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王中、王綰、汪精衛
王姓的當代分布
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王氏族人已遍布全國各地,人口眾多。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杜若夫和袁壹達。
1982年中國人口為0.5Z,隨機抽樣數據,以及1970年臺灣省出版的《臺灣省人口姓氏分布》壹書顯示,王姓人口約占中國漢族人口的0.38%,因此估計中國有近500萬人姓王,按人口排名第57位。特別是在安徽,王姓約占中國漢族人口的44%。其次是湖北、四川、江蘇、湖南、浙江等省份。上述六省的王姓約占中國漢族人口的72%。
介紹文件
王姓探源
王姓來源
第壹,出自王曼師。
商朝有王莽國,國君為方鳳氏,齊氏,守虞山。《古今姓氏辯證法》壹書說王姓“自古王莽氏後裔”,《同治氏族誌略》也說:“商代有王莽(又稱王望)國,其民以國為姓。”據傳說,王莽是壹個巨人之國。方峰有三英尺高。當時大禹在會稽召集天下諸侯,方鳳遲到,被大禹處死。中國人後來搬到湖州的山區,稱為王莽氏。戰國時期,楚國被滅,王莽的家族也被攻破。後來,他逃到皖南歙縣,改姓王,即安徽王。第二,從姓姬,後為周公之子。春秋時期,呂成功的私生子在王(今山東省)吃得飽飽的,後來人們以夷為姓,即山東王。阿清人張澍在《尋訪姓氏源流》中說:“王的家人最初去魯國公爵那裏吃飯,因為他認為這是他的家人。”魯是春秋戰國時期周朝的同姓,周家的始祖是後稷。傳說,追隨巨人的腳步,他姓紀。經過商業談判,周武王建立了西周王朝。為了統治這片廣闊的新疆領土,需要建立壹個諸侯國來支持王室,因此采用了分封制。武王、周公、成王先後分封了765,438+0個諸侯國,其中同姓兄弟65,438+04個。周王室的後裔壹般都被分封,成為王子。周公長子伯欽被封為魯國公,定都曲阜(今山東西南部)。魯國第21位君主是成公,成公之子的封地在王,他的子孫以“王”為姓王姓為呂成功之後,清代學者王綰在《姚峰文潮·卷壹王姓考》中記載了他的神奇經歷:“我的王姓應該是姬姓。據《舊譜》記載,呂成功的私生子出生時手握文字,左水右王,故名王氏。後世紛紛效仿。.....我姓王,應該是取自食物。丐幫初以地為姓,後以姓為氏。”也就是說,呂成功的私生子出生時,左手和右手分別寫著“水”和“王”兩個字,因此他被命名為王,後人以王為姓,然後以石為姓。安徽的《祁門縣誌·宗族考》記載更為傳奇:“王氏始於潁川侯,她姓王,是呂成功黑臂次子。第壹位母親的妻子於在文萊夢遊。
(今山東省汶上縣,春秋時期魯國都城)我看了彩虹,知道是吉祥的,我懷孕了。我是20或25個月懷孕的,握手的時候是3月份生的。我的左手有水線,右手有王線,合成了王字。因此,我將其命名為魯商大夫莊園,潁川認為這是我的姓氏。“第三,少數民族王姓
《遼史》、《金史》、《元史》和《李朝實錄》中記載了許多女真人姓氏,大多是多音節姓氏。女真人入主中原後,受漢文化的影響,她們開始將自己的女真姓氏改為漢姓,其中古日神和王家氏被改為漢族王姓。《續同治族略》載:元代翁官,即王固,又名黃巖,人以王為姓。元代王世顯家族為王谷部落的姓氏。滿族王姓
《清代同治氏族略》載:王,清代滿族姓氏,現居沈陽。《滿族姓氏誌》記載,清代滿族八旗中有人改姓王。今天,河北省隆化縣的滿族有壹個姓王的人。土族王姓
明朝洪武四年(1371),楠木哥哥率兵歸附明朝,因戰功被授予都指揮使。楠木哥哥叫王傑甲,以王傑甲的首字母為姓,稱王土司。因此,他的後代和他的人民以王為姓。明朝太監姓王,瑤族。
此外,土家族、回族、錫伯族、東鄉族等少數民族中也有王姓。
第四,翁改姓。
