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書法字典 - 銀行裁員潮出了什麽問題,接下來人們該如何生存?

銀行裁員潮出了什麽問題,接下來人們該如何生存?

大家都知道銀行業的收入壹直都很高,也是壹個令人羨慕的行業,所以很多人都向往銀行的工作。然而,近年來,銀行業的日子其實並不大。國內銀行和全球其他銀行都陷入了裁員潮。

據彭博統計,2019年,全球超過50家銀行宣布裁員,累計裁員近8萬人,創2015年以來新高。其中,歐洲是裁員的重災區。2019年,歐洲銀行計劃裁員63500人,占全球裁員總數的82%。其中,計劃裁員最多的銀行分別是德意誌銀行18000名員工、意大利裕信銀行8000名員工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5400名員工。

然而,彭博統計的數據無法真實反映全球裁員情況。事實上,在2019年,全球主要銀行的裁員人數遠高於7.8萬人。例如,彭博在亞太地區宣布的裁員人數僅為565,438+03,但實際上,亞洲許多銀行的裁員人數已超過565,438+03,但許多銀行沒有正式宣布,因此沒有統計數據。

例如,根據2019年上半年主要銀行的財務報告數據,在33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21家銀行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員,總裁員人數超過3.8萬人。

事實上,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各大銀行都在裁員,這在2015年達到了壹個小高峰,此後許多銀行加快了裁員速度。從2015到2019,全球主要銀行的累計裁員人數已超過42萬。

首先,全球經濟發展並不理想。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經濟陷入了緩慢發展,許多國家仍未復蘇。近兩年來,全球開始經歷壹輪經濟放緩,尤其是在全球貿易爭端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整體經濟環境並不理想。

經濟是金融業生存的基礎,經濟發展不理想,銀行業也無法過上好日子。因此,在經濟發展放緩的情況下,銀行的盈利能力下降了,相應地,只能通過解雇員工來提高盈利能力。

第二,負利率的影響。

面對經濟增長乏力和經濟發展緩慢,許多西方國家紛紛降低利率,試圖通過低利率刺激社會投資,從而達到振興經濟的目的。實行負利率後,對銀行的影響最大。

銀行通過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賺取利差。如果利率降低甚至為負,那麽銀行的利潤空間就很小了。目前歐洲很多國家實行負利率,包括亞洲的日本。

特別是自美聯儲在2065438+2009年8月連續幾次降息以來,世界主要央行也相繼降息。現在,許多銀行的貸款利率已經很低了,銀行的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甚至出現了虧損。所以這些銀行只能通過裁員來節省成本。

三是銀行技術的進步。

在這壹輪全球銀行裁員中,不僅是那些經濟發展緩慢的國家大量裁員,壹些新興經濟體也進行了裁員。例如,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仍然比較快,每年的經濟增長率仍然在6%以上,而且中國的利率也比較高,銀行的利潤仍然非常可觀。壹些大銀行壹年賺幾千億美元,每天賺幾億美元。

然而,即使這些銀行發展良好,他們也在不斷裁員。例如,2018年,六大國有銀行的員工人數相繼減少,其中員工人數減少最多,達到13,616,中國建設銀行的員工人數也減少了6600多人。

這些盈利能力強、發展好的銀行裁員的重要原因之壹是銀行技術的進步。

近年來,隨著機器人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銀行的許多職位都可以實現自動化。許多銀行可以通過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辦理業務。即使他們去櫃臺,他們90%以上的業務基本上可以通過自助終端實現。所以現在很多銀行不需要太多的人力,所以各大銀行只能通過裁員來節省成本和提高利潤。

曾幾何時,銀行業是壹個非常受歡迎的行業。即使許多人仍然向往這個行業,但隨著全球銀行業裁員的到來,許多銀行員工開始感到危機感,沒有人知道他們何時會被解雇。

那麽被裁掉的銀行員工該怎麽辦呢?如何重新找到壹份新工作?

事實上,不僅銀行業出現了裁員潮,其他行業也出現了裁員潮。就連華為這樣的大企業也開始宣布裁員,可見目前的經濟環境真的不理想。不過,面對裁員潮,大家也不用太擔心。所謂360行的線是最好的。即使妳不在銀行工作,妳仍然有其他工作可以選擇。從銀行辭職後,妳壹般有幾種選擇。

第壹,轉賬到其他銀行。

盡管銀行業普遍處於裁員的趨勢中,但壹些銀行仍在快速發展,其員工也在增加。比如2019上半年,浦發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成都銀行的員工都在增加。

因此,被銀行裁員後,如果妳有能力有客戶資源,可以投靠其他銀行。這是最直接的再就業方法。

第二,去其他金融機構。

金融行業除了銀行還有其他類型的機構,如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擔保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財富管理公司、p2p公司、網貸公司、征信公司等。這些非銀行金融行業壹般對從銀行辭職的人感興趣。

