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屬西陵郡、江夏郡、荊州。漢末大將黃祖在此建城,名皇城。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王維曹操在黃陂黃驊設石羊縣,為魏荊州江夏郡駐地,歷史1800余年。
南朝宋四年(476)、南齊建元壹年(479)和隋開帝十八年(598)三次設木蘭縣。木蘭縣位於木蘭的發祥地黃陂大成潭鎮(今黃陂區姚家集街道大成村),轄區覆蓋黃陂區北部和紅安縣西南部。唐武德三年(620年),撤銷木蘭縣,並入黃陂縣。
唐是南四州和安昌縣的居民。後南泗州改名為黃州。黃州改諸城,黃陂屬淮南路黃州。宋屬祁安縣、黃州、淮南西路。元十二年(1275),元世祖屬湖廣黃州道。明屬湖廣黃州府。
民國時期,先後屬於湖北東路、江漢路和直轄省。民國二十壹年(1932)以來,先後屬第四、第二、第三行署和鄂東行署。
1949,黃陂原屬孝感地區管轄。1959,劃歸武漢市。
1998,國務院同意撤銷黃陂縣,設立武漢市黃陂區,行政級別為副廳級,經濟權限為地級市。原黃陂縣行政區域為黃陂區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黃陂大道380號。
擴展數據
黃陂的地理環境
黃陂區位於武漢市北部,湖北省北部,黃陂區南部與東西湖區、江岸區接壤,東部與洪山區、新洲區接壤,西北部與孝感市接壤,東北部與黃岡市接壤。
黃陂區地處長江中遊,大別山南麓,地勢北高南低,是江漢平原與鄂東北低山丘陵的結合部。總的來說就是“三山半水五田”。
大別山北部為丘陵區,海拔150-850米,占全區的17.8%。這裏有武漢最高峰雙峰劍(872.5米)。中部為平原丘陵區,海拔30-150米,占全區的68.9%。南部為海拔30米以下的平原湖區,占全區面積的13.3%。
黃陂區水資源豐富,素有“百庫千渠千塘”之稱。境內有長江、沁水河、撫河等河流31條,河流總長度799438+0公裏,流域面積3504.3平方公裏。工業、農業和生活用水充足。黃陂區有35個湖泊,其中蕪湖、童嘉湖和後湖較大,黃陂區湖泊總面積為252.64平方公裏。多年平均徑流量為654.38+0.09億立方米。
黃陂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熱量充足,四季分明,平均無霜期255天。春天溫和濕潤,夏天炎熱多雨,秋天涼爽多雨,冬天幹燥寒冷。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17.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1202 mm,是我國中南部相對均衡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