亂改翁姓是這壹歷史時期王姓的另壹個來源。翁姓也是姬姓的壹個分支。根據袁河的姓氏代碼,西周初年,王召分支的後裔被封在翁山(今浙江定海縣東部,廣東翁源縣東部),後來以城市名稱“翁”為姓。在時期,翁氏家族有壹支從中原進入的何公和的祖先布居莆陽幸福裏(今莆田北高竹莊)。它被引入第五世界並生下了翁幹。五代末晉天福年間(936年),翁入仕,與陳結婚,生下六個孩子。長子厚,“博”字起。宋太祖劍龍元年進士,禮部尚書為員外郎;次子龔楚,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進士,官拜全州法曹;三子易變,字為“簡”。宋太祖劍龍元年,與長兄同列秀才,官至劍南少尉;第四個兒子在公園裏,字伯(享受),宋太祖開寶六年是壹個學者,官員是曹昌;第五個兒子是誠實的,字“約伯”,宋太祖開寶六年來壹直與四兄弟在同壹名單上,官員負責大理,監督帝國;六子告老還鄉,字伯榮。宋永熙二年與二哥同列秀才,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翁氏第六子戚容在當時被稱為“滿清、翁六桂、蓮舫”,並傳為佳話。
介紹文件
王移民史
王的遷徙史
王姓王莽,其姓氏為安徽,王姓易,其姓氏為山東,是我國早期歷史上南北方王氏繁衍的中心。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已經發展成為壹個大家族。東漢末年,王文和遷居新安(今安徽歙縣),發展成為新安地區的名門望族。在唐朝,王華成了越國的公爵。家住安徽歙縣,家境十分殷實。宋代以後,王姓迅速繁衍,成為中國南方的典型姓氏。遷入臺灣省。
早在宋代,王的族人就已經登上了臺灣島。在關於臺灣省發展的壹節中,《臺灣省誌·人物誌》提到:
南宋孝宗路七年(1171)王大有了解全州時,全州的領土靠近大海,海中有“幾萬畝沙洲,名平湖(今澎湖)”,經常有外國人登上周邊島嶼搶劫東西和殺人。為了防止騷擾,起初,每年南風起時,王大有都會派兵防範,但這不可能防止士兵疲勞和耗費軍事資源。於是我親自登上島嶼,建造了200座房屋,並派遣將軍和士兵分別駐紮,因此野蠻人不敢再次入侵。宋人《傳》也記載是第壹個入臺的王。元代航海家王大元也從泉州登島過海峽。他在《島島》壹書中,對澎湖做了壹番點評。
詳細描述了臺灣省的地理環境和社會狀況。清代王在臺灣定居時,大多數第壹批移民來自與臺灣隔海相望的福建和廣東。臺北三昌
鎮上的王氏族譜說它來自福建。“王氏始居新安(歙縣),後由歙縣遷居婺源,由婺源(今安徽省休寧縣)遷居休寧,後入閩居泉州天馬山。“後來,他從福建進入臺灣。康熙四十至五十年間(1701—1711),王前往墾戍以北——牯嶺角堡(今新竹市古縣裏);
康熙五十九年(1720),王雨潤居臺,年中軍事演習;
雍正七年(1729),泉州人王在翠竹北-包酒港莊(今新竹市)耕種;
雍正七年(1729),廣東人王啟初在鴻毛港(今新竹縣鴻毛鄉)開墾土地。
嘉慶二十四年(1819),廣東人王伏龍在苗栗縣左蘭鄉開荒。
光緒二十五年(1899),王春元住在今天的臺南市,年中任陪審員。
經過200-300年的繁衍,今天的王姓已經發展成為臺灣省較大的姓氏之壹。1954年,臺灣省文學委員會對臺灣省姓氏進行了調查。在當時臺灣省的737個姓氏和828804戶中,王姓有1259戶,按戶數排名第壹。
74.按縣統計,臺北市王姓戶205戶、新竹市5l戶、苗栗市8戶、臺中市L戶、南投市79戶、彰化市176戶、嘉義市171戶、臺南市76戶、屏東市5戶、花蓮市6戶。按市統計,臺北市有104戶,基隆市有160戶,陽明市有38戶,臺中市有89戶,臺南市有80戶。其中,臺北縣和基隆市是最集中的地方。遷入港澳
