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是壹個人,乃至壹個民族,壹個國家的文化素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華民族自古崇尚禮儀,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孔子曾說:“不學禮儀,不可立。”也就是說,壹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須從學習禮儀開始。可見,禮儀教育對於培養具有文明禮儀和高尚道德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青少年在學習“禮儀”的時候,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禮儀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現。“禮儀”來源於文字,文字發自內心。只有發自內心的尊重人,才能有得體的禮儀言行。尊重他人是人們交往的必要和首要態度。
其次,學習“禮儀”要以提高我的自尊心為基礎。自尊,即自重,是壹種希望被別人尊重,不向別人低頭,不允許別人侮辱和歧視的心理狀態。它是人的自我意識的表現,以特定的方式指導人的行動,是壹種積極的行為動機。正確的自尊應該具有謙遜的品格,而不是傲慢和浮躁。
再次,學習“禮儀”要重在實踐。壹個人的禮儀只能從他的言行舉止中體現出來。不談,就不能說某人有沒有“禮儀”。在了解禮儀要求的基礎上,每個人都要敢於在日常言行和平時待人接物中展現自己文明禮貌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