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小學語文試卷分析對教學有什麽指導作用?

小學語文試卷分析對教學有什麽指導作用?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目的是:1。關註學生的學習成績,發現和開發他們的潛力;2.了解學生的發展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建立自信心。3.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發展。4.培養教師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分析和反思。鑒於此,結合我校實際,以小學1-6年級期末語文試卷為例,看小學語文新課標評價建議的相關要求。

通過對小學1-6年級語文試卷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其命題的目的和特點。整套試卷的命題依據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緊扣教材但不拘泥於教材,體現了“三重”原則,即強調基礎(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力(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積累與應用)和創新(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實現“三維”目標。試題的特點如下:

1,基礎知識的考查和評價加重:語文是壹門基礎性的工具性學科,從小打好基礎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至關重要。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最重要的是夯實基礎,明確要求,紮實訓練。在這套題中,單詞和短語的考查可謂全面:選擇正確的發音,閱讀拼音,組合相似的單詞,補充成語,選擇關聯詞,按要求寫句子,縮短句子,擴展句子,比喻句,擬人句和其他句子轉換,以及標點符號和查字典。由此,我們應該讓學生在今後的課堂上閱讀、練習和使用句子,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2.作出了“語文教學要註重積累”的定位:本次質檢的等級試卷都註重學生的語文積累。比如二年級四道小題完成成語,四年級第二節“善於積累”、“寫與人和水有關的詞”,完成“霧鎖山川”感受奇妙,“請回憶壹下本學期要求背誦的內容並完成句子等。”以上問題來自課本,問題的形式與課本不同。它們在壹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語言積累,註重語感的培養,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對今後的語文教學具有明確的指導作用。

3.口語交際能力的考查和評價已經展開: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在公民必備的能力,要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反應的能力,使他們具備文明和諧人際交往的素養。本套題側重於口語交際能力的考查和評價,如二年級的“我的小嘴巴真的會說話”,三年級的“我會說話”,五年級的“我會說和做”以及六年級的“我最想說的是……”。因此,在我們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可忽視。

4.“朗讀”和“情感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靈魂,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

比如,在壹年級的“讀與填”中,比誰大誰小;六年級試題內容:《關於鳥的故事》中的“邊讀邊思”,是對學生語文閱讀綜合能力的考查,既包括理解能力和觀察能力,也包括知識積累、知識遷移和知識拓展能力。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什麽樣的道理?請試著把它寫在格言中。我們知道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壹項慢活,需要的是慢讀,在閱讀中有壹個消化理解的過程,這樣才有可能內化為語文素養,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提醒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不要“教課本”和盲目做題,而應真正“用課本教學”,教授方法和培養學生的能力,並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文閱讀實踐機會,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體驗和感受,他們的閱讀能力將逐步提高。

語文是壹門綜合學科。要實現這壹目標,最重要的是註意命題的整合。要拓寬命題思路,拓展命題空間,打破學科界限,將學科與生活聯系起來,賦予試卷豐富多樣的功能,努力使有限的試卷成為聽說讀寫壹體化、目標三維化、課內外知識融合的載體,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這壹點上,對於閱讀部分的考查,我認為要努力做到“跳出課文考課文”的原則,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運用和遷移自己的綜合能力。

閱讀題如何設置,常被視為衡量壹道語文試題“技術含量”的重要標準。這是常有的事。在平時的測試和考試中,真正能夠檢驗學生閱讀能力和水平的閱讀部分往往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閱讀題的設置上,要認同“跳出課文考課文”的思路,即“知識在課內,從課外汲取”,換句話說,閱讀題的測試材料要完全取自課外。

同時,從教學導向的角度來看,如果試卷中的閱讀題來自課堂,教師很容易在課堂或復習過程中猜測問題並下註。這壹舉動可能會在教學過程中引起眉毛胡子壹把抓,不分重點,也沒有對題目進行詳細的解釋和分析;或者造成復習期間的重復訓練和題海戰術,無端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從而增加學生的學業負擔。

從我們日常的教學情況來看,有些老師經常會準備幾十甚至上百個隨堂段落供學生練習,甚至背誦其中壹個試題的標準答案。這樣的復習和教學,我們的孩子能百學不厭嗎?

例:閱讀題《蠟燭》(四年級)中有壹道題:在橫線上填寫壹句與蠟燭精神有關的古詩句。

試題結合課內課外活動,價值取向是語文教學要立足文本,適度超越文本。

對於“跳出課文考課文”的原則,也許我們有的老師會質疑:我們的課文教學是不是沒有必要?有這種想法的老師,其實是對閱讀的內涵和本質認識不足造成的。閱讀題不僅僅是關於閱讀材料中的幾個知識點,而是通過閱讀材料考察孩子的閱讀能力和理解水平。這種閱讀能力和水平的形成是壹個螺旋上升、循序漸進、日積月累、滴水成冰的過程,不可能壹蹴而就。我們教材中的每壹篇課文、每壹個單元、每壹本教材都經過了各方面專家的反復論證和仔細推敲。這些內容、體裁各異的課文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形成了知識結構系統化、能力培養系列化的系列教材。通過壹篇又壹篇課文的學習和壹個又壹個知識點的落實,目的是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正因如此,才有了“教科書是榜樣”的說法。反之,如果拋開文本,只是壹味地追求所謂的課外閱讀,那只會是舍本逐末的追求,語文就會像斷了線的風箏,無法把握而失去方向和歸宿,更談不上科學高效的語文教學了。

壹份好的試卷首先要客觀反映學生在某壹階段本學科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讓學生看到自己在某壹階段語文學習的主要成績,知道自己今後的努力方向;其次,要能體現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的基本理念,對教師的教學起到正確的指導作用。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考察學生實現學習目標的程度,而且是考察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進課程設計和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相信在《小學生語文素養課程標準》新要求的指導下,研究命題新思路,探索復習新策略,必將使語文考試真正成為評價語文學習的客觀工具,成為激勵學生學習語文的有效動力,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做出切實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