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的畢升
宋朝時期,天文學、科學技術和印刷術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是人類印刷史上的壹次偉大革命。中國的印刷術後來傳遍了全世界,影響了全世界。印刷術被譽為“文明之母”,它的廣泛傳播為全人類享受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利條件,對世界科學文化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畢生智/0816活字印刷術在宋代的發明;自宋代以來,雕版印刷發展迅速,印刷的書籍越來越多。但由於雕版印刷不利於制作長篇故事,工作枯燥,人們在努力探索新的制版方法,活字印刷應運而生。11世紀的北宋,非金屬活字印刷術最先發展起來,木制活字是最早的活字,用於印刷地契、官契、鹽引、茶引,後用於印刷書籍。活字也傳到了西夏(公元1038-1227),與北宋並存。近年來發現西夏木刻活字是在十二世紀,西夏木刻活字的技術來自北宋。但北宋的木活字版沒有保存下來,流傳下來的只有南宋版。因為木質活字成本高,畢升發明了泥塑活字。據沈括《孟茜筆談》(公元1088)記載,泥活字印刷術是北宋清朝時期(公元1041- 1048)布依族(平民)畢升發明的。雖然詳細記載了泥活字的制版方法,但並沒有具體記載畢升的生平。
中國的印刷術很早就發明了。晚唐時期,四川有了印刷的歷書,陽嶽甚至有了刻本的詩詞。五代以後,唐朝的明宗,在宰相馮道之的建議下,命國子監刻九經、印版,耗時二十二年。從此,經典廣為流傳。蜀國滅亡後,吳還利用私人財富刻盤、刻書,蜀中文學因此繁榮起來。到了宋代,由於重用文官,重視科舉,講學印書的風氣興盛,壹些私人以刻書為業。那時,雕版印刷已經取代了手工抄寫。在仁宗時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用泥土雕刻活字,用火使其堅硬,然後在鐵板上印刷,類似於今天的鉛印,比歐洲的活字印刷早400年左右。
參考:李國旗,“第四章,宋代社會經濟與學術思想”,《中國歷史》(臺北:三民,2002年),頁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