香港和澳門與內地地理位置相近,為內地居民遷入提供了便利,這兩個地方的壹些王姓人士取得了很大成就。例如,香港江森電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綏中就是上海人。該公司主要經營和生產各種微型發動機,是世界三大微型發動機制造商之壹,擁有從65,438到0,996的3億美元財富。王石忠,香港太平洋協和集團公司董事長兼董事總經理,出生於廣東省。他和他的兄弟王世昌和王世華壹起,持有太平洋協和公司和美國協和集團超過70%的股份。1979被派往香港成立太平協和公司,從事液晶顯示手表和手表部件的貿易。後來,他在深圳設廠,生產的天霸手表和巴海手表壹度在內地很受歡迎。此外,該公司還經營零售百貨業、房地產開發和電信服務,其中零售百貨主要位於中國大陸市場。目前,在北京、上海、沈陽、Xi和寧波設有商業門店,預計資產約3億美元。
住在海外
1840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腐敗,內戰不斷,水旱災害頻發,廣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此時,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海外殖民地的勘探和開發,資本主義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不斷增加,福建和廣東等沿海地區的人移居到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等地。移居海外的王族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當地紮根,有些人取得了很大成就,如祖籍廣東揭陽縣的泰國王東發和泰國糖業集團董事長。梁毅集團是泰國最大的糖業集團之壹,約占15%-Z0%的市場份額。除糖業外,梁毅集團還涉足金融、房地產、制造業和采礦業等。到1996年,家族財富已達100億美元。如今,王姓人的足跡已遍布世界各地。
王家譜簡介
家族旅行就是家譜,又稱族譜、族譜、族譜等。,它是專門用來記錄歷代家族成員及其血緣的。
預定制編纂的書籍具有區分家庭成員親屬關系的功能,是我國封建宗法制度的產物。隨著家族內部後代的繁衍,壹個家族會不斷分化出不同的世代和分支。這種同宗血脈的延續和分化,最初是基於口頭記憶和傳承。自從文字出現以來,我們的祖先就開始用文字記錄氏族的繁衍和傳承。隨著歷史的發展,族譜由官方修譜變為民間修譜,記載的內容不斷豐富,其功能也在不斷增加和變化。明清以後,家譜與姓氏的縣名、堂號壹樣,不僅用於區分姓氏的起源,而且還作為認識祖先和研究歷史、地理、社會和民俗的參考資料。這也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政治、社會、婚姻等方面,重視門第,強調血緣關系。修譜之風興起。不僅官方家譜局編纂各姓氏的家譜,而且民間廣泛編纂家譜。此時王姓家譜不少。隋唐時期,舊士紳相繼衰落,許多家譜在亂世中遺失。到了宋元明清時期,私家族譜再次流行起來,出現了大量由民間編撰的家譜。幾乎每家每戶都編有家譜,每隔幾年就要重修壹次。但由於水火的影響,保存下來的族譜並不多,而且大多出自清朝。《中國家譜目錄》(南開大學歷史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編,中華書局2000年9月出版,1997)收錄了全國各地圖書檔案部門現存的259種王氏族譜,上海圖書館藏《族譜概要》(上海圖書館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收錄的王氏族譜為65438+。