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如何提高問題式教學課堂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問題式教學課堂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現代閱讀觀認為,壹般意義上的閱讀是收集和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的閱讀也應如此理解。閱讀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在閱讀教學中,有許多對話,如學生與作者(文本)的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作者的對話,學生與教師和編輯的對話,這些對話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但對話的中心是每個學生。我們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課文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己發現和建構的。應該允許學生自己閱讀和學習閱讀。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的語文教材首先不是教材,而是讀者。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的對話者之壹。

壹般來說,教師作為文本與學生之間的中介,其思想深度、文化水平、生活閱歷、審美水平都高於學生。他可以起到引導的作用,但永遠代替不了學生在閱讀中的主導地位。過去流行的“談話法”教學與閱讀作為對話的本質背道而馳。簡而言之,現代閱讀觀認為,課堂是壹個學習實體,教師是平等的首席。課程是基層的課程,是不斷成長的,是可以延伸的。課堂是根據預先設定的目標不斷產生新目標的教學。

那麽教師如何在課堂上更好地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協作者,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壹,提高閱讀教學課堂有效性的前提——認真備課

壹節課,老師教什麽,學生學什麽,都要有明確的目標,這就需要老師掌握和學習教材。抓住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是編寫教材的關鍵。所謂教學重點,是指某壹範圍的內容中起決定作用的、最重要的內容,或者說是最基本的、最本質的部分。雖然是教學難點,但指的是那些學生難以理解、掌握或容易造成混亂和錯誤的內容。備課時,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抓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於教材,既要在“深入”上下功夫,也要在“簡單”上做文章。如何“化繁為簡”,必須有效規劃。有效的規劃是教師不可忽視的能力。前者是教師與課文的對話,我個人認為是解決教什麽的問題,而有效規劃是考慮怎麽教,這是我們的孩子在課堂上有效學習的前提和保證。如何教學,如何構建基於文本的教學策略?我的看法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情緒狀態“二次開發”教材,也就是常說的“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要求教師“以學生為本”地講授課程內容。

二、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礎——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很重要。預習就是在老師講課之前,自己把新課的內容讀壹遍,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壹般情況下,學生被指定閱讀課文至少三遍,並正確閱讀。如果他們不理解,他們應該在字典中查找它,查閱信息或標記它。還要求他們對課文的內容或句子、段落的內容提出質疑,也就是說,要求他們從課文的內容中尋找問題,然後從課文中尋找答案,以便在課堂上提出和解決。再次思考妳通過閱讀課文學到了什麽。課後多想想習題。如果學生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那麽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就能更好地抓住重點,解決難點,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而學生準備的質量將直接影響他講課的效果。如果我們的老師做好學生的預習,也可以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提高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激情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壹個人掌握某種知識和技能起著重要的作用。由於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手段的豐富,學生已經知道了許多教學內容,甚至已經習以為常。再加上課前預習,學生在深入學習時往往會對課文內容失去興趣,影響教學效果。所以,老師的引領就變得尤為重要。要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愉快地進入學習。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抓住壹些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有趣活動,不僅可以活躍氣氛,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起。比如《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的開頭,我的感受就特別深刻:在世界的壹邊,有壹個人類的偉大奇跡,那就是圓明園。壹個近乎超然的民族所能想象到的壹切,都匯聚於此。只要想象壹個無法形容的建築,壹個像月宮壹樣的仙境,那就是圓明園。然後課件逐壹演示了“金碧輝煌的宮殿”、“精致的亭臺樓閣”、“多姿多彩的西洋建築”等圓明園風景圖片。讓學生觀察和欣賞他們,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談論他們的感受。老師深情地接著講:這麽美好的東西變成了灰燼,多可惜啊!誰破壞了我們國家的財富?話音剛落,學生們就收攏情緒,開始探究課文。比如在教文章《月光之歌》的時候,我是這樣介紹的:“同學們,妳們喜歡音樂嗎?我們壹起欣賞壹首鋼琴曲吧。”(打開錄音機,放月光歌)聽完後,問:“妳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告訴所有人。”優美活潑的音樂營造出最佳的審美氛圍。學生們不僅學到了知識,還了解了貝多芬對音樂的特殊感情,也欣賞到了美。再比如,在教範卡的第二節課,我是這樣介紹的:“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範卡給爺爺的信。我們知道凡卡心中充滿了刻骨的仇恨。他在信中反復呼籲爺爺救救他,熱切希望爺爺帶他回老家。可憐的孩子快死了,他多麽希望擺脫悲慘的命運。現在我們來看看範卡寫完之後會發生什麽。”這時候學生就會根據自己所知道的發表自己的看法,課堂效果很好。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尋找機會,創造“展示”條件,讓學生充分“展示”。對題目有不同看法的同學,可以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看法,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學生可以就課文中的個別章節講課,並在充分預習後告訴其他學生。他們在“表達”自己的同時,檢驗了自己的自學效果,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有時候,還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某個專題寫“小練習”,寫自己在學習中的體會。通過這種方式促使全體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查閱資料,從而使整個課堂氣氛熱烈而充實。只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壹定能達到我們需要的教學效果。

四、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核心——讀寫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壹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註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根據課程標準的精神,它對我們的語文教學提出了要求:在日常語文教學中,不能忽視以口頭交際和日常寫作為主要內容的實際語文應用能力的發展,語文能力的發展離不開語文實踐活動。換句話說,學生掌握單詞和句子的知識,訓練聽說讀寫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讀寫結合”。

我覺得首先要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用語言表達內容的,總結文章的寫作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學習寫作知識。如教學第九冊《地震中的父子》壹文,可以引導學生抓住描述父親表情的詞語,了解他的內心活動;抓住作者描寫當時的那句話,體會父親挖掘廢墟的艱辛,心中堅定的信念和深深的父愛;通過對描述父親外貌的句子的理解,我們可以理解他的力量和偉大的愛。然後讓學生明白,描寫人物的特征可以通過外貌、語言、動作來體現。抓住父親對兒子說的壹句話:“無論發生什麽,我都會壹直陪著妳”在文章中多次重復,達到了強調和呼應的效果。這也是壹種寫作方法。

其次,要把寫作作為壹種手段,利用閱讀時學到的知識訓練寫作能力,同時鞏固閱讀的效果。比如《花生》這壹課,就是用事物來形容人的文章。作者通過比較花生和蘋果、石榴的特性,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學完這篇課文後,可以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從身邊的事物中學到了什麽,然後選擇壹個熟悉的事物來寫。這種練習將使學生能夠把他們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用寫作中。在閱讀教學中實施讀寫結合,意味著新課標提出的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統壹,達到了閱讀教學的效果。

五,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性——走出文本

理解課文內容後,要引導學生脫離課文,聯系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對比感受和場景,進行分析。

當學生走出文本,走進生活,他們會發現生活的美與醜,榮耀與恥辱。這樣把課堂教學引向生活,說明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閱讀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起到了自我教育的作用,也培養了學生高尚的品質和積極、樂觀、堅強的人生觀。比如,教完“為人民服務”這壹課,我讓學生結合我班實際,談談如何為他人服務。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聊到了平時的瑣事。有的講如何幫助同學;有些人從如何幫助別人開始...學生的理解提高了,同時課堂效果也提高了。

探索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壹個常談常新的話題。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優化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結構,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使我們的語文教學事半功倍,努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