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倫敦真的很難找到壹個確切的詞來形容它。塞繆爾·約翰遜(SamuelJohnson)的那句“當壹個人厭倦了倫敦,他就厭倦了生活,因為生活中有壹切可以不快樂的東西”已經被視為經典,但它仍然無法表達我心中對倫敦愛恨交織的感情。剛到英國的頭三個月,我在擁擠的倫敦城裏跌跌撞撞,苦苦掙紮。在被鄉愁折磨的時候,聽到電話那頭家人的聲音,我說不出話來。看到老公的QQ,我淚流滿面...當時我在電話裏哭著跟我媽說,我想回家,不要在這裏待下去了。(現在想想像個孩子,而且已經結婚了。
那個時候的倫敦,對我來說是又恨又恨。那時我真的厭倦了生活嗎?白金漢宮,大英博物館,大本鐘,倫敦眼...去了之後還是很孤獨,無助,寂寞,想家...有人安慰我說,前三個月大家都這樣,大家都說只要熬過三個月就能熬過去。也許我的適應能力比別人差。過了四五個月,我漸漸適應了這裏的生活,但我沒有愛上倫敦,只是感受到了我。
壹個在倫敦生活了很久的中國男人告訴我,妳壹開始會討厭倫敦,但漸漸地妳會發現它的好,會愛上它,直到妳離不開它。我是什麽時候發現倫敦的美開始的?好像是半年後,語言勉強可以和人交流的時候,沒有恐懼的時候,下課的時候,每天玩,逛街都是規律的時候,我交兩三個朋友聊天喝酒的時候...當我靜下心來,用悠閑的心情看著這座城市,倫敦的美就會展現在我面前。
閉上眼睛,我仿佛看到威斯敏斯特橋上的小燈倒映在泰晤士河上,河邊的酒館裏擠滿了沈醉於美酒和狂歡的年輕人。唐人街熟悉而獨特的中餐味道,隔壁紅燈區窄巷子裏坐在店前的女人,在昏黃的燈光下並不招搖;周末,考文特卡登有各種各樣的手工藝品和傳統市場,熙熙攘攘的人群,喧鬧的街頭表演,彈琴,唱歌,彈吉他,跳舞,變戲法,演啞劇...中國人擺攤寫書法,5斤搞定幾個我覺得很可怕的漢字,有的賣自己的照片,有的賣中國的小工藝品...四通八達的地鐵線密如蛛網,地鐵站裏刺鼻的氣味,地鐵轟鳴時突如其來的風,擁擠而匆忙的人群,偶爾停下來向街頭藝人扔點零錢。壹個中國少年在地鐵站拉小提琴。為什麽我沒有停下來聽呢?如果壹些改變能幫到他,我為什麽不去做?這是壹個遺憾...;花園和綠地隨處可見,悠閑的人們在遛狗、曬太陽、野餐...成群的鴿子在掙食,人卻從不躲而是沖上去,各種花搭配得那麽美,湖上自由的天鵝和無名的小鳥;紅街電話亭是我買手機前每天必去兩次的地方,風雨無阻,前三個月和家人壹起哭壹起笑的回憶都在這裏...;騎著魁梧的馬的騎警;街上穿著奇怪衣服的人;舉著橫幅在議會大樓前抗議的人群......它華麗而簡潔;高貴而卑微;嘈雜而安靜;浮華平淡;流動而靜止...這是妳認為妳已經知道的事情,但它總是令人驚訝...這就像壹幅印象派油畫,每個人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每個人心裏都有自己的倫敦。
直到那時我才意識到我對倫敦有如此多的記憶。如果我沒有因為某種原因搬到伯明翰,我會永遠呆在倫敦。壹年後,當我搬出倫敦時,我走得很瀟灑,但就在幾天後,我開始想念它,想念我離家去英國時的感覺,想念我總有壹天會搬回來的信念。兩年多過去了,搬回來的念頭沒有當初那麽強烈,但心裏好像埋下了壹顆種子,壹不小心就會瘋狂生長...我才知道,在倫敦住過的人都會被它毒死,信不信由妳,妳不想要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