第三,自己創業

現實中確實有很多人從銀行辭職後自己創業,也有人創業做得很好。如果妳有壹定的人脈資源,如果妳有壹定的能力創業是壹條出路。

第四,轉向其他行業。

雖然現在很多行業都有壹些職業要求,但嚴格來說,只要妳有能力,任何行業都可以去上班。現在很多行業都有壹些相似之處。只要妳有能力,願意努力,妳其實可以在其他行業混得很好。

根據彭博的壹項數據,從2014到2019,全球銀行裁員總數已超過42.5萬人。在過去的2019年,全球銀行的裁員人數達到了7.77萬人,但實際人數可能遠不止這些,因為許多銀行已經悄悄裁員,而且根本沒有披露他們的計劃。

根據彭博的報告,歐洲銀行是2019年裁員的重災區,“官方公告”計劃裁員63500人,占總裁員人數的近82%。其中,德意誌銀行裁員654.38+0.8萬人,排名第壹,其次是意大利最大的商業銀行裕信銀行,裁員8000人。北美銀行排名第二,計劃裁員近7669人;拉丁美洲的銀行排名第三,“官方宣布”裁員3500人。在亞太地區,“官方宣布”裁員的人數最少,只有513人。

事實上,在過去的五年裏,銀行的裁員浪潮從未停止。從2014開始,在2015達到高點,在2019再次達到小高峰。可以說,銀行裁員的浪潮不僅在國外湧動,在中國也是如此。

根據吳興大學發布的年報數據,我們對比了2017年和2018年的數據,我們認為2019年的員工人數將進壹步減少。整體來看,2017年五大行裁員2.7萬人,2018年五大行繼續裁員2.6萬人。2019年,我相信這個數字不會低於2萬。

這樣壹家銀行的裁員潮意味著什麽?是否意味著經濟危機的到來?從國際形勢來看,裁員潮的主要原因是經濟放緩;但回過頭來看中國,主要是技術變革和競爭環境的變化造成的。讓我們壹個壹個來看看。

1,歐洲經濟壹直不景氣,這是銀行裁員的主要原因。

歐洲經濟放緩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包括德國、英國和意大利這個歐洲經濟的火車頭都陷入了增長率下降的局面。

自1980以來,歐盟GDP占全球經濟的比重不斷下降,自金融危機以來增長率壹直低迷。作為歐盟經濟的火車頭,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經濟總量約占歐元區19個國家的75%。在2018年略有反彈之後,2019年歐盟的經濟形勢似乎並不樂觀。根據歐盟委員會的壹份報告,歐元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將從2065,438+08年的65,438+0.9%放緩至2065,438+09年的65,438+0.2%。然而,歐盟第壹經濟體德國的經濟增長率放緩了壹半以上,從2065,438+08年的65,438+0.4%降至0.5%。意大利GDP增長率從2018年的0.9%大幅下降至0.1%。

整體下滑的經濟形勢迫使歐洲繼續通過利率寬松(負利率)來刺激經濟增長,同時也進壹步惡化了銀行的競爭環境。負利率貨幣政策使銀行難以將存款準備金率轉移給客戶,這增加了銀行的利潤壓力,並且隨著經濟增長的下降,銀行的經營壓力進壹步增加。雙重夾擊使得銀行不得不通過削減成本來減輕業績壓力,而人力成本是最直接有效的成本,這也是歐洲成為銀行裁員重災區的最根本因素。

但是,銀行裁員不是大規模裁員,而是基於業務狀況的正常商業行為,而不是因為經濟惡化和企業虧損而做出的決定,二者有著本質的不同。這是我們需要區分的驅動因素,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這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而影響最大的是銀行工作人員。

2.國內銀行業的激烈競爭是裁員的重要因素。

回顧國內銀行的裁員情況,與國際形勢相比,實際上相對較小。

中國銀保監會官網顯示,10月10公布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名單(截至2019年6月末),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數量為4597家。根據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此前的數據,中國約有350萬名銀行員工,其中約80%是櫃員。

2018年中國銀行裁員人數只有幾萬人,相對較少,但這是壹個趨勢。由於金融科技的發展,面對激烈的競爭,國內銀行有很大的動力鋪設人工智能櫃臺以取代人工櫃臺。畢竟其他銀行也在這麽做。如果妳不做,妳的成本會很高,妳將無法與他人競爭。目前,智能櫃面業務已逐步進入大型銀行的網點。試運行後,對相應櫃臺人員的需求將減少。這是壹個逐漸過渡的過程,但卻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因此,中國銀行業的裁員潮主要是由競爭環境的變化引起的,這對廣大人民群眾沒有太大的直接影響。相反,它將改善客戶在銀行開展業務的體驗,但會影響壹些櫃臺人員的工作。

因此,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待銀行裁員背後的真正原因,而不應該認為裁員是經濟的整體原因造成的。行業競爭環境的變化和科技的進步也可能導致裁員。只要屬於行業的正常調整,就會促進行業的發展。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個人看法,希望對妳有所啟發。

