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廣韻和普通話的區別。

廣韻和普通話的區別。

韻書是按韻排列的詞典。《廣韻》是最完整、最古老、最重要的韻書。完整詳細地記錄了中古時期(南北朝至宋末)的語言體系。今天的學者可以根據《廣韻》知道中古的聲母、韻母和聲調。學者也以廣韻為橋梁,推高古音(漢代以前的音),推及今音(現當代音)。因此,《廣韻》是研究漢語語音史和當代漢語方言不可或缺的經典。另外,作為壹部韻書,從問世的那壹天起,就壹直在為文人寫詩發揮著尋找韻字、辨析字的音、形、義的作用。

《廣韻》是宋代陳彭年、邱勇等人編撰的。寫於大中祥符元年(1008),景德鎮四年(1007)。該書完成後,皇帝賜名《大宋重建廣韻》,簡稱《廣韻》。《廣韻》是宋代的官韻,也是中國第壹部官韻書。廣韻以切韻、唐韻為基礎。要理解廣韻,首先要理解切韻和唐韻。

《切韻》為隋代陸法言所編,成書於仁壽元年(601)。

劉震、顏之推、魏源、陸思道、、肖改、新、參加了本書寫作原則的討論。當時都是地位很高的學者文人。小蓋和顏之推在聲評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二十年後,盧法言根據《論綱》編撰了《切韻》。

據學者考證,陸發言《切韻》韻部為***193,全書按四聲分為五卷,又分為上下兩卷,每卷壹首。平54韻,升51韻,降56韻,入30韻。* * *約11000字。

到了唐代,《切韻》改名為《唐韻》,除了加字加註外,語音系統沒有任何變化。

廣韻以切韻、唐韻為基礎。

《廣韻》有206韻,比《切韻》多13。雖然增加了韻的數量,但是語音系統並沒有改變,因為增加的韻只是把壹些包含兩個元音的韻分析成兩個韻。《廣韻》收了26194個字,比《切韻》多了1.5倍。註釋為191692字,比原切韻多了好幾倍。《廣韻》引文豐富,使《韻書》具有了壹般字典或詞典的功能。

廣韻在風格上也繼承了切韻和唐韻。下面簡單介紹壹下廣韻的風格。

1.分紙。按色調分紙。當時漢語有四聲,四聲應該是四卷。因為《平勝》字數多,所以分為上下兩卷,全書五卷。“平、上、去、入”等詞不僅代表了聲調範疇,而且直接描述了調值。

2.押韻。聲調相同的詞在同壹個卷內,韻在壹個卷內作為壹個單位。屬於同壹個韻腳的單詞組合在壹起,叫做壹個韻腳。其他韻的詞原則上不混在同壹個韻裏(少數例外,下面會提到)。

3.押韻。每個韻都有名字,也叫韻,比如壹東、二東、三中...這些韻腳是每個韻腳開頭的第壹個字,和這個韻腳裏的其他字是壹樣的。壹本韻書有多少韻就有多少韻。

4.押韻。韻的排列順序,哪個韻後面跟著壹個韻,哪個韻後面跟著壹組韻,都是精心設計的。現在能清楚知道的是壹組相鄰的韻,元音相近。至於兩組韻腳的關系,並不完全清楚。每個聲調的韻標有壹、二、三...數字,以表明其押韻順序。

5.小雲。韻腳中的壹個音節就是壹個韻腳。壹個韻腳集合了韻腳中所有的同音字,把反切押在韻腳的第壹個字上,標記出這個韻腳中同音字的個數。小雲的第壹個字也叫小雲的代表字。《廣韻》的韻序是不規則的。

6.註意。先在小雲的代表詞下面記下這個詞的意思,最後用反切註音,最後標出這個小雲包括多少個詞。《小雲》中的其他詞語主要是表示意思。如果字有聲調,聲調就標在音符的末尾。

