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壹個鄰居娶了壹個媳婦,邀請了我們這條街上的大多數鄰居參加婚宴。每張桌子有十個人,他們吃的不壹樣。
有的人壹邊吃飯壹邊說話,有的人則安靜地吃飯;有人細嚼慢咽,有人狼吞虎咽;有的人只挑大塊的肉夾菜,有的人總是最後壹個夾菜;有些人隨意吐蔬菜和骨頭,有些人用紙巾撿起他們吐出的每壹根魚刺。
在壹次宴會上吃飯後,我發現通常穿著得體的女鄰居在吃飯時發出嘖嘖聲,而木訥而誠實的男鄰居知道如何在餐桌上照顧人。誠然,壹個人的教養在飯桌上最能體現出來。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會委員張曉梅在《肖梅的禮儀》壹書中寫道:
我發現很多非常註重儀態和修養的人會在飯桌前放松下來,忽略了此時此刻應該具備的儀態和禮儀,暴露出隱藏的缺點和缺陷,使自己的良好形象大打折扣。用餐時保持良好的禮貌和修養是展示個人素質的最有效時刻。
誰說不是呢?那個吃所有自助餐的男同學可能在生活中喜歡占別人的便宜。吃飯時喜歡評論的候選人很可能喜歡評論人。在飯桌上懂得照顧人的男鄰居也應該誠實、善良、值得信賴;第壹個叫導遊吃飯的袁詠儀,心思縝密,圈了不少粉。
可見,壹個人在飯桌上的人品和教養是飯桌上最好的名片。我經常記得小時候,每當我吃飯時,我媽媽都會嘮叨我:我不能坐下,直到我奶奶坐下。坐姿端正,不要趴在桌子上;直到所有人都到了,妳才能動筷子。不能摘菜,不能摘菜吃;小口吃飯,吃進去的東西吐不出來。
這些熟悉的飲食習慣至今仍影響著我。從這些禮儀中,我們確實可以看出壹個人的教養,而教養大概就是壹個人靈魂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