銀行業的裁員主要是裁撤網點和壹線櫃員。近年來,銀行也經歷了首先降低櫃員的人力成本,例如采取派遣制或差異化的勞動合同來降低人員成本。隨著大趨勢的發展,銀行只能進壹步收縮網點和裁員,未來可能會裁掉更多效率低下的網點。

作為最古老的行業,銀行業永遠是壹棵常青樹。我們看到的是銀行業的轉型和業務模式的變化,而不是銀行業長期的基本面變化。

財富兩極分化對銀行零售業務的影響是網點收縮的主要原因,私人銀行業務的年度報告將攪動每個人的心。根據2018年末發布的數據,北京的高凈值人群比例在中國最高,達到7.4‰。

未來財富的變化路徑將是財富越豐富增長越快,銀行儲蓄的主要來源不再是個人散戶。龐大的銀行網點往往服務於個人散戶和企業,個人零售業務的利潤可能在很多網點流失。這是銀行收縮網點的主要動力,成本和利潤將永遠是企業的動力。

首先,各種互聯網金融業態的出現吸收了大量的零售業務。

其次,互聯網增加了各種支付手段,使大量銀行零售業務不需要銀行辦理。

總結:銀行收縮網點的主要驅動力是財富分化。有價值的客戶資金量越來越大,越來越集中,銀行更喜歡大客戶。科技的進步使傳統的零售業務遷移到其他交易平臺,銀行可能會減少其零售業務。

任何企業的裁員都是考慮費用後的選擇。

事實上,過去幾年壹直在討論銀行裁員。

首先,自動取款機、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取代了大量勞動力。

這些以前壹直存在,但沒有裁員,因為當時的主要社會力量不太擅長使用它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的主要社會力量是80後和90後,他們可以熟練地使用這些物品,所以很多現象現在才開始出現。事實上,我們現在去銀行辦事的機會並不多,而且壹般銀行窗口也較少開放。

他們大多從事金融服務。

第二,近年來財務水平不佳,相關員工能感覺到來自上層的檢查越來越嚴格。

據說在上海,穿著金融行業相關的衣服步行上班時,很容易為卡主檢查身份證和工作證。

所以銀行裁員勢在必行,櫃員這個職業肯定會再被壓。

至於如何生存,如果想留在銀行業,就要看銀行目前的主營業務方向是什麽,往這個方向發展必然是對的。

任何行業都離不開人。有能力的人會上升,平庸的人會讓位,這是必然的。加強學習,提升能力是唯壹的出路。

銀行裁員,在雲雲君看來,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以雲雲君本人為例。我幾乎幾年沒去過銀行了。工資卡綁定支付寶和微信後,消費者可以通過掃碼直接付款。即使需要提取現金,ATM機也可以滿足自身需求。

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各種銀行應用程序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大多數業務已經可以在網上辦理,如外匯、理財和定期存款。壹部智能手機足不出戶就能輕松完成操作。許多銀行的網點甚至變得多余。在成本的考慮下,越來越多的銀行實際上已經開始減少分布在各地的網點。當然,相當多的銀行員工肯定會失業。

即使我們偶爾進入銀行辦理業務,如激活銀行卡、開通網上銀行等基本業務,現在我們的用戶也可以直接在機器上辦理,效率很高,基本無需排隊銀行網點通常有少量實際需要的員工。

以前的銀行工作被稱為“鐵飯碗”,許多人都想進入銀行系統,但現在,那些曾經的“天之驕子”需要面臨中年失業的危機!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壹步發展和技術壁壘的進壹步突破,不僅是銀行工人,工廠操作員、設備維修工和搬運工也將被越來越智能和高效的機器人所取代。在雲雲君工作的公司,自動化已經取代了近70%的人力!

未來10年,無人駕駛汽車將進入我們的生活,大量公交車、出租車、外賣、快遞人員將面臨失業危機!

如果妳不想被機器取代,妳需要不斷學習,這樣妳的成長速度才能達到甚至超過機器的成長速度!

不僅專註於自己領域的學習,例如,雲雲君是壹名工程師,而且還涉獵和學習法律、金融、語言、AI、文學等。,並通過不斷的學習、積累和沈澱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即使他失業了,他也可以憑借自己的才能和知識找到其他工作。

事實上,在業余時間從事副業並堅持下去也是應對中年危機的壹種更好的方法。

副業可以和行業有關,也可以和自己的興趣有關。雖然大多數好處壹開始並不多,但如果妳堅持像對待主業壹樣認真對待副業十年或八年,並使自己成為這壹領域的專家,妳仍然可以期待可觀的回報。

即使主業失業,也可以憑借副業“續命”。這不是壹個很好的考慮嗎?

面對越來越“咄咄逼人”的機器人、自動化和數字化,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大多數人都將遭遇失業和中年危機。保持學習,不斷吸收新概念,嘗試新事物是非常重要的。為了不被時代淘汰,我們需要加倍努力!

中年危機和失業似乎離我們很遠,但壹旦發生,就會成為晴天霹靂,所以還是盡早預防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