《廣韻》有206個韻部。這裏有三個主要問題。

1.四聲壹樣。《廣韻》的206韻首先根據四聲分為四類,也可以說是以四聲為基礎。所謂四聲連讀,是指元音相同但聲調不同的壹組相匹配的韻。比如平調、升調、降調、進房,都是壹組四聲調的韻。這樣的壹組韻通常稱為韻部,也稱為以韻為單位的韻類。在實際應用中,為了說話方便,這組韻常以平仄為代表,如《東》,其中還包括董三韻。quot把它放平,以便上升和進入。“壹韻不全是四聲,壹正韻全是四聲,壹負韻只有三聲,無入聲,如枝、紙、韻;有的只到聲部,沒有其他的聲調韻從上面下來,比如聲部裏的祭祀、太、羌、非。

2.四聲的數量不同。206韻中,平仄57韻,上聲55韻,去聲60韻,入聲34韻。平聲分上下兩卷,上平聲28韻,下平聲29韻。平仄分上下兩級是因為平仄裏的字很多,跟平仄和今天說的平仄沒有關系。既然四聲相同,那麽平仄就是57韻,上聲應該是57韻,但事實並非如此。究其原因,平勝董允和鎮韻的音節太少,沒有單獨的獨立韻。這兩個韻中的音節屬於相近的韻——《鐘韻》中的脹音節和《雲信》中的隱音節,所以音節都是55韻。有四韻:曲聲祭、太、玄、非,與平聲韻、上聲韻不壹樣,等於比平聲韻多了四韻,所以曲聲應該是61韻。但由於《鎮韻》中的去聲字太少,沒有單獨的獨立韻,所以《鎮韻》中的去聲字歸入雲信的去聲韻,所以去聲為60韻。綜上所述,根據四聲原則,《廣韻》有61韻。

3.陰韻,陽韻,入聲韻。陰韻是指沒有韻尾或元音結尾的韻,陽韻是指有鼻音M、N、E的韻,入聲是指有塞音P、T、K的韻..入聲韻同陽聲韻,陽聲以M結尾,入聲以P結尾;正音以n結尾,入聲為t;陽音以E結尾,入聲以K結尾,對應的非常整齊。《廣韻》61韻中,陰韻26韻,陽韻35韻,所以入韻應為35韻。

但是,由於《楊勝雲信》中的入聲字太少,所以沒有單獨的韻。

《廣韻》是壹部押韻書,很容易按韻排列,考韻。考察聲母系統比較困難,因為韻書沒有明確標註全書的聲母系統。為此,清代學者陳力創造了反切法。他用聯想的方法研究《廣韻》的聲母系統,得到了40個聲調。現當代學者用同樣的方法研究,結果與陳力大相徑庭。比如黃侃得41,白帝洲、黃得47,曾允幹、盧誌偉、周祖謨得51。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廣韻》有36個聲母。如果用繁體字表示,可以列在下表中(為便於理解,標出每組聲母的發音位置和發音方法,並在每個代表詞後加上擬聲詞):

《廣韻》自問世以來,已有多個版本。現在常見的書有七種,張澤的保存版,顧衣系列的宋代封面版,韓粉樓的宋代毛巾盒封面版,曹克的印楝亭五本,五歲的黃三八郎版(居韻),泰文封面版,小學生的匯款信內府版。前五種叫繁書,後兩種叫簡書。所謂竹簡,是元人根據宋版所截。繁體字版和簡體字版的主要表現是什麽?⑽牧牧·黃艷?妳認為這是個好主意嗎?妳想接吻嗎?辛辣食物量耗盡時餵鋱合適嗎?┐┐?餃子地毯?解讀?笑話?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古籍出版社根據日本“經古訪誌”影印出版。根據周祖謨的考證,這個版本與《楝樹亭》的五個版本相似。此外,還有周祖謨的《廣雲補正》。周以唐澤存本為底本,校勘其他能見到的書籍。同時吸收清代段玉裁、近代王國維和的校刊成果,引用唐抄本20種。本書是《廣韻》最好的校本版本,資料收集完整,校對方法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