、樹仔、電城、覺山、嶺門、馬踏等地。他們說的方言被當地人稱為“上海話”。上海話和黎語都會說話,都屬於閩語。

電白裏話主要分布在楊嬌電白縣的夏冬、林頭、陳村、水東、宕昌和龍山,茂港區的坡心、齊靜、南海、沙園和梁瀟以及茂南區梅花鎮的大部分地區,語音略有差異。據粗略統計,說黎族方言的人口近654.38+0萬。在地方誌和各種專著中,“黎語”壹詞有時是不同的。民國三十五年(1946),電白方言分為海滄話、客家話、越南話三類,黎語劃歸海滄話,不單獨列出。2000年版《電白縣誌》將縣內方言分為雷話、綏化話(即雅話)和白話等11,其中雷話又分為黎話和侗話。《老正統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將電白方言分為四類:閩語、客家話(即雅方言)、粵語和正統語,其中閩語又分為黎語和海語。對母語的熱愛是每個普通人的天性。我的老師譚先生是研究黎族方言用詞最好的老師。王先生早年出版了壹本研究黎族方言用詞的專著。他引用《說文解字》、《廣韻》等古籍中的經典來註釋黎族方言中的用詞,並引用俗語作為例子,極為精辟。我珍藏了其中的兩座拱門。非常遺憾的是,2003年,這家人蓋了壹棟房子,把書搬到了壹個臨時房間存放。由於保管不善,壹些書籍被盜,王先生的作品也在其中,令人非常難過。由於人們的流動性越來越大,城市中的人們與外界的接觸越來越多,黎族方言在日常交流中受到其他語言沖擊的機會越來越多,壹些黎族方言的發音已經被外語同化或即將被同化。可以預計,黎族方言的壹些發音將失去其原有的音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