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什麽是中德文化交流?

什麽是中德文化交流?

14世紀初,就在意大利旅行家凱爾·波羅漫遊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各國並出版《馬可·波羅遊記》後不久,壹位名叫布魯德·阿莫爾德的德國天主教神父來到元朝傳教,成為第壹個踏足中國的德國人。

事實上,直到10年後的1477年,《馬可·波羅遊記》才在中世紀第壹次被翻譯成德文,並以貴族騎士、旅行家凱爾·波羅的書名在德國出版,這才開始讓“中國”被更多的德國人知曉。16年底,歐洲各國根據西班牙耶穌會士胡安·岡薩雷斯·德·門~多紮的具體報告,出版了壹本關於中國的書(1589年德文版,題為《對強大而不為人知的中華帝國的新鮮、簡明、確切、真實的描述》),詳細介紹了中國的社會。早期來華傳教士大多知識淵博,精通漢語。他們在向中國傳播西方文化的同時,也通過各種渠道向歐洲介紹了中國。由於壹些主客觀原因,當時傳教士對中國的介紹明顯帶有壹定的理想主義色彩:君主英明睿智,國家繁榮昌盛,社會安定祥和,人民理性幸福。正是這種理想化的介紹,使得歐洲的知識分子對中國格外關註,從而萌生了與中國接觸、了解中國的強烈願望。

從14世紀到17世紀,中德之間直接的文化交流可以說是非常少的。中國文化影響了德國,其媒介主要是中國四大發明之壹的造紙術。據史料記載,13世紀下半葉,意大利人已經掌握了造紙術,建立了自己國家的第壹家造紙廠。此後,意大利造紙工業發展迅速,在14世紀,成為歐洲各國紙張的主要供應商。14年末,隨著雕版印刷的普及,歐洲各國尤其是德國對紙張的需求急劇增加。1391年,隨著雕版印刷的興起,德國東南部著名的商業文化城市紐倫堡建起了造紙廠。到了15世紀,德國的造紙業已經相當發達,於是造紙術以德國為中心向東西方傳播。15年底,波蘭有了造紙廠,奧地利維也納開始自己造紙。

雕版印刷在13世紀隨著蒙古勢力的擴張通過波斯傳入歐洲。在歐洲的許多國家,雕版印刷壹開始主要用於印刷卡片;紙牌遊戲的流行促進了造紙和印刷業的發展。除了撲克牌,人們還用木刻印刷宗教圖像,後來他們開始印刷書籍。意大利、德國和荷蘭先後成為歐洲最早的雕版印刷基地。15世紀中葉,德國首次用活字印刷術印制了第壹部拉丁文版《聖經》。印刷術的傳播和發展,逐漸改變了當時文化極其落後的歐洲只有僧侶才能讀寫的局面,從而使文化從教會走向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