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壹級漢字,讀作chǒu,最早見於甲骨文。它的本義是拉和扭,後來被用作十二地支的第二個位置,它也指十二生肖中的“牛”。作為“醜(傳統)”的簡化字,可指厭惡(《說文解字·鬼部》中所謂“可恨”)而引申為相貌醜陋。《說文解字醜部》認為是“牛業”。
基本解釋:
1,地支第二位。見【幹支】。
2.(Chǒu)姓。
3.醜;不好看(與“美”相對):醜媳婦,太醜了。
4.令人厭惡或輕蔑的:醜陋和醜聞。
5、不好的、不光彩的事:家醜不可外揚,出醜。
6.不好;壞:脾氣醜。
7、中國傳統戲曲中的角色,扮演滑稽的人,鼻子上塗著白粉,可分為文醜和武醜。也被稱為小臉或三面臉。
造句:
雖然她的外表醜陋,但她的內心純潔而美麗。
雖然他看起來很醜,但他內心很美。
這本書告訴我們,無論壹個人有多醜,只要他的內心是美麗的,他就是美麗的。
4.爺爺眼光獨到,醜陋的樹根在他眼裏變成了精美的藝術品。
5.我們應該革除陋習,樹立文明新風。
6.鱷魚看起來非常醜陋和兇猛。
雖然他很醜,但他有壹顆善良的心。
他醜陋的真面目終於被他的同事揭露了。
9.手段之卑鄙,心靈之醜惡,面目之可憎,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登峰造極!
10,善良的臉,醜陋的心;人的臉和動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